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关于日本人个子矮小的传言一直存在,甚至有人质疑日本人是否真的只有1米5。然而,这个观点源于历史上对日本人的一种刻板印象,与事实并不完全符合。
在古代,官方对日本人的称呼是倭人,最初是谐音于日本古代部落“拘邪”。这也许是最早与中原有所沟通的日本部族。然而,在公元1274年和1281年,元世宗忽必烈下令两次攻击日本,因为日本是大陆最东边的未被征服的土地。这两次的元日战争让人们对日本人的身高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全面评价日本人身高的依据。
在古代的倭寇入侵中,确实有一些倭寇的身高相对较矮小。这或许是由于当时日本地区的食物单一,主要以米为主,缺乏其他肉类和配菜,导致人们的身高相对较低。即便在明治维新之后,出去到欧美工业国转了一圈的日本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开始意识到,为什么西方人身材高大,而日本人的身高却相对较低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政府大力开办了寄宿式的军校,从少年儿童时期就开始培训未来的军人,提供更高营养价值的食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平均身高,但对其他平民并没有多少改善。直到现在,日本仍然在中小学生的规定餐食中加入牛奶,这一制度持续至今,对于提高全国人均身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即使在现代,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仍然略低于一些其他国家,如中国。这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基因差异。日本人的基因更加偏向于东南亚岛屿上的原住民,而后来从中国、朝鲜陆续迁移过来的黄种人,使得日本人在多次杂交后形成了现在的大和人种。
值得注意的是,个子高矮并不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强弱。尽管有人曾因为日本人身材相对较矮而嘲笑他们,但日本在历史上仍然给我国人民带来了许多伤痛。个体的身高并不是评定一个国家实力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整体实力和文明水平。
1945年,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发动了两次核打击,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此时,日本已经成为焦土,而那些个子高点的军队和上面的平民也死得差不多了。然而,投降后的日本政府看到了重建的机会,向美国索求援助,其中包括大量的牛奶和肉类。这种援助不仅提高了军队的平均身高,也对全国人均身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个子矮小并不应成为评价一个民族的唯一标准。日本人的身高问题源于历史、文化和食物结构的多重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日本人正在逐渐提高平均身高,而个体的身高并不妨碍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强大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