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对于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讲述甚少,寥寥几笔带过,整个过程给人一种很顺利、很简单的感觉,但实际上,毛爷爷此行甚是凶险,国民党数次想要对毛爷爷不利,幸得身边警卫保护方才得以脱困,本期就为大家详解这一历史事件中的波折之处。
这第一处波折就是苏联的态度。虽然苏共在明面上与中共是“一家兄弟”,但毕竟分属两个国家,还是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当时苏联刚刚打完二战,元气大伤,急需进行战后重建,无力再对外输出革命和援助,因此希望中共尽快与国民党议和。在蒋介石向毛爷爷发出和谈邀请的时候,斯大林曾多次致电毛爷爷,催促他尽快动身前往重庆,并口头承诺会保护他的安全。
这第二处波折就是美国的态度。美国在二战后开始搞全球扩张,他们在华利益繁多,因此希望中国保持稳定、和平,以方便他们进行经济掠夺,因此,美国政府数次呼吁国共罢兵言和,但由于意识形态问题,他们对红色阵营很是忌惮,总是暗中偏向国府,并通过各种方法向中共施压。
1945年8月25日,毛爷爷在经过仔细斟酌之后,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赶赴重庆与其商议建立联合政府的相关事宜,以堵住国内的悠悠众口,彰显中共追求和平的诚意,在舆论上占据高地,化被动为主动。蒋介石本想将挑起内战的由头推给中共,却没想到毛主席来了这么一手,一时慌了手脚,只得仓促予以应对。
8月29日,国府代表张治中将军与美国代表赫尔利前往延安接毛爷爷去重庆,周总理、胡乔木陪同,并挑选了陈龙等将领作为贴身护卫,确保毛爷爷安全无虞。途中,胡乔木突然问毛爷爷,此去吉凶未知,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毛爷爷直言:不管它,此行怕是不了之局。“不了之局”是指重庆谈判根本不可能实现预期效果,国共必有一战。8月30日,毛爷爷抵达重庆,蒋介石坐不住了,他在心腹的建议下,决定对毛爷爷施加毒手。
8月31日,苏联某半官方组织举办了一场酒会,邀请毛爷爷参加,毛爷爷在众人的簇拥下上了会场二楼,还没与其他民主党派人士聊上两句,周围的气氛突然变得诡异起来,宾客们先是突然禁声,紧接着又躁动起来,一窝蜂似的向毛爷爷涌来。刹那间,二楼地动山摇,墙角的水泥灰被震得直往下掉。陈龙意识到大事不妙,马上冲到毛爷爷身边,一只胳膊架着他往楼下走,一只胳膊推开人群,不让任何人靠近。周总理见状,也开始帮忙分散宾客,为毛爷爷开路。最终,毛主席有惊无险地坐上了专车返回下榻之处,逃过一劫。
周总理认为重庆太过凶险,毛爷爷若是久留此处,早晚要出意外,于是催促国府加快和谈进程。蒋介石对此置之不理,竟直接离开重庆去西昌休养了,留下几个无实权的文官与中共扯皮。赫尔利见状,干脆一拍屁股回国了,摆明了不想再掺和此事,这就意味着美国此前做出的保证毛爷爷安全的承诺化为一纸空谈。
周总理又去找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得到的回答却模棱两可,看来苏联也不想再插手此事,这意味着毛爷爷的安全将无人可保证。周总理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当即向国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尽快完成一切和谈事宜,否则就是破坏统一战线,阴谋挑起内战!
很快,各方的质疑接踵而来,蒋介石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被迫返回重庆,坐上谈判桌与毛爷爷面对面交涉。经过数十日的唇枪舌剑,中共在做出了巨大让步后,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10月11日上午,毛爷爷乘飞机返回延安,途径西安的时候,阎锡山本想搞些小动作,又因张治中在场而作罢,至此,这场近乎于“单刀赴会”的惊险故事落下了帷幕。
重庆谈判对毛爷爷来说险象环生,好几次都差点出了意外,幸亏有周总理极力斡旋,有民主人士施以援手,有陈龙等人贴身保卫,危机最终都被化解,毛爷爷数次虎口脱困,事后总能令人捏一把汗。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是比较重大的,成功化解了蒋介石打出的一套组合拳,使得中共在舆论、政治上牢牢掌控先机,为后续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