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青龙偃月刀,脚踏马中赤兔!关羽的形象绝对是高大威猛,此外关羽重情重义,更被后人所崇拜,经常看到现代人很多供奉关羽神像,彰显自己的守信重义!
作为关羽的宿命之战,关羽最终失荆州,败走麦城,一夜之间白头,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一代英雄以这样的方式谢幕自己的一生,真是可悲可叹!
我们常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因为关羽自己的大意,被孙权偷袭后方荆州,没有料到吴国竟然和魏国狼狈为奸,背弃多年的蜀国和魏国的同盟关系。是关羽自己把别人想的太好了,所以自己疏忽,在进攻樊城时没想到后院起火,葬送了大哥刘备辛苦打下来的荆州基业!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真的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大意,才致使荆州沦陷吗?难道说前方将领冲锋作战,后面的基地就一定会失守吗?荆州既然作为大本营,肯定有大军把守,为什么吕蒙这样轻而易举的拿下荆州?后来,关羽得知荆州失守后,又多次写信给吕蒙,到底是为了什么?有太多的疑问,正是这些疑点,恰恰说明,失荆州绝非大意,而是各种矛盾堆积到一起的结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大意失荆州”背后原因所在,有喜欢的朋友先给小编点个关注,点点赞,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
1.
关羽为什么要大军离开荆州开赴攻打樊城?擅自行动吗?
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是一个谜题,因为我们所见到的史料关于提到荆州战败的记载倒是挺多,但是,究竟攻打襄樊是刘备的命令还是诸葛亮的授意,史料并没有见到记载。按照常理来讲,如此规模大的作战,魏蜀吴三家都参与,应该刘备是命令关羽发动征战的,但是没有一处记载是刘备的命令,这有点很让人存疑!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关羽自己发动的。
为什么有这个疑问呢?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十四年
(
也即使公元219年
)
,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
也就是说刘备再219年,自封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大将军,并且给了他代表皇帝全力象征的“
钺
”,我们简单理解为“尚方宝剑”吧。关羽就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荆州作为蜀国和魏国的咽喉之地,有如此殊荣,心里肯定是有些骄傲的。再加上刘备自立“汉中王”,让做弟弟的关羽自然想着能够做出一番贡献,给大哥刘备锦上添花!
所以做出进攻襄樊的举动也是有一定因素的,这样也可以缓解曹操对汉中的军事压力,让曹操兵力后撤,减轻刘备的负担。
我们知道关羽的性格是高傲的,在进攻襄樊的前期战斗中,成果丰富,自然是心中骄傲,所以很多的军情战报其实是没有跟刘备和诸葛亮说的。这样就导致一旦出现败退,刘备没有充足的时间给予关羽及时的支援!
2.
关羽进攻樊城时,拒绝孙权的联姻,使东吴心生间隙!
我们知道,自从当年有名的“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一直是联姻同盟关系,相交于魏国,蜀国和吴国实力弱小,所以一直是联合抗曹。
所以,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孙权的本意是趁机进攻魏国的徐州,这样两面夹击,使曹操分身乏术,甚至可以一举的击溃魏国。但是孙权同时也担心,关羽如果真的攻克襄樊,一家独大,会不会掉头来进攻自己?于是诸葛瑾就提出了联姻的策略,让孙权儿子和关羽女儿缔结连理,如果关羽同意,说明两者可以合作共同进攻操作,如果拒绝说明关羽没把东吴放在眼里,不能一起合作。
果然,关羽拒绝了联姻的提议,他如果想到因为这次拒绝导致后来身死,估计当时一万个答应的!
我们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当时给诸葛瑾是怎么说的: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
不仅不同意联姻,还顺便羞辱孙权为“犬”,同时也不忘羞辱诸葛瑾,说不是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要立刻斩首诸葛瑾!
从此看出,关羽还是相当自傲的,得罪人了还不知道,有一点自以为大的感觉,那诸葛瑾回去后,自然孙权不干,不和我合作还骂我,一定得给你颜色看看,所以就采纳了吕蒙的建议,不再打算进攻徐州,而是趁关羽伐魏,后方空虚,所以就派大军自然是进攻荆州了。
3.
荆州内部不团结,民心不稳,并不忠于关羽的统辖
吕蒙帅大军进攻荆州,荆州下面的重镇江陵和公安的守将糜芳和博士仁看见吕蒙大军来了,战都没有战就投降了,可见他们和关羽还是有矛盾的,并没有誓死守城的决心,所以后面吕蒙和陆逊自然是很容易的攻克荆州其它地方了。
同时,荆州这个地方多次易主,城中的百姓其实对于谁来统治都没有多大介意的,只要是能够安稳,不死人守住自己的家业,谁来都行,所以城内百姓也没有抵抗,吕蒙这点做的还是很好的,因为他答应荆州城内百姓不会搜刮民财,相反还给予各种抚恤,所以自然是百姓是没有抵抗意识的。
从以上3个角度来看,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是一种必然,而不是一时的疏忽,当然如果当时关羽没有出兵攻打樊城,结果又不一样了,说不定蜀国还真能做大做强统一三国呢。
可是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历史就是这样的发展,所有的人的意志的转移, 满满的谱写了历史前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