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张居正和60岁的湖广巡抚顾璘,结成了忘年交。
顾璘对他展现出的才气无比欣赏,他坚信,这个少年日后必成栋梁之才。并将自己的儿子委托给张居正:“他日你功成名就,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希望对小儿多多照顾。”
在张居正参加乡试前,顾璘找来主考官冯御史。在听了顾璘的一番话语后,冯御史越来越惊讶......
1536年秋天,湖广巡抚顾璘正在武昌城编辑湖北各地优秀文人的诗歌。其中有一首诗引起了他的注意,诗名为《题竹》: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
。
顾璘对这首诗极感兴趣,询问是谁做的。
采诗人说:“这首诗好像是江陵的秀才张居正,在私塾教书。”
顾璘已经站起来:“走!我们去江陵。”
顾璘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张居正,首先他们去二十多岁的秀才堆里找,没找到;再一个,顾璘不允许动用官府力量。
他们最终在一所学校找到了张居正,原来仅仅只有十二岁的张居正,只是个童生,还在准备乡试。顾璘见张居正年轻得一塌糊涂,又一表人才,加之英气勃发,更加喜出望外。
顾璘此番见张居正,除了要见到真人外,还要亲自考核一番,他说,“我有一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否?”
张居正恭敬地说:“请大人出上联。”
顾璘沉吟片刻:“玉帝行师雷鼓旗云作队雨箭风刀。”
张居正马上应道:“嫦娥织锦星经宿纬为梭天机地轴。”
顾璘大喜,说:“国士非你莫属!”
顾璘铁了心要跟张居正交朋友,最后不得不用上了官老爷的威严,张居正没有办法,只好结交。
1537年农历八月初,张居正到湖广省会武昌参加乡试。
考试前夕顾璘请他吃饭。谈到高兴处,顾璘向桌上几个亲信官员隆重地介绍道:“这是将相之才,我在芸芸众生中一眼发现了他。你们可擦拭双眼旁观,若干年之后,他的成就不可限量!”
并起身解下腰间的犀带,送给张居正:“你暂时先围着它吧,它是圈不住你的,因为你注定是要围玉腰带的人。”
对顾璘的未卜先知,众人一开始唯唯应对,见到顾璘要赠送腰带,再也坐不住了,慌忙站起来说:“大人,这可使不得。”
顾璘的犀带为朝廷所赐,是权力的象征。按朝廷礼制,玉腰带比犀腰带品级高。
面对这种无所顾忌的推崇、期望以及对张居正命运的判断,纵然是沉稳如山的人也难免会万分激动。张居正去接腰带时,双手不禁颤抖。
“居正小友,我还有一事相求。”顾璘笑眯眯地看着张居正。
张居正刚才的心绪还未平复,又被这句话激起胸中千层浪,他慌忙站起来,有些失态地说:“这可真是折煞我了,您怎么能求我呢?我能办到,绝不含糊。”
顾璘向屏风后叫了一声,一个和张居正年纪相仿的少年走了出来。
顾璘指着那名少年对张居正说:“这是我儿。希望你将来在不违背良心的情况下对我儿多多关照。”
张居正根本不敢预测多年之后的命运,但对顾璘的知遇之恩却感激涕零,他说:“他年我若真如您所料,必将如您所愿,绝不推诿。”
在乡试前一天晚上,顾璘接见冯御史,湖北乡试的主考官。开门见山道:“想请你帮个忙。”
冯御史是个伶俐的人,立即回道:“您放心,即使您不关照,在下也知道您和张居正的关系。况且,就是没有您这层关系,张居正靠自己的实力,金榜题名也不在话下。”
当顾璘问道他对张居正的看法时,冯御史更是大力美誉,什么不世出的人才等。
顾璘又问,“对这样的人才,你会怎么做?”
“这还用说?”冯御史脱口而出,“当然是要他高中,为他打开进士考试的大门啊。”
顾璘闭上眼睛,用力地摇头,说了两个字:“错了!”
冯御史“啊”了一声,像是被噎到一样。
顾璘慢慢睁开眼,若有所思地问道:“你知道孟子那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话吧?要锻造一个不世出的人才,谈何容易?头等重要的就是‘苦其心志’,也就是锻造其强大的内心,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强大。”
冯御史听出了点门道,可思维仍然不清晰。
顾璘决心不绕弯子了:“张居正现在还年轻,要他提前进入朝廷,也不是不可。”
“但他太顺了,太顺的人一旦经历难事,就会手足无措。不如趁他年轻,让他受点挫折。一来让他明白,人生在世不可能顺风顺水;二来也能让他趁年轻多读点书,涵养心性。等到才具老练,将来的发展才不可限量。”
冯御史似乎明白了顾璘的意思,但又觉得不可思议,怀疑自己理解错了,便小心翼翼地问:“您是说,要张居正落榜?”
顾璘发出两声“咯咯”的笑:“这是您监考官的事,一切还请您斟酌!”
不得不说,张居正实在太优秀了,另一个主考官陈束对张居正的试卷大加赞赏,决定录取。
冯御史将顾璘的话传达给他,便也只能作罢。
张居正没有从榜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但却未形于色。
离开武昌回江陵前,他去拜见顾璘。顾璘坦诚相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做告诉了张居正。
张居正没有任何反应,他对顾璘说:“您这样做,肯定有您的理由。”这句话,更让顾璘加深了对张居正的印象。
临行前,顾璘叮嘱张居正:“一块良璧,如果用砺石多磨一段时间,就会更加晶莹灿烂。”
三年后的1540年,张居正在乡试中脱颖而出。正如三年前一样,张居正毫无激动之情。
他跑去安陆见顾璘。顾璘对他说:“古人云‘大器晚成’,其实这说的是中才。你肯定不是中材,所以成名甚早。”
“三年前,我让人故意不录取你,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本心。我是希望你有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那样国家的辅佐之材,不要只做个年少成名的秀才。”
”现在,你已是举人,将来必为进士,但道路坎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非要有一根理想的巨柱不可。这巨柱不能倒,非但不能倒,还要常常加固它,让它永远矗立在你心中。”
张居正流下感动的泪水,对顾璘说:“您对我的知遇之恩,和对我的一片苦心,我终生不忘,我要把您的话牢记在心,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五年后,顾璘去世,张居正万分悲痛。可以说,没有顾璘这位伟大贵人的一片苦心,恐怕就没有日后那个流芳百世的张居正。
参考资料:《帝国首辅:张居正》,度阴山作品。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
点赞、关注
让我知道您在看~
往期文章:
1.
他被严嵩追杀,断定张居正:“此妖必为宰相,为宰相后必杀我!”
2.
《大宅门》中慈禧害死了同治哪位嫔妃?—揭露詹王府二格格的原型
3.
她受尽宠爱,皇太极登基前夕,却被逐出后宫!距生下女儿仅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