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已经一手遮天,为何迟迟不称帝?史书:江湖未静,不得让位!
都说“乱世出英雄”,可乱世出来的不一定都是英雄,也有一些不自量力,自以为是英雄的人物,最终下场都不怎么好。三国乱世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人物。当时汉室已经岌岌可危,皇帝已经是名存实亡,有很多人对于皇位虎视眈眈,想取而代之,但真正有这个能力,也可以实现的人,就只有曹操了,不过曹操虽然已经一手遮天,为何迟迟不称帝?
关于这个谜团,史书上有相关的记载,有16个字,是“江湖未静,不得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这句话是曹操本人说的,意思是天下还未太平,如果不是我在这个位置上,那么刘备、孙权或者其他诸侯早就称帝了,所以即使我不称帝,我也不能让位。但是那些封地,我统统可以不要。可见,曹操是完全有能力称帝的,可他没有这样做,为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曹操之前那些把皇帝取而代之人的下场如何,大概就心里有数了。第一位当属董卓,此人心狠手辣,采取的手段也比较极端,那就是废掉了当时的少帝,而自己预谋上位。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天下人都仇视他,虽然在一个阶段内董卓风光了一阵,但到了后来就没有得到好果子吃,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最终连完整的尸身都没留下。
第二位是袁绍,袁绍作为四世三公,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兵强马壮,于是也产生了自己另立一个皇帝的想法,这个主意大家不同意,连他想扶持做皇帝的那个人都不同意,于是只能不了了之,还算是有自知之明。不过在随后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坐拥十万大军,却被曹操的2万人马打的落花流水,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助曹操升上了更高的段位。
除了董卓和袁绍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人有称帝的想法,并且实际做到了,这个人就是袁术。袁术是袁绍的弟弟,能力不比哥哥强,野心却比哥哥还大,他一直认为自己完胜袁绍,却只能一直居于其下,后来他觉得自己可以自立为帝,打个翻身仗,可没过多久,就被人人喊打,先后被吕布和曹操打的大败,最终吐血而亡,没有好下场。
纵观这3个人的结局,都不好,所以各路诸侯虽然都有称帝的心,再也不敢付出行动了,何况天子还在曹操手中,其他人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曹操自己也深知前车之鉴的道理,他可不想成为第4个因此丧命的人。何况,刘备和孙权也都不是吃素的,他们虽然实力上不如自己,可一旦联合起来,曹操也觉得自己吃不消,所以迟迟没有真正走上称帝的那一步。
这样证明曹操清高吗?其实并不是,就连他自己也不这么认为,曹操的权力、地位,他一点也不愿意退让;但他也不是不懂得忍让,土地、头衔这些东西,他能不要的,都不会要,这大概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曹操无论何时,内心永远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细枝末节的东西,他又懂得取舍,如此雄才伟略,最终笑傲群雄也能理解了。
有人爱曹操,因为他有大将风采,也有人恨曹操,因为他也心狠手辣,但历史就是如此,如果在乱世不能保全自己,其他一切都只能是空谈。曹操可以从一个宦官之后,变成曹魏的奠基人,经历过无数的大起大落,拥有一豁达的心,是其中获胜的一个关键,这给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