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纪奇闻
编辑|史纪奇闻
解放战争期间,受到美国大力援助的国民党却始终敌不过人民解放军,这让美国人感到十分纳闷,随即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吃了一惊。
蒋介石和宋美龄,通过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将大量黄金白银收入自己囊中,仅1935年前后,蒋、宋合计资产就已达到上千万元,这放在当时那个年代,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宋美龄去世以后,后人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当时大量的历史资料,当看到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俩人的财产后,人们恍然大悟,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01
巨额存款引来争议
历史上,宋美龄曾数次访美请求美国军事援助,一开始美国人还是坦诚相待,笑脸相迎,但到了后来,美国人对国民党请求军事支援这件事的态度,出现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接到联邦调查局的报告,报告称,蒋宋两人自私谋利,疯狂敛财。
杜鲁门了解真相后怒发冲冠,破口大骂:他们把我们给的38亿美元中,7亿多美元用在投资自己的公司上,宋家人都是小偷,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些钱花在哪里了。
1939年,有香港记者来内地调查,发现当时的中国,内地存款总额为60亿银元左右,而蒋介石夫妻俩人的存款加起来竟高达1186万美元。
或许有人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水平?把这1186万美元全部折算成银元,相当于一亿银元左右,这一亿银元占据全国总存款1.6%的比例。
而这些,并没有算上蒋介石夫妇两人收藏的其他东西,其中包括昂贵的珠宝首饰以及珍贵的古董字画,加上这些后,蒋介石夫妇总财产又将呈现出一个更大的数字。
那时,蒋介石每个月所得官俸也不过800银元而已,那么那些钱到底是哪来的?蒋宋家族奢靡生活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生活在和平发展、国家富强的年代,这笔钱可能不算很多,但在当时那个年代,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个个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百姓穷困潦倒,蒋介石夫妇俩却富得流油,这显然是很有问题的,毕竟蒋介石起家之前是什么样子人们还是有所耳闻的。
02
随身行李装满三架飞机
蒋宋家族的多年间累积起的财富,哪怕是他们落魄之后,也一样令人咂舌。
蒋介石死前曾留下一份遗嘱,里面满是对儿子蒋经国的殷殷期待,反观对宋美龄则是显得颇不上心,气得对方一阵破口大骂。
于是在他死后,宋美龄便毫无牵挂地前往美国居住,住着16万平方米的豪宅,无论衣食住行都有专人伺候,光仆人就有十多个。
考虑到晚年她的身体不便,大姐宋霭龄之子孔令侃还在曼哈顿又给她买了一栋复式豪宅,光房间就足足有18个,简直是大手笔。
而这也仅仅是其奢靡生活的一部分,据说宋美龄当初离开台湾时,曾有人亲眼看到,她整整带走了三架飞机的行李。
据官方消息称,这些飞机里不过装了些衣服家具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衣服不是普通的衣服,而是旗袍。
宋美龄一生酷爱旗袍,旗袍占了她随身行李的一多半,各种各样的旗袍应有尽有,宋美龄认为旗袍不仅能突出魅力还能修饰她高挑的身姿。
这些旗袍还不是民国时期的普通旗袍,其中有很多出自名门望族之手,当时有人送礼给宋美龄,得知她喜欢旗袍,就专门挑一些高级的旗袍布料作为礼品,宋美龄对此很是高兴。
曾有人做过统计,宋美龄的旗袍件数,足以突破吉尼斯世界记录,因旗袍太多没地方放,宋美龄还专门打造了超大衣柜。
03
面对危机,袖手旁观
蒋介石夫妇应对政府财政危机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人意想不到,1939年国民政府直接以政府的名义将桐油作抵押向海外银行贷了一笔高达2500万美元的巨款。
桐油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在战时它确实一种十分重要的军需物资,那时世界上的桐油有9成以上几乎都来自我国,它的价值怎样想必不用多说。
仅仅如此倒也罢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以最小的代价筹备军费,蒋介石和其背后的四大家族利用权力,强行操纵印钞厂印钞。
而在之后“国劵”发行期间,蒋介石夫妇自私自利的性格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靠疯狂印钱度过危机,实属下下策,瞅瞅老美就知道了,这明摆着就是不想自己出血。
在国家危难之际,却一毛不拔,反而大肆掠财,蒋介石的失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蒋家和宋家本就是民国时期显赫的两大家族,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蒋宋更是两家强强联合,综合实力又上一个台阶。
蒋宋家族如此般强大联合体,本该发挥一种向上的作用,他们却因为欲望勾结在一起,还对“国劵”下了手。
04
大肆印发钞票引来严重后果
因为能够即使得到发行国劵的第一手消息,蒋介石夫妇轻而易举操纵了整个市场,从市场敛走大量财产。
大量印发钞票结果就是导致通货膨胀,因此抗日战争打响后4个月的时间,财政赤字的问题便已经显露出来。
政府手里没钱,军队自然也是无法供应的,到时候面对敌人,蒋介石怕是只能干瞪眼。
最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民党简单粗暴地开始增发纸币,这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很多人都对法币嗤之以鼻,据官方公布数字,1937年年底,法币发行量为16亿元,到了1945年竟然猛增到10319亿!
