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隆功,即拉玛五世,被认为是泰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君主之一、现代泰国的缔造者。
然而,拉玛五世在婚姻方面却有一些不被现代社会所认可的行为。
他有四位王后和多名妃子,共生了 77 个子女。
尽管他的婚姻制度在当时的泰国是合法的,但这种一夫多妻的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被普遍接受。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01 拉玛五世
1853 年的泰国,曼谷王宫内一片忙碌与喜悦,拉玛四世的第九个孩子朱拉隆功诞生了。
年幼的朱拉隆功因为其母亲喃斐蓬拉披隆的缘故,深受拉玛四世喜爱,有意把他立为储君。
拉玛四世常常一边与身旁深爱的皇后交谈,一边微笑地看着幼子。
“蓬拉,我们的儿子朱拉隆功已经长大了,他聪明伶俐,将来必定是个有作为的君主。”
喃斐蓬拉披隆温柔地回应:“陛下,我也相信我们的儿子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国王。”
他们常常抽出时间,陪着小小的朱拉隆功在花园中玩耍,就像宫墙外的平凡夫妻一样。
“父王,为什么我们的宫殿这么大呀?”
小小的朱拉隆功有旺盛的好奇心,他仰头问拉玛四世。
拉玛四世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眼中满是慈爱与期望。
然后说道:“因为这是我们王室的家,承载着我们的责任和荣耀啊,我的孩子。”
随着时光的流逝,朱拉隆功逐渐长大,开始接受王室的教育和培养。
为了让朱拉隆功能肩负重担,拉玛四世非常注重他的教育,朱拉隆功也不负所望,十分热爱学习。
朱拉隆功从小接受英国式教育,精通多国语言,热爱文学、历史和艺术。
朱拉隆功时常感叹道:“西方的知识如此博大精深,我要将这些智慧引入泰国,让我的国家更加进步。”
每当这时,授课老师就欣慰地看着他,“殿下,您有这样的志向,国家未来必定充满希望。”
15 岁那年,拉玛四世不幸身患疟疾去世,因此朱拉隆功早早肩负起了国王的重任。
然而,面对众多大臣,他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沉稳。
他先是不慌不忙把朝政委托给大臣管理,自己前往各个国家游学,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然后在20岁时回国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朱拉隆功积极推动废除封建农奴制,这一举措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时,心中既有对旧制度的反思,也有对新未来的坚定信念,当时支持他的人并不多。
但他坚持:“这是泰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坚持下去。”
在一次与大臣们讨论改革的会议上,他严肃地说:“封建农奴制已经不适合我们的国家了,必须要改变。”
大臣们虽有疑虑,但最终还是支持了国王的决策。
他还大力发展教育,建立了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知识。
朱拉隆功看着那些年轻的学子们,心中满是欣慰和期待。
“这些孩子就是泰国的未来,他们将为国家带来新的希望。”
为了增强泰国的实力,朱拉隆功多次出访欧美,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在与西方国家的外交交往中,他坚定地维护着泰国的主权和利益。
在面对西方列强的施压时,他表面平静,内心却无比坚定,暗道:“我绝不能让泰国沦为他国的附庸,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土地。”
他的一生,都在为泰国的近代化而努力奋斗,成为了泰国历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国王。
当然,比起他的改革,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婚姻。
02 四个皇后
皇宫的花园中,四季花开不败,香气袭人。
朱拉隆功喜欢在这里漫步,享受难得的宁静时光。
今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他穿着淡雅的衣裳,独自一人走在石子路上。
不远处,四位少女正在嬉戏。
她们是朱拉隆功同父异母的妹妹们——苏喃她、苏库嫚玛拉喜、沙旺瓦她娜和昭娃帕彭喜。
她们虽然年纪相仿,但性格各异,各有千秋。
苏喃她温婉贤淑,苏库嫚玛拉喜活泼好动,沙旺瓦她娜聪明伶俐,昭娃帕彭喜则娇俏可爱。
朱拉隆功远远地看着她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他从小与这四位妹妹一同长大,彼此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自己对她们的感情似乎超出了兄妹之情。
“哥哥!”苏库嫚玛拉喜眼尖地发现了朱拉隆功,她兴奋地跑了过来。
拉着他的手说道,“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朱拉隆功微笑着点了点头,跟随妹妹们加入了游戏。
他们在花丛中穿梭,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花园中。
朱拉隆功看着妹妹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当夜幕降临,朱拉隆功回到自己的房间时,他的心情却变得沉重起来。
他知道自己对妹妹们的感情是不被允许的,但他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心。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拉隆功对妹妹们的感情愈发强烈。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她们,试图隐藏自己的心意。
然而,每当他看到她们时,他的眼神总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温柔和关切。
妹妹们也逐渐察觉到了朱拉隆功的异常。
她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们能感受到哥哥对她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苏喃她私下里找到朱拉隆功,关切地问道:“哥哥,你最近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朱拉隆功看着苏喃她关切的眼神,心中一阵悸动。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说道:“没什么,只是最近有些累而已。”
然而,苏喃她并没有就此放弃追问。
