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在雄霸上海滩的青帮中,有这么一位人物,黄金荣看到他要毕恭毕敬的行礼喊一声师傅,杜月笙见到更是要磕头见礼。
此人乃是青帮真正的老大,名叫张仁奎。他是黄金荣的师傅,也是杜月笙的师爷,在青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帮内弟子敬仰的对象。
在张仁奎的一生中,也算是付出了诸多的努力。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掌握青帮大权后,张仁奎并没有紧握权利不放,而是将权利交给了黄金荣夫妻二人,自己过了一段作壁上观的日子。
一路走来,张仁奎经历了许多。那他到底是如何改变命运,一步一步从社会底层小平民变成了如今位高权重的青帮老大呢?
张仁奎出生在清朝末年时期的一个困苦之家,他自小就没了父亲,为了生存,他的母亲只好在一个地主家做长工。只不过做长工的微薄收入根本不能支撑一家子的开支,这使得张仁奎小时候的生活十分清寒。
这时的张仁奎与其他孩子无其他不同,上山下河乃是常事,只为捉些野物填饱肚子。不过他总比别人多幸运了一点,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的师傅,带他接触了武术,由此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张仁奎的这位师傅名叫沈君,是当地衙门的一个小捕快,也算是拥有一身高强的本领吧。沈君意外发现了张仁奎身体柔韧性极好,且脑子灵活,一看就是个习武的好苗子。便特意将其收为关门弟子,将自己的毕生功夫都传授给了他。
这个机会对于张仁奎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本人也非常清楚,因此抓住机会,刻苦训练。在师父的教导之下,很快就有了成果。
渐渐的,张仁奎也在当地武术界有了一席之地。等到他成年的时候,更是成为了家乡一带有名的武术大师。虽然年纪尚轻,但却得到了无数习武之人的追捧。
尽管如此,张仁奎仍旧相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个道理,从不以自己的武艺作恶,反而是将自己通过武艺取得的一些钱财来救济那些贫苦的百姓。如此下来,张仁奎在民间也有着极好的名声。
虽说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席之地,但想要在混乱的世道中生存,仅靠着那一身武艺是远远不够的。幸好,属于张仁奎的机会很快便到了。
那时,张仁奎在家乡小有名气后顺势开办了武馆,面向五湖四海广收徒弟。恰好在这时,在旁人的引荐之下,张仁奎加入了青帮之中。
或许普通人对青帮还有疑惑,疑问这青帮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组织。其实青帮乃是清朝末年时期的一个社会流派,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政府所抗衡。在民国时期青帮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了上海地区最大的帮派。
在加入了这个帮派之后,张仁奎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的。因为他凭借着自己的硬实力,不仅在其中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得到了帮派众人打心底里的尊重。
按照青帮的辈分,张仁奎乃是“礼”字辈的,在青帮中的地位极高。若按辈分,就连后面大权在握的黄金荣等人也丝毫不敢与他相提并论。
加入青帮后,张仁奎便依附着青帮继续着执行招收门徒的打算,他的力量也逐渐强大起来。不得不说,这张仁奎虽说出身艰苦了点,但他后面却属实有点幸运啊!
在一次与盐商的搏斗中,张仁奎独自一人与数十名敌人交战,并且还全身而退。事情发生之后,他立刻受到了另一盐商徐宝山的看重,也因此受到了提拔,甚至在军队中也小有地位。
在徐宝山的推荐下,张仁奎很快又前往芜湖的水师任职。在这期间他意外结识了革命党人也因此有了其他想法,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之中。
此后,张仁奎便开始借助自己特殊的身份在青帮之中宣传新军,在新军之中宣扬青帮。在他的努力下,青帮的实力愈发壮大了起来。
即使如此,张仁奎仍旧感到不满意。因为这青帮纵然强大,但实际上青帮内部也是有着不同的帮派的。
除了这张仁奎所领导的山东帮派之外,还有三方帮派的存在。虽然他们并不显眼,但也时常给张仁奎添乱子。张仁奎感到不满,便趁着自己在军队中的地位直接将其他三个帮派统一在了自己的手中。
由此一来,他便成为了青帮真正意义上的老大。这时的张仁奎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呀!统一青帮还不算什么,他在政治上也有了极大的起色,竟然被封为了陆军上将,由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或许是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张仁奎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对权势有着执着之心,反而是在处于高位之后,对待下属格外宽容,甚至还会用自己的钱买来食物分发给那些需要救济的百姓。
而他的这种作为也让他在百姓中有了声望,这样也让青帮的势力愈发壮大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加入青帮为荣。
不得不说,这就是张仁奎的高明之处了。他敏锐地拿捏了百姓们的心理,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形象,确实聪明啊!
