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梁世祖萧绎:冷静与癫狂,正义和邪恶,在这位皇帝的身上轮番上演
创始人
2025-07-15 02:02:13
0

(梁武帝萧衍 画像)

公元549年,南梁王朝的开国皇帝萧衍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领了便当。

皇帝之死,并非正常死亡,而是横死。

他被发动叛乱的武将侯景囚禁在别宫中,不给吃不给喝,结果居然被活活饿死了。

皇帝一死,侯景篡南梁自立,成立了候汉政权。

皇帝虽然死了,但南梁皇室人数众多,分封在各地,所以皇族的香火并没有断绝。

乱臣贼子篡权夺位,这帮南梁皇室们可就坐不住了。

第一个坐不住的,是武帝的儿子,湘东王萧绎。

萧绎同志的思路非常奇葩,天下战乱他坐视不理,侯景作乱他也放着不管,萧绎组织军队,矛头向内,对着自己的亲戚们就是一顿毒打。

早上起床,先把自己的侄子,河东王萧誉攻灭。中午饭后,再把自己的哥哥,邵陵王萧纶诛灭,晚上睡觉之前,再派兵击退自己的亲戚,襄阳都督萧詧。

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出兵平定叛乱可以,但在此之前,我要先把我的这帮亲戚们收拾了。

萧绎十分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眼前的侯景并非强敌,只要自己集中兵力,早晚可以把他拿下,真正的敌人,是这些虎视眈眈,雄踞各处的南梁皇室们。

他要考虑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攻灭侯景之后,自己要干什么,做什么?

皇帝已死,天下无主,覆灭侯景之后,当然是要自己当皇帝。

如果自己要即位登基,成为新帝,那么身边这些虎视眈眈,雄踞在各处的亲戚,就成了自己最大的威胁。

所以,萧绎毫不留情地除掉了他们。

公元552年,萧绎拳打亲戚,脚踢侯景,于江陵(湖北荆州)即位登基,史称梁世祖。

(梁世祖萧绎 画像)

故事讲到这里,为了照顾一下那些对南北朝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作者要临时交代一下历史背景。

南北朝,按字面意思理解,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素来动荡,政权交替频繁,依次出现了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四个政权。

此时的南朝,正处在萧梁政权执政时期。

而北方草原上,北魏几乎一家独大,一直到梁武帝萧衍建立萧梁的前后,才开始走向衰败。

北魏朝堂里有两位权臣,一位叫做高欢,一位叫做宇文泰。

高欢同志领着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元善见,自行成立了东魏,而宇文泰则带着元宏的孙子元宝炬,自行成立了西魏。

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是,南朝萧梁和北朝东西魏相对峙,但东西魏之间并不和睦,双方的关系也十分紧张。

如果可以的话,作者愿意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小三国时代”。

历史背景交代完了,我们再来聊一聊梁世祖萧绎这个人。

介绍萧绎,作者打算从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这三个方面来入手。

作为人子,萧绎在他父亲梁武帝萧衍掌权的时候,表现还是十分良好的。

萧绎同志不仅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人生在世,最重孝节,努力营造自己绝代大孝子的形象,还专门写了几本书,尽情阐述自己以后要如何如何尽孝的内容。

封建帝制时代,古人重孝,萧绎的这一手操作可以说是赚尽了天下人的好感。

但到了侯景之乱时,武帝萧衍失去实权,被侯景囚禁,萧绎立刻显露出了他的真实嘴脸。

他的父亲被囚禁在别宫之中,时刻遭受侯景非人一般的待遇,萧绎手握重兵,却按兵不动,直到听说自己的父亲已经身死皇宫,萧绎这才举兵讨伐侯景。

(侯景 形象)

这和他先诛灭亲戚再举兵讨贼的行为如出一辙,在权力面前,哪怕是他的父亲,在他的眼里也只不过是一颗棋子而已。

而在为人夫的方面,萧绎的表现也有些不尽如人意。

皇帝的妻子徐昭佩,姿色一般,长得实在是有点不太好看。

帝王三妻四妾,后宫红粉无数,像徐昭佩这种素无姿色的女人自然得不到萧绎的宠爱。

既不得宠,徐昭佩每日便用脂粉将半张脸涂得惨白,并以此示人。

这么化妆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用以讥讽萧绎——大家都知道,萧绎的一只眼睛是瞎的。

讥讽皇帝还不算,徐昭佩因爱生恨,即得不到皇帝的宠爱,便肆意在宫中与人私通,结结实实地给萧绎扣了几顶“绿帽子”。

给皇帝戴绿帽子,这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值得一提的是,徐昭佩女士还是一个成语的发明者,这个成语的名字叫做“半老徐娘”。

缘由是因为萧绎时常因为徐昭佩长得又不好看,年龄又大而嫌弃徐昭佩,额、徐昭佩不气不馁,对皇帝说了这么一段话:

“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史》

马儿虽然已经衰老,不能再飞奔疾驰,但仍然身形挺拔,犹有骏骨,这正如我徐昭佩虽然已经衰老,但仍然魅力不减,风情万种。

(徐昭佩 形象)

而在为人父的方面,由于妻子徐昭佩对萧绎的冷嘲热讽,让他心有怨怼,萧绎十分生气,所以时常将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自己的儿子们身上。

