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幸运的皇帝莫过于乾隆,在位期间清朝已历经康熙、雍正两朝的积累,国库充盈富足,作为历史上少见的长寿皇帝,一生潇洒风流,享尽人间繁华还落得康乾盛世的美名。
乾隆五十六年,即公元1792年,敬事房端来侍寝牌子供乾隆选择,让太监诧异的是乾隆选择愉妃,而她已经78岁高龄。按照清朝侍寝惯例,年龄超过五十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侍寝,那乾隆皇帝为什么选择愉妃呢?
愉妃是珂里叶特氏人,她也被称为海佳氏,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两部清朝宫廷剧中都有她的角色。海佳氏本来是蒙古八旗后代,她的先祖海潮龙是吴三桂的手下,因背叛吴三桂变成没落家族,被安置在京城。
海佳氏的父亲当时在清朝担任内务府员外郎,并不算是权贵人物,可见家庭条件非常一般。雍正五年,即公元1727年,海佳氏嫁给弘历,当时弘历已经有九位妾室,仍然没有正式妻子,直到富察皇后嫁给弘历后成为首位妻子。
海佳氏在弘历府邸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非常普通,在嫁给弘历的这些年,海佳氏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可见弘历对她并不喜爱。
劳碌一生的雍正皇帝驾崩,弘历继承皇位登上权力巅峰,就是众所周知的乾隆皇帝。
按照惯例,新皇帝登基要普遍册封一番,昔日那些府邸妾室都被册封为妃嫔,而海佳氏仅仅被封为海常在。常在是清朝后宫中的位分等级,仅比答应高一级,按照海佳氏的经历绝不会只是常在,可见乾隆对她的态度。
也许乾隆后来也觉得不该这样对待海佳氏,登基两年后将她册封为海贵人。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海贵人幸运地怀上龙种,成功为乾隆诞下皇五子永琪。
古代皇宫中母凭子贵是普遍现象,为皇室开枝散叶有功,在永琪降生的第六天,乾隆诏谕六宫将海贵人晋升为愉嫔。愉字在满语中意味着温柔、温和,也能从侧面看出愉嫔本人的性格特点和品性。
永琪的出生给愉嫔带来光明,永琪天资聪慧,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乾隆皇帝非常喜爱这个机灵的儿子,自然而然就为愉嫔带来赏赐。公元1745年,乾隆将愉嫔晋封为愉妃,从此之后,愉妃越来越受到青睐,乾隆感到蓦然回首发现愉妃散发着光芒。
根据公元1749年清宫记载,在愉妃、令妃、舒妃三位妃级女子中,愉妃排在第一位,这些都是永琪降生后给愉妃带来的地位变化。
皇五子永琪是乾隆最喜爱的皇子,完全可以用文武双全来形容。永琪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精通满语、汉语,这是乾隆非常欣赏的一点,满清入关后治理天下要熟练运用汉语,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家满语。
永琪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成就斐然,经常与当世书法大家进行交流切磋,他亲手教授弟弟永瑆书法,而后者被称为乾隆时期四大书法家,从侧面也可以看到永琪极高的书法造诣。
满清是马背上起家的,清朝历代皇帝都极为重视骑射水平,而永琪在这方面也是佼佼者。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永琪跟随乾隆到热河围猎,父子两人约定比赛骑射箭术,结果永琪大胜乾隆,展现出自己非凡的武力能力。
古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乾隆皇帝就格外重视孝道,而永琪在这方面也是深得人心。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圆明园的九州清晏殿突发大火,乾隆被困其中,生死危在旦夕之时,永琪不顾危险冲进大殿将乾隆背了出来。
当乾隆看到不管自己死活先跑的弘昼、有说有笑毫不紧张的弘瞻,相比之下更显现出永琪的至孝之情,让乾隆深深感动。综合永琪各方面的能力,乾隆有意要将永琪立为皇位继承人。
乾隆能够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决心要恢复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的传统,早早就确定富察皇后的嫡子永琏为太子,结果永琏不幸夭折,准备将富察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永琮立为太子,竟然也夭折,就连富察皇后也因悲伤过度去世,对乾隆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在经历过九州清晏殿大火事件后,乾隆不再执着于嫡长子继承,而是将永琪选定为大清江山继承人。
其实对于愉妃来说,乾隆对待她的态度在前几年有所下降,毕竟后宫中貌美如花、善于讨好皇帝的女子一茬接一茬。自从大火事件后,乾隆再次重新重视愉妃,还特别赏赐给她西洋表等稀罕物件。
在继承人选择问题上,乾隆皇帝注定是悲剧的。公元1765年,永琪就得了重病,宫廷太医束手无策,寻遍天下名医也不能扭转永琪的病情。
在传统观念中一直都有冲喜的说法,乾隆册封永琪为荣亲王,希望能让永琪振奋精神战胜病魔。荣亲王这个封号是非常特别的,清朝同治皇帝曾经想要将夭折的儿子追封为太子,孝庄太后不允许,同治皇帝就追封为荣亲王,从此之后,皇子册封为荣亲王就代表着皇帝将传位给他。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1766年,永琪最终还是撒手人寰,最悲伤的人莫过于愉妃,当然还有乾隆皇帝、永琪的福晋及子女。乾隆心中充满怒火,只能将为永琪治病的太医发配到宁古塔,永世不得回京。
坦率地说,自从永琪去世后,众位皇子中没有一个人是让乾隆满意的,最终选择嘉庆也是无奈之举。
正是出于对永琪的思念,乾隆时常会选中愉妃侍寝,两人也只是互诉衷肠、相互安慰罢了。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即使愉妃已经78岁高龄,乾隆也会挑选她来侍寝。
自从失去儿子永琪后,愉妃就就青灯古佛相伴,在后宫中也不争不抢、清心寡欲。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愉妃走完漫长煎熬的一生,她前半生默默无名,因生下皇子永琪而备受喜爱,却因此忍受数十年的心理煎熬。
当愉妃去世时,乾隆正在热河行宫,连发四道圣旨安排愉妃后事,并追封她为愉贵妃,葬入裕陵妃园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