每次去青帮前辈府中看望之时,张仁奎也没有端着架子,反而是表现的毕恭毕敬,不管是谁都挑不出一点差错。
也正是因为他的上行下效,这使下面的人也纷纷改变自己的做法。就连黄金荣、杜月笙等人也将他当做是榜样一样来对待,不管何时对待他极其尊敬。
说来也是神奇,明明实力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连地位已经颇高了,但张仁奎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招收门徒的步伐。
到了后来,光是他的徒弟便一度多达3万多人,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张仁奎为何一心一意招收徒弟呢?
其实,这就是张仁奎狡猾的地方了。在他看来,乱世之中没有绝对的地位,不知道哪天自己就失势了。还不如趁现在多结交一份善缘,多收一个徒弟,也好为自己的今后多找一条退路。
本着这样的想法,在招揽徒弟的道路上张仁奎越走越远,但也不可否认他这个做法是极其明智的。就连后来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也曾是他名义上的徒弟,更别说青帮中另外一位掌握大权的人物黄金荣了。
这黄金荣也是在早期就加入了青帮之中,并且也有不少的徒弟。不过此人虽然自称是“通”字辈,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的行过拜师之礼,这也让他的地位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之中。
黄金荣颇有野心,他不甘心如此,便想了个办法,想通过拜师给张仁奎的方式来让张仁奎肯定他的地位。
想清楚之后,黄金荣携着厚礼前往张仁奎家中看望,他对张仁奎说道:“弟子仰慕先生已久,今日想拜您为师,还望先生给个机会。”
对于张仁奎来说,多认个徒弟又不是什么大事儿。况且这黄金荣是有着真才实学的,因此他回答道:“极好,我应了你便是。”
就这样,二人成为了名义上的师徒。每次逢年过节的时候,黄金荣都会拎着大包小包上门探望,见面之时也恭敬的尊他一声师傅。
就连自己的师傅黄金荣都这样了,那更别说作为徒孙的杜月笙了。面对张仁奎时,他甚至还需要磕头行礼。由此看来,在当时的青帮中,这张仁奎具有着绝对的地位。
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张仁奎对权势的欲望也越来越低了,最后他索性将自己的权力下放给了黄金荣夫妇,对他们夫妇二人寄予厚望。
这黄金荣本来就是他的徒弟,如今他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徒弟,也算是名正言顺了。而这黄金荣也没有辜负师父,在黄金荣的带领下,青帮的一切也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纵然已经下放了权利,但张仁奎的社会地位是谁也不能动摇的。在他60大寿寿辰当日,许多名门贵族,社会上流甚至于军阀大家都来参加了他的寿宴,并送上了厚礼,想要拉拢他。
根据记载,参加寿宴的人达到了600多人,这也足以见得张仁奎在当时的声望之高。
奈何在晚年的时候,遇到了日本入侵。日本人想要拉拢张仁奎,通过张仁奎的声望来减少日本进入的阻力。为此,日本人多次打扰张仁奎,不过这张仁奎到底没有丧失良心,他不愿与日本人同流合污,便将日本人赶出了家门。
却不料这些日本人不肯善罢甘休,多次骚扰张仁奎。张仁奎没有办法与之强硬的抵抗,长时间以来都在忍让,这让他积怨成疾,不久就郁郁寡欢因病去世了。
说来也是颇为传奇,这样一个风云人物最后竟然被日本人给气死了。不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仁奎也没有松口,这也算是他为青帮保留的最后一丝尊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