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
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皇都,而这些都城背后也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经济基础,亦或者是国家的军事重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吸引着历代统治者在某些特殊的地区或者是城市建都,而纵观我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都城,很多时候总是选在同一个地方,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长安城,可以说这个城市备受多朝皇帝“青睐”,不过要说长安城的辉煌岁月那还得是在唐朝时期,要知道这一时期的长安城已经具备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在当时的世界来说绝对是极为耀眼的存在,那能担得起这样的“美誉”,长安城究竟有何魅力?它拥有哪些国际化都市的特征和条件呢?
一、“十三朝古都”,人杰地灵长安城
长安城放到现在来看即我国的西安地区,位于关中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肥沃,自古便有
“天府之国”
的名号,同时它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又毗邻黄河流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先祖,所以这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长安城成了历代皇帝比较中意的都城,毕竟这里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起源,对华夏子孙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文化意义非凡,
再就是早在周朝时期长安就成已经被称之为“京”的都城,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京”字称谓的城市,而这个京就是周文王时期定都的镐京,因此也具备独特的历史意义。
等到周朝之后,秦汉一直到隋唐,长安城一直都是皇都,极少出现大的变动,尽管有时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都城会出现变换的情况,但是一旦统一或者是国内政治局面稳定,很多统治者还是会优先考虑回到长安定都,毕竟长安已然成为大众广泛认可的皇都。
正因如此,长安城也成为了十三朝的古都,前前后后历经一千多年,哪怕是隋唐之后,长安城“失宠”,不再继续保持皇都的身份,但是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旧不减,本身的文化底蕴和战略地位也从未动摇,而且据说古长安城有着特殊的结构和风水格局。
如《三辅黄图》中记载:“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
这样的布局背后有着很多古老的讲究和说法,其中宫殿以及其他的建筑物照应着天空中的星辰,以此彰显皇帝的尊贵身份,同时也希望保佑皇都的和平与稳定。
当然,古代的统治者和老百姓对长安城有着这么深的执念,不仅仅是因为长安城具有很好的建筑格局以及
“长安”一词代表着万古安宁的美好寓意,
而是看重长安城别样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化都市的背景。
要知道在隋唐时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长安城也成了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史无前例的突破,这让长安城呈现高度繁荣的趋势,所以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想在这样繁华都市生活,人们也渴望享受这辉煌盛世的美好。
二、历史长河的闪光点,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
那话说这唐代的长安城具备哪些国际化都市的特点呢?它的繁荣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呢?首先就是从城市的建筑规模上来看,单论整体的占地面积和建造工艺水平,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城能够与之相比。
根据史书记载来看,长安城建在整个城市北方的正中央,由外城、皇城、宫城以及禁苑等部分组成,
早在隋朝时期就已经作为皇都,但是占地面积只有三十多平方千米,而到了唐朝建立之后,经过唐高祖和唐太宗的扩建和修缮,长安城的占地面积已经高达八十七平方千米,这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一倍还多。
然后我们再将其与其他国家的都城相比,那长安城是可以秒杀任何一个“对手”,
如曾经辉煌的罗马城仅有长安城六分之一不到,比较大的巴格达也仅是其三分之一而已。
若是与我国后代王朝的皇都相比,无论是大明宫还是紫禁城也都难以与之媲美,规模和面积也远远不及。
而从建筑结构上来看,长安城是依据天象和星辰位置进行布局城中的宫殿和建筑的,整体是三城层环,严密规整的体系结构,同时具有十二座城门和八条主要的城内街道,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入和商业贸易往来。
建筑风格上,长安城整体呈现气势恢宏,庄重华贵的特点,同时又保持着严谨的皇城布局结构,具有独特的开放式美感,这也大众印象中雍容华贵的气质相符合,与此同时,整体采用先进的木质结构建筑,解决了不少建造难题,实现大型化木质结构建筑群的建造。
除此之外,在工艺制造以及艺术水平上也趋近成熟,无论是绚丽多彩的绘画、陶瓷和雕像,还是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反观其他的国家根本无法企及。
其次就是从人口数量上来看,毕竟能够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没有一定的人口基数怎么能行,像现在的很多国际化都市都是人口超千万的存在,例如上海、深圳等,同样的,唐朝时期的长安也是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虽然没有达到千万的水平,但是从当时的时代来看,长安城已然具备足够的人口条件,那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人口究竟有多少呢?
