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认为元朝不是中国的朝代,而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的历史理应属于蒙古历史,而中国人却恬不知耻地窃取蒙古历史,将元朝的历史据为己有,实在是可笑,要灭亡一个国家,先灭亡其历史,美国人的用意十分明显,但是美国人或许不明白,他们一个没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凭什么对别国的历史指摘。
毫无疑问,元朝是由蒙古族统治者领导的中国王朝,元朝地位的争议,在西方看来更为突出,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种族优先,而对于中国来说,文化过去和现在都是更重要的因素,虽然元朝确实是由蒙古人领导的,但他们只是帝国的一小部分,必须符合中国的习俗和制度,才能得到中国多数民众的认可,简而言之,他们试图获得天命。
但当然,许多人,无论是出于政治原因还是其他偏见,都拒绝接受这样的解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非因素挑剔,以使中国历史不合法,因此,下面将提供一些证据来消除这些观念。
图1.立国召号诏书内容页
《确立国名的诏书》
1271年,南宋最终征服前五年,忽必烈颁布了《建国号召》,其中,它引用了中国的历代朝代,解释了其朝代名称的由来,当然还有古代对普通民众的选举承诺。
图2征服前元宋地图
诏书的翻译和分解如下,显示忽必烈是如何宣布元为中国的:
诞四为家之言,奄家至尊,必为海命,奄独我家。且唐之之为家之言,姚以百而统称。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异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利而制称。
为秦为汉者,着从初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是皆徇制民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谜底。
我太祖祖师而武朔所奏,以神而起,共见帝图,四武震天声,大,图之广,历古古者耆宿诣庭,章申请者耆宿诣庭,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宁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事从因革,道协天人。
称义而名,固匪为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
译文:承天命,治四海;我们将成为永恒的遗产,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所有荣耀都将代代相传。纵观历史,我们并不是唯一繁荣的国家。唐尧时代盛世,尧帝名声在外;大禹的时候,太平盛世了,舜帝因此而受到称赞。大禹和商汤建立王朝时,都被称为大夏和强大的殷。时光荏苒,这些繁荣并不仅限于过去。虽然我们是乘势而上的,但我们建立王朝不是为了乘势而上的。
秦汉以建国地命名;对于隋唐,它们是从他们的贵族封地中衍生出来的。这些名字都是按照人民的无知而起的,都是为了当下的权力,所以从公平治理的角度来看,这些命名方式并不完全可取。
我们的太祖八月圣武帝(成吉思汗),天意在北方升天,神威赐予皇业,威名震天下,气势无边,国界无边。达到,史无前例。朝廷的官员们,纷纷上访游说,说既然帝国已经形成,不如尽快给它起一个奇葩的名字。自古以来就是历朝一绝,心中毫无疑问。因此,我们称自己为大元,取自易经的乾元(大元)的意思。执政最重要的是民生,这是立国之本,国名的设立,是为了安定民心,调和天下的民族,所以设立国名是很重要的。世间万物皆有因果,道引导天人。
哦!立国名,不是为了赢得人民的赞誉;而是要永远维护国家的良好声誉,不辜负祖先的艰辛。兴盛就是执行天意,我们将共同兴旺。
如上所述,任何敏锐的读者都会很快注意到,蒙古一词及其相关变体一次都没有提及,而中文术语和参考文献的数量却占满了整个法令。从第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元是中国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以下是诏书的细目,以解释各种中国参考文献:
茗四景以海命,奄宅至尊海
承天命,治四海。
1.从第一个摘录中,有两个主要的术语在传统上几乎完全被中国人用来表示他们的治理和领域。
天命是自周朝以来使用的中国治理和政治概念,并不断被后世朝代用来使他们对中国的统治合法化。忽必烈声称它为忽必烈统治下的蒙古帝国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因为他根据中国习俗建立了元朝。
四海是另一个传统的中国概念,传统上用来划定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的边界。到汉代,四海已被确定为东海(东海)、南海(南海)、青海湖(汉前)/巴尔喀什湖(西海)和贝加尔湖(北海)。
