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在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而鏖战不休。正所谓大浪淘沙,在这乱世争霸赛中,各路群雄大部分早早被淘汰,成了别人的晋身之阶。最终,除了朱温、李克用、李茂贞、刘仁恭等人割据中原外,时局更为混乱的南方先后形成了九个规模较大的割据势力,连同北方的北汉被称为“十国”。十国与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交替的政权,被史学界称为“五代十国”。
能在这个混乱时期谋得一席之地的军阀,当然都有过人之处。而兵荒马乱的岁月,兵强马壮就是最大真理,而能征惯战的将军,就成了这个时期的奇珍异宝。谁手底下的降临素质高,谁往往就能建功立业。于是,这个时期涌现了数不清的名将,比如葛从周、李嗣昭、高行周、李神福、许德勋、顾全武等人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将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吴越名将顾全武。
顾全武,余姚人,年轻时曾经遁入空门,出家做过和尚。黄巢起义后天下大乱,顾全武还俗,在杭州刺史钱镠手下做了一名亲校。后来,钱镠的上司董昌在越州称帝,唐中央命令钱镠领军讨伐。顾全武在战斗中表现出色,逐渐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此后,顾全武指挥所部所向披靡,连克石城、余杭,生擒董昌大将汤旧、徐章、袁邠等人,将董昌围困在越州。此时,盘踞淮南的杨行密趁火打劫进攻钱镠,派兵攻占苏州,生擒守将成及,钱镠大惊,急调顾全武救援。
如果顾全武此时回救苏州,势必遭到董昌军的反扑,面对董昌、淮南的两路夹攻,实力尚未壮大的钱镠集团势必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危急关头,顾全武及时劝阻了钱镠,成功说服钱镠放弃苏州,全力攻击越州。最终,顾全武率军攻克越州,生擒董昌,彻底平定了浙东,使得钱镠代替董昌,成为新一代的“浙东王”。击破董昌后,顾全武挥军东进,对入侵的淮南军展开反击,一路收复嘉兴、无锡、松江等地,击溃淮南名将台濛、周本,成功收复了苏州,驱逐了入侵的淮南军,完全巩固了钱镠在江浙的统治。钱镠被唐中央政府封为吴王(此时还不是吴越王,要等到朱温篡唐建梁后,才被封为吴越王),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政权至此正式建立,在这个过程中,顾全武居功至伟,是无可争议的吴越第一名将。
此后,顾全武再接再厉,挥军数万攻打杨行密集团占据的昆山,在这里,顾全武遇到了自己军事生涯的第一次严峻考验。昆山守将秦裴骁勇善战,率领城中守军多次出城攻击吴越军队,顾全武连续几次冲锋均被击退,不禁为之气馁。顾全武派出使者前往城中劝降秦裴,秦裴倒是颇有幽默感,他将一副佛珠夹在书信中,送给顾全武,以羞辱他年轻时出家为僧的经历,气得顾全武暴跳如雷。
但顾全武不愧是名将,几次碰壁,又遭羞辱后,他并没有硬拼,而是派出千人的队伍截断了守军的粮道。昆山城中很快粮尽,秦裴被迫出降。顾全武此时显示了自己的名将风度,他并没有迫害秦裴,而是对其以礼相待。当钱镠欲杀害秦裴时,顾全武更是挺身而出,为秦裴求情,最终救了秦裴的性命。顾全武在被敌人羞辱后,依旧保持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可谓是颇有名将风度。
这时候,顾全武的威望达到了巅峰,他为钱镠东征西讨,所向披靡,董昌、台溕、周本、秦裴等名将纷纷成了他的手下败将。连番的获胜也滋长了顾全武的骄傲情绪,他开始变得膨胀起来。人一旦膨胀,就容易出篓子,顾全武也没有免俗。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吴王杨行密派遣江淮第一名将李神福率军攻打苏州,钱镠派遣自己的首席大将顾全武率军迎战。两军对垒于苏州城外。战前,李神福主动示弱,派人放出口风,声称顾全武军强大,自己将连夜率军撤退。顾全武信以为真,毫无防备。
傍晚,李神福派老弱病残大张旗鼓的撤退,自己和部将吕师造率精锐军队设伏于青山下。顾全武贸然出击,被打的惨败,自己也被吴军生擒活捉。
第二年,钱镠与杨行密讲和,双方分别放还秦裴和顾全武两位俘虏。顾全武刚回到杭州,武勇都将领徐绾、许再思等人就反动叛乱,武勇都与淮南大将田頵勾结,试图里应外合消灭钱镠。钱镠集团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关键时刻,又是顾全武挽救了钱镠。顾全武力劝钱镠与杨行密和亲,并亲自护送钱镠之子钱传镣赴广陵与杨行密联姻。
来到广陵,顾全武向杨行密直陈利弊,成功说服了杨行密令田頵撤兵。没有了田頵的外援,徐绾、许再思就掀不起大浪了,很快被平定。生死关头,顾全武挽狂澜于既倒,再次挽救了钱镠的命运。此后,杨行密和钱镠进入了和平时期,顾全武的用武之地就不多了,除了平定睦州陈询叛乱的一次和陶雅的作战外,再无事迹记载。综上所述,我们看到,顾全武作为钱镠部下的第一名将,他对于吴越国的建立,是有着居功至伟的作用的。纵观顾全武的一生,他对于吴越国有着三大贡献:
其一,消灭董昌集团,使得钱镠成为浙东的主人;其二,击退入侵的淮南军,攻占无锡、松江、苏州等城池,使得钱镠有了用杨行密对峙的本钱。其三,在武勇都叛乱,钱镠集团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顾全武亲身犯险,用和亲之策联合了杨行密,并成功劝说杨行密退兵,使得钱镠能腾出手来对付武勇都。如果不是顾全武,钱镠面临内忧外患,势必遭遇灭顶之灾,从这一点来看,说顾全武是钱镠的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作者公子弃疾,读史二十年,以历史票友自居,爱历史更爱美酒。寥寥数语,博君一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