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影中纪实
编辑
影中纪实
?——【·前言·】——?
1897年震惊中外的“巨野教案”发生后,德国以此为借口,趁机侵吞了山东胶澳地区。
但一战期间德国曾主动联系中国,表示只要中国答应一件事就将胶澳归还,中国却拒绝了。
那么,德国所提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不答应?
?——【·德国对胶澳虎视眈眈·】——?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利用武力在中国得到不少好处。
这也让美、法等帝国主义意识到,曾经的“天朝上国”早已不复存在,于是相继利用武力,在中国谋取政治、经济利益。
而德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后起之秀,也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殖民体系,于是德国将目光放到了山东胶澳地区。
这是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通过在中国各处考察,经过对比得出的,与德国气候接近而且还是一个好处多多的地方。
胶澳不仅是一个优良的海湾,而且劳动力十分富裕还拥有完善的海防设施.
除此之外,这里如果被德国占领,德国可以利用修建的铁路通向济南和北京,这样整个华北地区的资源都会成为德国的囊中之物。
1896年底,德国便向清政府提出,租借胶澳五十年的要求,清政府也明白德国的狼子野心,所以没有答应德国的请求,德国便产生了强占胶澳的想法。
虽然此时的德国觉得清政府只是外强中干,根本没放在眼里,但是德国必须要考虑到强敌俄国的看法。
原来在1895年的冬天,俄国就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随便找了个借口,将俄国的舰队驶入了胶澳,甚至在1896年,还再次增加了驶入胶澳的军舰,以此向清政府示威。
为了打探沙皇对胶澳的真实想法,德皇威廉二世赶紧派人拜见了沙皇尼古拉二世。
经过交谈,沙皇表示俄国舰队可以从胶澳撤出来,但需要德国帮助自己,在中国的更北部找到一个可以作为俄国海军基地的港口,听到俄国的这个要求,德皇立马表示同意。
解决了俄国这个“拦路虎”,德国对于强占胶澳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一个理由了。
当时有大批传教士涌入中国,向中国人民传输忍耐、顺从等思想,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
那时德国的传教士主要在中国山东活动,在山东巨野县的磨盘张庄有一个中心教堂,那里就住着一位德籍的传教士薛天资.
此人美名其曰是为了拯救巨野县百姓的思想,但其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巨野一带甚至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语:“洋教士、丧天良、害天理、天诛地灭、天才有眼。”
受到压迫的山东人民发起正义反抗,1897年11月,“巨野教案”发生了.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这件事情竟然成为了德国强占胶澳的借口!
?——【·巨野教案的始末·】——?
在巨野县小刘庄有个人名叫刘德润,性格豪放、擅长交朋友,虽然没有社会地位,但是在社会上的名声可谓是响当当。
刘德润还有一位拜把子兄弟名叫魏培喜,虽然此人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但是刘德润还是时常接济自己的兄弟。
后来魏培喜投靠了巨野知县许廷瑞,二人没少做坏事.
刘德润看不惯,便不再和魏培喜联系,而魏培喜为了升官发财,竟诬陷刘德润“通匪”,许廷瑞本就不是好人,又听信魏培喜的谗言,于是下令逮捕刘徳润。
刘德润从朋友那得到消息后,将家人安排至郓城刘庄,便出去避风头,在途中遇见了老朋友奚老五.
奚老五为人仗义却遭人诬告,也是要躲避官府的追捕,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前往安微太平府找故友奚效方避难。
许廷瑞因为没有抓到人而气愤不已,便从郓城刘庄将刘德润的女儿送进了巨野大牢,后来得知消息的刘德润怒火中烧,产生了刺杀许廷瑞的想法。
经过刘德润和奚老五等人的商议,认为许廷瑞的很多恶行与洋教士脱离不了关系,而人们也对洋教士和教会积怨已久。
所以杀洋教士、烧教堂不仅可以泄民愤还是打击许廷瑞最好的办法,于是刘德润等人决定对作恶多端的薛田资动手。
原本计划的是让刘德润和奚老五砸门进屋动手,外面留两个人接应,其余的人负责为行动放哨,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1897年11月1日晚,刘德润等人进入磨盘张庄的天主教堂后,便按计划砸开了薛田资居住的房门,可是没想到屋里竟有枪声响起,但是响了几声又没了动静。
刘德润和奚老五只能改变计划,从窗子处跳进去对屋里的二人动手,当一切结束后,他们点起火把,对屋内查看时发现,被杀的两个洋教士完全是陌生人。
原来11.1日下午,两位德国籍的传教士去兖州天主总教堂参加活动,途经张庄,由于天色已黑,薛田资就安排他们住在自己的房间,自己则住在了其他地方。
刘德润和奚老五砸门的时候,薛田资听到了洋教士的枪声,便躲了起来,所以没有被杀。
后来,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等德皇知道消息后,心中更是窃喜,蓄谋已久的计划终于可以进行了,德国有了可以侵占胶澳的借口。
于是德皇命令远东舰队:“坚决要抓住这次机会,即刻向胶澳地区进攻。”
11月13日,德
国的远东舰队强行登陆胶澳,将重要的地盘占为己有,不仅如此,还向当地驻防清军发出警告,退出德国防区,
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清军退出整个胶澳。
最终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奥租界条约》,清政府拱手让出了胶澳地区。
不过,在一战期间德国却主动表示归还胶澳,这是为什么?中国有没有答应呢?