皇帝对自己的子嗣素无关爱,结果到了萧绎晚年时,五个儿子跟坐了过山车一样接连横死,一个不留。

综上,作者认为,萧绎实在是一个污点斑斑的皇帝。

皇帝不仅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没有扮演好自己该扮演的角色,在治国方面,萧绎作为皇帝,同样是一塌糊涂。

公元554年,梁承圣三年。

梁世祖萧绎突发奇想,给西魏的实际控制者宇文泰写了一封信。

写信不是请安,也不是问好,而是要西魏归还曾经属于南梁的土地。

我们知道,从侯景之乱开始,南方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萧绎忙着处理南部战乱,而无暇边防,新邻居西魏可就打起了坏主意,趁着南朝国内搞内斗,占领了边境的不少土地。

梁世祖萧绎登基前后,实在太忙,又得收拾亲戚朋友,又得追着侯景揍,根本没有时间处理边防事宜,结果被西魏抢占了不少州府城池。

现在江南一统了,天下太平了,皇帝又想起这档子事儿了。

好你个西魏,趁我们内乱,偷我们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

于是,皇帝修书一封,要求西魏麻溜利索地把曾经属于南梁的土地城池全部归还。

按理说,这件事儿呢,萧绎是占理的,但越是占理,越不能蛮不讲理。

萧绎给人家写信,字里行间颐指气使,气焰十分嚣张。

西魏宇文泰拿起书信一看,气不打一处来。

(宇文泰 形象)

萧绎啊萧绎,你要是好言好语,心平气和地跟我商量,那些城池土地我兴许还能还你,但你现在对我大呼小叫,十分没有礼貌,城池我是不可能还你了,别说城池不还你,我还要派兵攻打你呢!

宇文泰说到做到,立刻起水陆大军五万,奔着南梁的新都江陵可就来了。

这回轮到萧绎傻眼了。

南梁刚刚复国,看似一派繁荣强盛,实则外强中干,百废待兴,西魏大军征讨,自己根本抵挡不住。

打不过怎么办?

萧绎想也没想,果断选择了投降。

但在投降前夕,皇帝做了一件十分不地道的事儿——烧书。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秦朝法律规定,百姓不许私藏图书,也就是说,民间基本上是没有书的,全靠大家口头传播,别说是民间,宫里也没几本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汉朝建立,武帝专门设置了皇家图书馆,用以藏书。

到汉成帝在位时,皇家藏书大概有三万多册。

王莽篡汉时,图书被毁坏不少。

刘秀建东汉时,皇帝号召民间捐书,基本上又把这三万多册给补回来了。

(藏书)

到东汉末年,接着魏蜀吴,东西晋,连年战火,图书更是毁坏严重,到东晋末年时,整个皇家的藏书,只剩下三千多册。

东晋灭亡,就是南北朝。

南朝的前三个政权,即宋齐梁,一代一代发展下来,藏书又得以扩充,数量提高到了七万册。

而梁世祖萧绎除了工作之外也是个文艺青年,他自己大概也有七万多册书,当皇帝的时候就一并都放到都城江陵了。

这么一来,此时的江陵城中,大概就有近十五万册书。

朋友们,十五万册啊,这可是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南北朝,这么多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啊。

但萧绎在投降西魏的前夜,却用一把大火将这十五万册图书全都付之一炬。

这件事儿在历史上很有知名度,称为“江陵焚书”。

(江陵焚书)

这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浩劫,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灭顶之灾。

承圣三年十二月辛未,公元555年1月27日,萧绎举国投降,随后遭到杀害。

最后,再让我们来回首一下梁世祖萧绎同志的一生:

作者看来,萧绎是个极度复杂的帝王,复杂到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去评价他。

他曾经做过皇子,在属地混日子,寂寂无名,他也曾经在天下战乱时获得机遇,在乱世中抛头露面,崭露头角,最终成就一番霸业。

当年,他也是个赤胆雄心的年轻人,也是旷世英豪一般的狠角色。

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婚姻的不幸,为人的不德,治国的不明,最终让这位皇帝走上了绝路。

烈火熊熊,江陵焚书的那个夜晚燃尽了这一册一册的文化巨著,也燃尽了萧绎纸短情长的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秦国是中国战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它在战国时期崛起,经过长期的战争和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
原创 刘... 刘备的用人之道,完全不适合赵云的身份。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伴侣可能不甘愿批准了。这是在诬蔑我们的男神...
原创 波... 在卡塔尔世界杯欧洲区附加赛抽签名单中,波兰和俄罗斯两个拥有五百年仇怨的国家对战在一起,引得不少人欢呼...
原创 三... 长岭寨一战:红军胜利的背后故事 长岭寨一战,是东方大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
原创 尼... 1972年2月21日,南苑机场迎来了一架不平凡的飞机。 之所以说它不平凡,是因为坐在这架飞机里的人,...
原创 康...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朝代,而清朝最出名的皇帝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他们祖孙三人中,乾隆是受康熙喜欢的好...
民营是自己人:那就给予平等的市... 如何理解民营是自己人? 自己人,那就不是敌人,是一个阵营的人。 就像《亮剑》中,李云龙为了和尚要干掉...
泽州二十八星宿数字文创平台成立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吉 毅通讯员 崔靖)8月22日下午,泽州县在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举行二十八星宿数...
原创 英... 英国已经是个二流国家了,为何影响力还那么大 英国虽然在某些方面被视为二流国家,但其仍然在全球具有显著...
这位上海入伍的年轻战士,用生命...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光芒穿透了岁月的迷雾,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