在当时,大街上出现了这样的奇观:拉一大车子的法币就为了买几个鸡蛋,各种经济问题频频出现,市场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由一开始年印发量16亿元,到后来每月印发40元,蒋介石可谓把印钞技能全部点满,疯狂印钞,导致8年时间印发量增加738倍。
除此之外,政府还有管理国家外汇、黄金的职权。战时黄金被作为硬通货,美元等强国货币同样等同于硬通货。因此,国民政府开始对外汇进行管制。
显而易见,国民政府官吏才是幕后最大的黑手,国民政府利用权利将外汇黄金低价收购,转而在黑市高价卖出,这一进一出便形成了巨大的差价。
除了操纵外汇市场,国民政府又将贪婪魔爪伸向烟酒这些暴利物品,1941年专卖事业管理局成立,次年,国民政府对烟酒、盐、糖等实行专卖。
05
垄断经济获暴利
这一举措,为国民政府带来巨大收益,1942年国民政府此项增收4亿7800万元,一年后达到17亿4700万元,两年后刷新记录收入高达18亿元左右。
如此这般千载难逢的机会自然逃不过国民党官员的魔爪,从那时开始,国民党内部官员利用权利想尽办法将商品从仓库中弄出来,随后转手卖给黑市获取其中暴利。
外汇被国民政府管制带来的影响便是:黑市交易横行。这时,法币迅速贬值,在整个外汇市场中,官价和黑市两者之间的差额变得越来越大。
宋美龄之所以会有“空军之母”的称号,是因为她在1934年曾受邀参与国民政府空军建设,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件救国救民的好事,事实并不是这样。
宋美龄在这期间打着“抗日救国”的口号,发行大量“航空劵”,以此收集民众的捐款,民众一听,觉得这是在挽救民族危亡,纷纷响应。
不久之后,宋美龄收到万千民众的捐款,经过计算,这笔捐款高达800万银元。宋美龄将如何处置这笔捐款?
宋美龄一开始并没有将这笔钱用于壮大空中的军事力量,而是将其全部存入银行后,自己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息。
06
空中战场局势巨变
宋美龄始终都想不到战场局势变化如此之快,当侵华日军的飞机犹如蝗灾一般飞向中国大陆时,宋美龄整个人全傻了。
在当时,国民政府能够参与作战的仅有350架飞机,而将要面对的是日寇上千架的飞机,这次进攻打的国民政府猝不及防,日军轰炸不断,中国大地一片狼藉。
相较于蒋介石夫妇奢侈的生活,毛主席过着十分清廉的生活,在当时那样的年代,举国上下经济都不算发达,无论是国统区还是解放区,百姓生活都不富裕,但解放区的民众们却苦中作乐,生活充实又满怀希望。
解放区民众之所以不怕穷不怕苦,是因为当时作为领导人的毛主席给他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在当时,共产党党内财产几乎全部分配到了抗战军备上。
建国初期,党内人员的工资也仅仅只有500多元,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央领导人甚至主动提出降薪,毛主席的工资也将自己的工资下调了五分之一,每月只有400元左右。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除去基本的生活支出外,还有那些人情往来,这样的工资能维持一个月的花销吗?
不够的,毛主席每月的开销要靠稿费来填补,在日后公布的账单中,毛主席从未少交过一笔党费,就连用了食堂的一颗白菜也要记录的清清楚楚。
07
勤俭节约,树立榜样
毛主席平日里,不仅要自费水费、电费以及房租等,还要负责办公用品的开销。对于这件事,给毛主席当了12年官家的吴连登最有发言权。
吴连登回忆:毛主席的工资一开始是610元,他每月的固定花销在200元左右,他还经常接济身边的警卫员等人,时常一个月下来,一分钱也剩不下来,可他还是要求主动降薪。
我国经济复苏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毛主席依然没有申请将自己的工资调回原来的水平。
毛主席不仅在工资方面提出主动降薪,他对于公私的区分也同样保持十分严谨的态度。
毛主席的公私分明体现在:他在参加会议时喝的一杯茶,官家吴连登都会在会议结束后,都会自觉找到会厅服务主管,将这笔茶钱结算掉。
他自始至终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绝不浪费也绝不漏算任何一分钱,毛主席知道,自己多浪费一分钱,尚在贫困中的百姓就要多受一分苦。
还有一次,吃饭时吴连登看到毛主席用筷子夹起掉在桌上的米粒,担心桌子不干净的吴连登连忙劝导。
毛主席听完吴连登的话后,一脸严肃:“这可不是一粒米的问题,这背后都是农民的血汗啊!”
他不曾浪费过一粒米,一分钱,时时节俭,处处节约。反观蒋介石夫妇,骄奢放纵,贪得无厌,榨取底层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地位。
百姓真正爱戴的是毛主席这样心中装着人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人。金钱不是万能的,用金钱堆砌起自己的统治地位是注定走不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