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年3月5日,徐妙云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的长女,从小天资聪颖,喜欢读书,幼年时便贞洁娴静,有“女诸生”之称。
徐妙云12岁就入宫陪伴侍奉朱棣。她深得马皇后喜爱,常常接受马皇后的教诲。所以燕王跟徐妙云可以说是从小就认识,并非《山河月明》中的结婚前从未见过面。
1377年,徐妙云被朱元璋指婚于朱棣,正式册封为燕王妃。婚后跟随燕王就藩于北平。
朱棣与徐皇后感情深厚,婚后的九年内,徐皇后接连怀孕生子,相继为朱棣生下三子四女七个孩子,而在这期间,朱棣并没有雨露均沾,跟其他妃嫔生下过庶子庶女。直到后来徐皇后不能再生育,朱棣才跟其他女子又生了孩子。
徐皇后与朱棣在精神上也十分契合,俩人都喜读书,且徐皇后“性不喜华饰,自御俭素”,一生节俭,这一点可能也是从小深受马皇后影响。
1399-1402靖难之役期间,朱棣带兵外出打仗,徐皇后出谋划策,组织北平百姓及妇女参与守城,协军作战,免了朱棣的后顾之忧,为燕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从这一点看徐皇后不愧为大将军徐达的女儿,颇有将门虎女之风,当然更是朱棣最佳贤内助。
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徐妙云被册封为皇后,册立皇后时,朱棣让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开读诏书诏告天下,开创了明清两代册立皇后时单独颁诏诏告天下的先河。这足以看出徐皇后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徐皇后德才兼备,在外经常辅助提醒朱棣治国的良方,关心百姓疾苦,培养爱护人才;在内恪守妇道,孝敬公婆,行人低调,自觉抑制外戚势力,不骄纵自家。对下代孩子的教育也颇为费心。
徐皇后在辅佐君夫之余,还时刻学习,著书立说,把马皇后的教诲加以扩充写成《内训》二十篇用以教导宫中后妃,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写成《劝善书》,颁行天下。
1407年七月四日,徐皇后与世长辞。临行前朱棣问她还有何遗言,徐皇后的嘱托还是爱护百姓及用人之策。并劝慰朱棣说人固有一死,不要为自己过度伤心,要保重身体。最后她还不忘靖难之役时跟她一起守城的妇人们,要太子朱高炽代她去谢谢她们。
徐皇后的去世对朱棣打击太大,朱棣决定不复立后。这也使得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
朱棣因徐皇后之丧白衣素服一年、辍视朝一年,日常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出于对徐皇后的深爱,朱棣从未在其生前册封过一位妃子。
直至永乐七年二月,徐皇后去世的第二年,朱棣才举行册封典礼,正式册封后宫诸嫔妃。
1409年,由于要迁都,朱棣不忍把徐皇后一个人留在南京。在北平选址营建陵寝时,徐皇后的灵柩一直停放在南京皇宫整整六年。
1413年,北京长陵地下玄宫建成,朱棣跟随亡妻的灵柩北上葬入长陵,徐皇后由此也成为葬入明十三陵的第一人。此后在北京皇宫竣工前,朱棣频繁巡幸北京,动辄在北京逗留数年。
1424年,朱棣病逝于征讨漠北班师回朝途中,临终前留下遗嘱,让自己的梓宫与仁孝徐皇后神主合葬一处祭祀。
1424年九月初一,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由此朱棣与徐皇后也成为明清两代唯一一对已经去世多年的皇后和刚刚去世的皇帝同一天、同地点、同礼仪上尊谥的帝后。至此徐皇后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对于孝仁皇后来说,此生值了,至少她比富察皇后幸福多了。
历代王朝,每一个开创者或有作为且相对长寿的帝王一定有一位难能可贵的妻子,乾坤得彰。如黄帝与嫘祖,武丁与妇好,周文王与太姒,周武王与邑姜,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明太祖与孝仁皇后,康熙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乾隆与孝纯贤皇后富察氏概莫如此。
反观秦始皇,可能正是缺一贤妻,而暴戾不止,导致最终殒命;汉武帝也是在卫子夫去后,大汉王朝一路向下。
故一阴一阳谓之道。无论家还是国,唯阴阳合和,方长久天清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