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六国,荡平诸侯,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如此功绩,前无古人,嬴政认为自己是“功盖三皇五帝”的华夏第一人,于是就将“皇”与“帝”并称为“皇帝”,以此来自称。
从此华夏大地上,便有了“皇帝”的角色。
从“始皇帝”嬴政开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封建历史一共经过了2132年,前后共历经了83个封建王朝、494位皇帝。
这么多的皇帝,不管是在能力上还是在名气上,自然都有着上下高低之分。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在这将近500位皇帝当中,最为出名的,基本上都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亦或是中兴之主。
然而,有一个人,既是中兴之君,同时也是开创之君。
纵观他的人生经历,足以称得上是“开挂”一般曲折精彩。
可是,此人的名气与其他一些皇帝相比,却显得十分“低调”,甚至许多人都未曾真正地去了解过他。
这个人,就是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
乱世出英雄
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公元前5年1月15日),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舍当中。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们这一脉的祖上,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
刘发
。
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政令,那便是被称为“历史第一阳谋”的推恩令。
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所以,虽然是皇族后裔,但是刘秀早年间的生活,也只不过是一个当地的小地主罢了,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区别。
9岁的时候,刘秀父亲刘钦去世,这让他们一家彻底失去了依靠。
在族人的安排下,刘秀跟兄妹被送往了远在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的叔父刘良家进行抚养。
从此彻底过上了普通平民的生活。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童年的曲折经历,虽然让刘秀受了不少苦,但是却也磨练了他的心性,这为他将来所创造的精彩成就埋下了伏笔。
西汉初始元年(公元8年),外戚
王莽
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史称“新莽”。
西汉从这一刻起彻底灭亡。
新莽建立后不久,由于王莽急迫地想要有一番作为,顶替掉西汉所遗留的余威,于是就开始盲目崇古,在国内推行不切实际的改革。
结果这导致了士族阶级和平民阶级的利益都受到了大量损害。
再加上当时又赶上了天灾不断,粮食产量大为缩减。
所以,全国各地纷纷爆发了农民起义,天下顿时陷入大乱。
而当时正在刘秀跟兄长
刘縯
在南阳也已经颇具人脉,拥有一定的势力。
作为刘氏后裔,对于王莽篡位的事情他们早就十分痛恶。
瞅准时机,兄弟俩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招募了数千名乡民,正式举兵起义,会同绿林、赤眉等农民军势力,共同讨伐王莽。
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刘縯和刘秀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刘縯性格粗狂豪迈,喜好结交朋友,所以人缘比较好,但是却少了一点智谋。
而刘秀则是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办理任何事情都能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在很多时候,刘秀都是作为兄长身边的“军师”,来帮助其出谋划策。
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的兵马被称为舂陵军。当时兵少将寡,武器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
好在刘秀他们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对于这些困难和挫折,很轻易就能将其克服。
在兄弟俩人的配合之下,前期打了不少胜仗,攻下了好几座县城,兵卒和战马也逐渐多了起来。
然而,还未等刘氏兄弟为实力的增长而感到高兴时,就立刻迎来了重大的挫折。
在小长安一战当中,由于孤军深入再加上兵力差距过大,舂陵军被甄阜、梁丘赐等所率的新军击溃。
刘秀的姐姐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在战乱中被杀害,刘秀也差点丧命当场。
这件事给刘秀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也让他明白了战争并非儿戏,每向前走一步,都需要缜密的考量,部署极为精细的战略战术。