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殷之而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中。[...]为秦为汉者,着从初起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
唐朝盛世,尧帝得名;大禹的时候,太平盛世了,舜帝因此而受到称赞。大禹和商汤建立王朝时,都被称为大夏和强大的殷。[...]秦汉时期,以建国地命名;对于隋唐,它们是从他们的贵族封地中衍生出来的。
2.从第二个节选中,提到了许多朝代和统治者,其中包括唐尧皇帝,禹舜帝,大禹夏朝和商汤(殷)朝以及秦、汉、隋、唐三朝。
汤禹尧舜帝分别是三皇五帝时期备受尊敬的领袖。他们最显着的成就是让位给被认为更有能力的人,一种精英世袭君主制,从而迎来繁荣。夏商王朝也被认为是繁荣和强大的,提到这四个,忽必烈希望用他的元朝效仿这些时代。
提到秦、汉、隋和唐的命名惯例与他们的命名惯例有关,忽必烈不喜欢这些命名惯例,因为它们是基于当地的地名或封地。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仍然为他的王朝选择一个中文名字,也不是拒绝成为一个连续的中国王朝,这将在后面展示。
我太祖而乾坤符而武土,以神圣皇帝而起见帝图,四武震天声,大宏伟,图之广,历古古
我祖八月圣武帝,天意在北,神威赐帝,威名震天下,气势无边,所达之境,从未有过。在历史上见过。
3.在第三节摘录中,可以立即注意到成吉思汗是如何仅在他的中国寺庙中提及的和谥号.太祖或俗称太祖,是历代开国人物最常见的寺庙名称。而他的谥号也遵循中国传统,并被赋予了两个最尊贵的人物:圣(圣人)和武(武-武),意思是武圣。
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
朝廷的官员们,纷纷上访游说,说既然帝国已经形成,不如尽快给它起一个奇葩的名字。自古以来就是历朝一绝,心中毫无疑问。
4.从第四节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忽必烈领导的朝廷中充斥着中国或汉化的大臣,他们集体游说忽必烈按照中国传统建立王朝名称。忽必烈公开承认完全赞同这一点,因为这是自古以来历代朝代的必经之路,清楚地表明他将元朝视为中国历代朝代的连续王朝,也需要遵循他们的传统。
取《易经》《乾元》之义。
因此,我们称自己为大元,取自易经的乾元(大元)的意思。
5.在最后的摘录中,尽管古来以前不同意以前基于地名或封地的朝代命名惯例,但他仍在寻找一个中文术语来命名他的朝代。这个词最终来自无可争议的中国经典《易经》。
正如上述摘录所表明的那样,尽管元朝统治者的种族和多元文化在帝国中很普遍,但该法令明确地宣布元朝为中国王朝。从中国思想观念的使用,到接受五帝时代的历代中国朝代,以及对中国风俗习惯的坚持,元是中国的毫无疑问。
图3.元代地图
元朝是中国
虽然仅上述诏书就足以证明元是中国的,但以下是一些例子,显示忽必烈和元在外部各方甚至朝廷内部称自己为中国或中国人。
忽必烈在给王政的诏书中,封他为高丽元宗王:
中国姓氏虽更,外邦之贵不阙
中国(中国)可能改了姓(朝代名),但对外关系的重要性不为人知
——《中堂事记·中堂记》
忽必烈致两名日本“使节”,在未能进入日本后被忽必烈驻日本大使俘虏:
尔国朝觐中国,其来尚矣。今朕欲尔国王来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于后世耳
贵国尚未寻求中国(中国)的帝国听众。今日陛下,我愿君王来朝拜,不是逼你(臣服),而是希望缔造一个世代相传的时代。
-高丽史·元宗世家高丽史、元宗家
中国的祭祀和建祠传统是忽必烈群众上访要求的,忽必烈听取并实施了这些建议,表明中国传统仍然被大量重复和彻底坚持:
公奏曰:「拜下帝,行事。事之者,首惟祭祀,祭祀必有清庙。」因以图上,中国乞勑庙有以兴建,当从之。公之所教太常礼乐亦备,遂迎祖宗御御,藏太室,因奉安而大飨焉入。礼成,上悦,赏赐良渥。”
群众请愿书说:“陛下,既然您统治着中国,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方式做事。最重要的是供奉祭祀,供奉必须有(帝王)祠堂。”
因此,按计划,相关部委根据帝国命令获得了建设。一年后,庙宇落成,礼部大臣还按照传统准备了祭祀音乐,欢迎祖先和神灵进入中央殿堂,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祈福。仪式完成,一切都很好,回报丰厚。”
-元朝名臣事略
因此,越来越清楚的是,元朝不仅在历史事实和人口统计方面压倒了中国人。它的蒙古族统治者也宣布并声称它是中国人,他们当然没有问题,而且似乎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对于这种“争议”,?最好的措辞或许是:奥巴马总统统治下的美国是否变成了非裔美国人?
图4忽必烈,自称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