?——【·德国归还胶澳遭拒·】——?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起者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而与之对抗的是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两方阵营打的是不可开交。
而胶澳作为德国的殖民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德国将胶澳作为了在远东的军港。
但是,德国当时的主战场是在欧洲大陆,所以对于胶澳地区实在是无暇顾及,德国派给胶澳的驻军都不到5千人。
可是,英国也拥有十分强大的远东舰队,再加上有身处远东地区的日本帮忙,一旦英、日对胶澳发起进攻,德国的胜算几乎为零。
所以德国为了获得同一阵营的盟友,将“橄榄枝”伸向了中国,主动向中国示好。
毕竟中国地大物博、劳动力充足。德国表示只要获得中国的大力支持,他们就同意将胶澳归还给中国。
德国同意归还胶澳,确实很让人心动,但是中国政府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德国的要求。
首先,从中国自身的情况考虑,当时的中国推翻清政府统治没多久,国家局势并不稳定,接管政府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
。
北洋政府自身的矛盾也很严重,所以中国无暇顾及其它。
其次,当时中国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这样上战场对于以后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益处。
再者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德国虽然同意归还胶澳,但是要求中国支付德国一笔数目不小的建设费,可是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多年的入侵,实在拿不出不菲的建设费。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时的国际形势还不明朗,而英、法等协约国希望中国保持中立,中国自身也不敢轻易选择阵营。
从自身实力以及发展考虑,如果站错队,那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不小的打击。
所以,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中国最终拒绝了德国的要求,没有轻易选择站队,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一直到一战的中后期,属于德国的盟友逐渐变少,而美国加入协约国使得两方差距悬殊,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感到力不从心,战争局势逐渐清晰起来。
于是,中国决定加入协约国作战,虽然没有直接派军队上战场,但是为了表示支持,还是派出了不少的劳工,在战场的后方尽一份力,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生命。
最后的结果证明,中国的选择十分正确,协约国在一战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中国还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按理来说,巴黎和会上胶澳归还中国合情合理,可是中国未能如愿,究竟发生了什么?
?——【·重回祖国怀抱·】——?
1918年1月18日,战后协商会议在巴黎召开,中国作为27个战胜国之一受邀出席,北洋政府派出由陆征祥、顾维钧等人组成的外交团参加会议。
一战期间,由于德国不敌英、日的攻击再加上北洋政府昏庸无能,眼睁睁看着日本代替德国占领了胶澳地区,使得青岛又陷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所以中国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诉求就是收回列强在山东的各项权益。
本以为中国可以顺利拿回山东,没想到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早已演变成帝国主义抢夺战败国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虽然中国也是战胜国,但是美、英等国并不在意中国的利益,只是惦记战败国在中国的殖民地,所以关于青岛的问题,势必会在巴黎和会上进行唇枪舌战。
1919年1月27日,大会针对山东问题进行讨论,日本代表牧野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应该属于日本,并且还公布了之前与英、法等其它大国达成的秘密协议,表示此事已是板上钉钉。
中国代表顾维钧就山东问题发表了逻辑清晰的发言,他从山东的历史、文化等六个方面对日本的无理要求进行回击。
可是,日本代表牧野对于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表示拒绝,甚至嚣张表示山东的各项权益属于日本已是事实。
日本这一无赖行为
惹怒了中国人民,全国各地许多团体纷纷致电中国代表团,要求其捍卫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由于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代表团针对山东问题又一次向大会提交证据。
可是没想到,4月24日,意大利对会议内容有分歧而选择退出和会,日本代表抓住机会,公开宣布:“如果山东问题不解决,日本也退出和会。”
面对这一局面,为了争取日本,美、英等国不顾中国的正当诉求,最终决定同意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并于4月30日签订了严重侵害中国利益的《凡尔赛和约》。
而中国代表得知这个消息,只是英国外长贝尔福口头告知并表示此结果不容置疑。
巴黎和会上,中国关于山东及青岛问题的交涉至此完全失败,而昏庸无能的北洋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竟准备同意在合约上签字。
北洋政府这一卖国行为激起国内民众的愤怒,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被迅速点燃,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
最终,受到国内的影响,顾维钧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众仍然关心青岛问题,反日斗争也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全国范围内抵制日货的行动,使得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最终日本同意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青岛问题。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由于北洋政府屈从于日本等国,答应为赎回山东付出6100万日元,使我国付出了巨大代价。
?——【·结语·】——?
虽然青岛最终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忘记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以及华盛顿会议上外交的失败。
这段历史是屈辱的,但我们需要正视历史,从中吸取教训,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国家真正强大起来,才不会受人欺负。
所以,我们要努力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