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如往年,平淡无奇。然而,慈禧的一次决定却让整个清朝陷入了巨大的变革。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慈禧做出了一项看似狂妄但极为强硬的决定,挑战了列强的权威,并公开宣称要与它们开战。面对慈禧太后突如其来的表态,全国各地实权集团的官员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些官员可不是没有见过西方坚船利炮的年轻人,他们深知西方列强的强大。因此,在慈禧向列强宣战的时刻,全国各地的总领大臣纷纷公开表示不服从命令。
慈禧的出逃得到的帮助寥寥无几,她们公开表示这些官员把慈禧宣战的决定看作是一时冲动的决定,并没有执行慈禧的任何命令。为防止战火波及到这些官员的领地,他们甚至秘密达成了所谓的东南互保协议,建立了临时军事同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实权派及其部队赶到北京保卫皇室,协助慈禧太后抵抗激怒的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即将占领北京时,慈禧在保卫部队的护送下逃往八国联军难以攻克的陕西省。尽管慈禧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消极的角色,但她也是一个懂得感恩图报、明辨赏罚的人。对于在她逃亡途中帮助过她的人,她回到京城后都慷慨给予了丰厚的奖赏。
在这其中,岑春煊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之前,他只是甘肃的布政使。成功救驾后,岑春煊先后晋升为陕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等重要职务,权势一度媲美清末的袁世凯。同时,西北军阀马步芳、马鸿逵的祖辈也曾支援慈禧,他们在慈禧逃亡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为他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除了这些高官外,慈禧在逃亡山西时得到了山西著名商人乔家的莫大帮助。与传统故事不同,慈禧并没有寄居在乔家,甚至乔家的当家人与慈禧没有直接关系。在慈禧逃亡山西时,山西巡抚呼吁全省富人为慈禧捐款,希望他们能帮助慈禧渡过难关,并为其提供逃亡所需的资金。然而,许多富商并不看好慈禧的未来,认为她已失去了国家,对她的未来并不乐观。在大多数人都没有捐款的情况下,乔家雇的一个掌柜未经当家人同意就捐出了10万两的资金。
慈禧重掌大权后,对在逃亡路上帮助她的人进行了特别奖励,其中包括乔家。尽管乔家没有直接要求返还10万两银子,而是向慈禧提出了一个四字的要求:“福种琅嬛”。慈禧赐予这四个字后,乔家将其制成匾额挂在家中。这四个字与皇权联系在一起,为他们带来了声誉和其他方面的巨大好处。慈禧因此为乔家打开了方便之门,提供了金钱无法购买的各种便利。对于乔家这样的有钱人来说,这次“交易”无疑是极为有利可图的,体现了中华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