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十四世纪的欧亚大陆上,各大文明中心都相继发生了对后世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件:在东亚,汉地豪杰纷起、反抗的浪潮席卷天下,在金陵建都的大明先是削平南方群雄、然后在无敌统帅徐达的率领下,北伐大军将蒙古人彻底赶回漠北;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超级帝国已经无可挽回的走向衰亡,占据中亚、西亚、东欧的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钦察汗国的却即将被一个新的强人整合、重新建立一个新兴草原帝国;而在大陆另一端的欧洲,黑死病到处肆虐、死亡的阴影正笼罩着那片土地,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至少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就是在这样绝望的环境下、文艺复兴的曙光开始驱散中世纪的阴霾,欧洲即将迎来绝地复兴。
这个崛起在中亚河中一带,力压三大蒙古汗国的强人就是帖木儿,这个貌不惊人的瘸子有着草原野狼一样的凶横残暴、又有着狐狸一样的狡诈奸猾,从一个出身不高的地方小贵族子弟上升到全蒙古的共主、打破了黄金家族后裔才能成为蒙古大汗的惯例。在其势力全盛时期,他统治的疆域从印度北部一直延伸到近东的叙利亚,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被其彻底征服,他贪婪的将目光投射到富庶的汉地中国,最后病逝在远征大明的途中。帖木儿崛起的历程和成吉思汗很有相似之处,他的野心和手腕也不亚于后者,不过他的后代虽然长期控制中亚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但和成吉思汗子孙曾经取得的成就还是相距甚远,这是什么原因呢?
不管帖木儿曾经控制的疆域有多么辽阔,以撒马尔罕为核心的中亚一带一直都是他最稳固的基地。富饶的河中比成吉思汗赖以起家的贫瘠的蒙古草原,自然条件要优越得多,但有一个不利之处就是远离东亚和西亚的文明中心,处于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带。在现代优越的交通条件下,这不成其为问题,但在中世纪问题就很大了,因为在其发展过程很难吸收先进的东亚先进文明经验。不要小看这一点,成吉思汗家族能够建立起亚欧大陆上空前绝后的霸权,其实依托的是在和金国、南宋征战的过程中学习和总结到的东亚文明精华,这些文明精华让蒙古人迅速摆脱了野蛮和蒙昧,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侵略西亚和东欧的战事中。
而帖木儿虽然也有天纵之才,但是纵观其崛起过程,先后征服的阿富汗、北印度、波斯、叙利亚、奥斯曼土耳其等地,要么本身文明等级不高、要么处于文明的衰落期,让帖木儿和他的家族没有在这些征服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文明养分,这一点影响了他逝世之后留下的帝国的后续发展。
另外最为重要的是,成吉思汗发迹的时代,欧亚大陆各大文明中心整体上都处于混乱之中,特别是蒙古身侧的金国和宋朝,都已经是日落西山,根本无力抗御新生的蒙古帝国。如果中原当时拥有一个汉唐式的强盛王朝,一个指头就能捏死襁褓中的蒙古人,不会给他们以吞噬汉地血肉慢慢成长壮大的机会。而帖木儿其实清楚自己帝国的弱点,一直想要征服中国,只有吸取先进的华夏文明的养分,他才有可能达成超过成吉思汗家族的伟业。不过他遇到的如旭日东升的大明王朝,刚刚驱逐鞑奴的大明心气正高、国势蒸蒸日上,朱元璋、朱棣父子两代皇帝都堪为帖木儿的强大对手。
所以帖木儿在其帝国建立之初,对大明很是尊重,巧妙的隐藏自己的野心,甚至一度向大明称臣,用以麻痹大明朝廷。应该说他做的不错,一直到统帅20万大军、向中国边境进发的时候,大明方面才察觉其威胁,而且在防备上没有用尽全力,如果帖木儿没有突然去世,当时的大明虽然不太可能被其吞并,但绝对会吃不小的亏。总之,帖木儿事业不及成吉思汗家族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原王朝的重新强盛,让他在不敢轻易东侵,而他建立的帝国在他死后没人能继承其雄才伟略,这对当时的大明来说其实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