她看着朱拉隆功的眼睛,认真地说道:“哥哥,我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我们说。”
“如果有什么困扰你的话,我们也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
这会的苏喃她怎么也没想到,她拿他当哥哥,他却想娶她。
朱拉隆功被苏喃她的话深深打动。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了,他必须面对自己的感情。
然而,他也知道这样的感情在宫廷中是不被允许的。他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之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说道:“我……我对你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喃她听了朱拉隆功的话,心中震惊不已。
她没想到哥哥会有这样的感情,毕竟这事在此前是没有先例的。
她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哥哥,你知道,我们的身份和地位都决定了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感情。”
朱拉隆功又何尝不知,他知道自己作为王子,婚姻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幸福,更关乎国家的稳定和自己的地位。
经过长时间的挣扎和思考,朱拉隆功终于做出了最终的抉择。
他决定向母亲坦白自己的感情,并请求她的支持和许可。
他来到母亲的寝宫,跪在母亲的面前。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母后,我有件事情想跟您坦白。”
“我知道这样的感情在宫廷中是不被允许的,但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我请求您能够允许我娶四个妹妹为妻。”
母亲喃斐蓬拉披隆听了朱拉隆功的话,先是震惊不已,继而沉默起来。
他的几个妹妹和他是同父异母,而妹妹们的母亲背后势力也十分庞大。
娶自己的妹妹,对于稳固政权有利无害,唯一担心的是此举有悖常理。
她沉默了片刻,然后意味深长地看着儿子说道:“儿子啊,你的感情我能够理解。”
“但这样的婚姻在宫廷中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会引起外界的议论和诟病,还可能对国家的稳定造成威胁。”
朱拉隆功听了母亲的话,心中一阵苦涩。但他知道母亲说的是事实。
他冷静地说道:“母后,我已经考虑清楚了。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母亲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也明白了他的决心。
她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好吧,儿子,你可以试试,只要你妹妹们同意,我不会阻挠你。”
“但如何说服其他人,这是你要面临的挑战,我不会帮你。”
朱拉隆功听了母亲的话,心中一阵激动。
他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说道:“谢谢母亲大人!我会解决的!”
回来后,他坐在窗边,望着星空,陷入了沉思。如何说服其他人呢?
当太阳升起时,朱拉隆功突然有了主意。
他对外宣称:为了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他要娶自己的妹妹为王后。
朱拉隆功的决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宫廷之中,各种流言蜚语四起,有人看好这段前所未有的婚姻。
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甚至暗中筹谋着如何阻止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此前,妹妹们得知了朱拉隆功的想法后,既意外又有几分高兴。
说起来,她们几个姐妹从小就和这个哥哥亲近,比起为了利益被送去陌生的国度联姻,她们更想留在自己的国家。
但在自己的国家,她们并没有发现更好的联姻对象。
毕竟她们已经站在巅峰,而试图与她们成亲的,无不是为了借她们的势力发展自己。
现在,皇帝哥哥有这样的想法,虽然与礼不符,但对她们来说,也不是全无好处。
她们知道这份感情会给彼此带来更好的利益,但也清楚这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然而,在朱拉隆功坚定的目光下,她们选择了支持。
然而,这场以爱之名掀起的风暴并非只有她们几个人在面对。
母亲虽然同意了朱拉隆功的请求,但心中仍存疑虑。
她担心这段婚姻会给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也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因此受到伤害。
于是,她开始暗中观察,试图找到一种既能满足儿子感情需求,又能维护国家稳定的办法。
在母亲一筹莫展之际,朱拉隆功给出了解决方案——选妃。
在他的一番游说下,母亲发现并不会危及儿子的政权后,就不再过多干涉。
最终,朱拉隆功和几个妹妹排除万难成婚,为了不厚此薄彼,他把四人都立为王后。
一年后,苏喃她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朱拉隆功非常欢喜。
然而好景不长,次年母子俩人意外落水身亡。朱拉隆功很伤心,与此同时,宫廷中的其他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
一些权臣和贵族们看到了这个机会,试图利用这场风波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他们暗中串联,制造舆论,试图将朱拉隆功置于不利之地。
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朱拉隆功很快振作起来。
他启动了自己早就想好的选妃计划,广开后宫,把与自己有利的官员的女儿都迎娶为妃。
这波操作下来,前前后后,他共娶了150位妃子,因此他的政权得到了极大的稳固。
虽然朱拉隆功的妹妹们对此有些不满,但身为皇室之人,她们的一举一动,早已和皇室荣辱与共了。
现在更是做了王后,若是朱拉隆功政权不稳,与她们也是有害无利,他们不得不支持朱拉隆功的决定。
爱情于她们,是水中花,镜中月。
但好在朱拉隆功并没有荒淫无道,沉迷美色不可自拔,而是在稳定的关系下,逐步推动改革,让国家更强大。
参考文献:
【1】云南师范大学 2020年 拉玛五世王时期的泰国边疆形成研究(1868~1910)
【2】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1期 泰国拉玛五世改革与洋务运动中的外语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