不久之后,刘秀就将迎来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昆阳一战大显神威
公元23年,势力庞大的绿林军先后歼灭了甄阜、梁丘赐军,又在南阳城下击溃了严尤、陈茂,这给予了王莽极大的打击。
这个时候,绿林军认为胜利即将到来,于是就拥立了刘秀的同族兄弟
刘玄
登基称帝,是为“更始帝”。
刘玄称帝之后,立刻公开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
由于当时距离西汉覆灭仅仅只过去了15年,大多数老百姓仍对汉朝抱有极大的怀念和依赖。
所以更始帝的这个宣传口号刚一喊出,就吸引来了大批人马争相投奔。
这一下子让王莽十分慌张。
于是,他连忙将北方攻打赤眉军的主力部队调往南下,转而去攻打建立更始政权的绿林军。
出于对绿林军的重视以及对汉朝卷土重来的恐慌,王莽特意调集了各州郡的精兵强将。
他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了整整42万人,号称百万大军。
在前往洛阳汇合之后,南下向更始政权发动进攻。
而新军的第一站,就是刘秀所驻守的昆阳一带。
由于当时刘縯指挥的大军正在对宛城发动围攻,留守在昆阳的守军不过只有9000余人。
在人数相差40多倍的情况之下,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得到最终的胜利。
除了一个人之外,那便是刘秀。
当新军的主力部队到来的时候,昆阳守军主将王凤等人都觉得在强大的实力差距面前此战必败,于是就萌生了退兵逃跑的打算。
这个时候,刘秀站起来怒斥众人:
“目前我军兵粮缺,而城外又有强大之敌,如能集中力量抗击敌人,还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分散各自回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随即,刘秀率领3000兵马,独自出城从侧翼袭扰新军的先头部队。
在刘秀看来,虽然敌人兵力众多,但是展现却拉得很长,收尾不能相顾。
只要集中兵力攻其一点,打乱敌人的阵型,那就很有可能赢得一丝胜利的机会。
于是,他带领着3000兵马,自城西方向对新军的中坚发动冲击。
结果在一番激烈厮杀之下,竟然真的被刘秀杀出了一道口子。
新军顿时阵型大乱。
昆阳城内的士兵看到刘秀竟然依靠着如此少的兵力大乱了敌人的阵型,顿时士气大振,纷纷嘶吼着冲出城门,杀向敌军。
最终,王邑、王寻所率领的新军部队被刘秀冲垮,新朝司徒王寻在乱军当中被杀。
后续部队在看到先头部队战败之后,军心大乱,纷纷开始溃逃,结果42万人瞬间变成了无头苍蝇,彻底丧失了战斗力,而新军也彻底走向了失败。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此战之后,刘秀名望大涨。
不久之后,刘秀兄长刘縯被更始帝下令处死,刘秀与刘玄直接开始埋下仇恨。
这个时候,新朝已经彻底覆灭,王莽也已经死于乱军之中。
于是只剩下了农民起义军之间对于天下的争夺。
公元25年8月5日,刘秀在众人的推举下,于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东汉王朝也在这一刻开始创立。
后来,刘秀又凭借自己的能力,先后扫平关中、收取关东、平复陇西、攻略川蜀,用了12年的时间,一举荡平了更始政权和赤眉军以及其他诸多势力。
这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在时隔将近20年之后再次归于一统。
光武中兴
除了在军事上有着惊人的表现之外,在政治上,刘秀的能力依然十分卓越。
在建国之后,出身贫寒的刘秀,深感百姓身陷多年战乱之苦,同时又吸取王莽激进独行的教训,下达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
这让老百姓在时隔多年后,能够重新返回到土地上劳作,也让华夏大地再度品尝到了和平的甜美滋味。
史书记载:
“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
之后的20年时间里,刘秀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职权,全国政务皆通过尚书台而总揽于皇帝;
妥善安置功臣,赐其高爵厚禄而不使干预政事,禁止外戚、宦官干政;
裁并四百余县,取消内郡地方兵,裁撤郡都尉,削弱地方兵权,扩大中央直接统辖的军队。
在他的治理之下,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全国的局势就恢复到了西汉最为鼎盛的时期。
汉朝也迎来了人民期盼已久的中兴时刻。
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刘秀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在他统治的那段时间里,社会生产力得到稳固提升,人口也从战乱之后逐渐恢复到和平年代的正常水平,西汉末年的混乱局面被一扫而空。
后人对于刘秀所做出的贡献也有着颇多的赞许。
就连毛主席在提到刘秀时都不吝赞叹道:
“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而后世的历史学家们,也将这段璀璨的时代赞誉为“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