对此,《旧唐书》曾记载道:“唐玄宗天宝年间,京兆府领包括长安、咸阳……,人口约为197万”。
同时,在《通典》中也有相同的记录:“京兆府领23县,人口多达192万……”
通过这些史书文献的记载来看,唐朝时期长安城的人口是具有近二百万人的大都市,而且这还不算流动的人口,要知道当时的非定居的人口数量还多达五十多万,其中包括外来的少数民族、其他国家的商人、使者等等。
或许在现在很多人眼里,一个城市具有几百万的人口是很平常的事情,没什么特殊的,可是要是放到当时的那个社会背景来看,就不会有着这样的想法了,要知道当时唐朝时期的总人口才几千万,长安城独占鳌头,坐拥百万人口,同一时期的世界各国的大城市可绝对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像欧洲的一些国家即便是繁荣的都市人口也才只有几万人而已,就算多的也就十几万而已,而要是小一点的国家总人口加起来都不如长安城人口多。
所以单看人口数量,长安城同期比较就是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完败所有的对手,
就连唐朝诗人岑参在自己的诗《秋夜闻笛》中也写道:“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处吹夜笛”,
从这里也可以印证此时长安城人口过百万的现状,除此之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长安城无比的繁华富饶,经济实力雄厚,这也是它身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
那唐代的长安城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从记载来看,当时的工商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从布局的划分来看,在城内设立各种坊市,毕竟近九十平方千米的面积不可能全部用于皇城的建造,肯定要打造专属于天子脚下的热闹都市,所以城内很大一部分面积都被划分成规格等同坊市。
如在《唐六典》记载称:“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加起来多达一百零八坊(后也有一百零九坊)。
再就是《长安志》中也有记录:"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积集"
可见当时的坊市发展的很好,商品贸易有很大的进步,人们可以选择的货物也更多,除此之外,到了晚上长安城内还会有夜市,这也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一大表现,别看现在的夜市很常见,但是在古代,很多统治者并不允许夜市的开放,通常会实行宵禁政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宋朝以后才逐渐放开。
之所以会有严格的规定和官府的管控,主要是为了避免夜晚发生混乱,爆发区域的冲突等等,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朝廷在治安管理的消耗,再就是规范百姓的作息规律,让他们按时睡觉,统治者也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从根源上杜绝,再者说天亮之后人们还要去耕作或者是从事各自的行业,若是夜市开放于民间,人们可能会忘乎时间,这也之后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影响社会正常运转。
但实际上的宵禁制度只是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在长安城中还是无法彻底抑制的,百姓在夜晚依旧会出来,小商小贩也会在路边摆摊,
以至于后来出现“夜市店铺不可细数",贸易买卖持续昼夜的现象,
哪怕是唐朝统治者下令禁止也没有用,后来无奈之下只能顺应民意,不加以限制。
而长安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也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来看,唐朝GDP占全世界的GDP比重近六成,
毫无疑问,唐朝是无可匹敌的强大帝国,那最繁华、最具有经济实力的长安城也堪称世界上第一国际大都市。
既然说到国际这个词,那就得看看长安城究竟有哪些方面和世界接轨,若是闭关锁国,故步自肯定不能算是国际化的的大都市,对自身来说也不会有长久的发展。
因唐朝一直都奉行开放包容的思想和外交政策,所以对外交流频繁,海外贸易也很发达,各国的商品云集于此,同时还有其他国家的富商巨贾、使者团等等,他们来到长安要么是“进货”,转手将在唐朝采购的商品卖出高价,毕竟当时的
“唐三彩”
和丝绸香料可是西方国家梦寐以求的东西,要么就是像日本等小国一样前来学习文化知识、制度体系等,转而在自己的国家复刻,试图打造出同样的繁荣。
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可以在很多国家看到具有唐朝色彩的文化,
如“华人街”、“唐人街”
,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很多服饰和文化习俗等也都是效仿唐朝,至今仍有遗留,甚至压根就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这些历史遗留也可以了解到当时长安城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国际化表现,纵观整个世界,它都是无可替代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如何相信也不需要过多的赘述。
三、不灭的“篝火”,延续久远的地位影响
在长安城繁荣辉煌的同时,它也对当时的唐朝社会产生了很多的影响,首先最明显的就是经济发展方面,它塑造我国王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都市风貌和繁华景象,与此同时,皇都的发展也辐射到周边地区,促进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
再就是国际化水平比较高变革了人口的结构,当时的长安城内居住着很多外来的人口,有西域的少数民族、周边小国的使者以及来自西欧的商人等等,这给长安城带来了别样的异域风情,对此,历代唐朝皇帝并不抵制,同时还开放政策,希望这些外来民族的人在此经商和生活,甚至对那些满足条件的外国人赐予中国国籍,有的还能入朝为官。
例如《新唐书》记载;“新罗、日本僧入朝学问,九年不还者编诸籍”
翻译过来就是来到长安满九年的外国人,符合相关条件的,朝廷会他们进行编制,赐予本国国籍,享受平等的待遇和照顾,足见其大国风范和气度,在这种良好的开放氛围下,唐朝的文化发展同样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变化。
如唐朝时期的音乐借鉴了高丽、西凉等风格和元素,
像《小破阵曲》、《霓裳羽衣舞》
都是改编自少数民族曲目,再就是饮食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在唐朝之前,很多蔬菜和水果都是当时人们未曾见过的,而继长安的辉煌之后,越来越多的美食或者是原料引进到国内,如欧洲的葡萄酒、西域的胡饼,再就是石榴、生姜和香料等食材的引进种植。
当然,我国也对外进行贸易和交流,将本国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带到国外,毫不吝啬的任由其他国家学习模仿,哪怕是直接照抄照搬也不限制,毕竟当时的唐朝具备傲视群雄的实力、领先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在引领本民族进步的同时,也对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结语
大唐盛世的荣耀确实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长安城曾经的国际化发展和地位也让世人记忆深刻,
唯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由盛转衰,末年的时候又有“黄巢起义”和朱温的叛乱,经历了这几次战争导致长安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此之后昔日的辉煌岁月终成为了过去
,要是再想重现以往的昌盛,或者是继续保持举世瞩目的地位显然的不可能的了,因此,后来长安也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皇都,待到繁华落尽之时,只留落寞和沧桑。
上一篇:原创 三国中的传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