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纪录片《中国》:萧衍礼佛的目的是改造人性,却忽视了原有佛性
创始人
2025-07-12 12:32:09
0

在我的心中,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最伟大的皇帝。其一,是开创大一统局面的始皇帝,功绩彪炳千古,不作第二人想;其二是再次统一天下的隋文帝,文治武功远超唐宗宋祖,唐初盛世有一半功劳要记在他的头上;其三,就是梁武帝萧衍,这个南梁说到底也就是个半壁江山,为何我却如此推崇他?因为这是中国历代皇帝中,他是唯一一个尝试去改造人性的皇帝,虽然他的改造在这个俗世注定了失败,他改造国民心性的动机也并不单纯,但这依旧不能掩盖他的伟大和独一无二——至少,他勇敢地尝试了!

这世界,只有太阳和人心难以直视!

这句话出于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本与战争无关。而事实上,战乱的年代里人心会更加无法直视!五代十国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不仅国与国之间有连绵不绝的战争,而且国家内部也是更迭不断,几乎都是短命王朝和短命皇帝,纷乱的朝堂让人心无法平和,暴戾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富有的人及时行乐,晋王朝遗留下来的奢靡之风依旧不减;穷苦的人相互倾轧,谋得自己的一席生存空间,残酷的现实下,人性的丑恶正被无限放大,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黑暗时代!

萧衍自己也是造反做的皇帝,他比所有人都更加恐惧人性的反复无常。但是他也从前朝南齐的毁灭中看到:用暴力是无法长久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只有治愈人心才是唯一的出路。他从自己做起,节俭地生活,勤奋地工作……但是萧衍很快就失望地发现,一个人,即使是皇帝也很难改变整个王朝的走向,他既是整个王朝的榜样,也是整个王朝的笑柄。一般民众会赞誉一个皇帝的勤勉,却不会去模仿一个勤勉皇帝的道德标准——没有必要也学不来!至于贵族就更不可能了——享乐是乱世之下最好的选择!

萧衍在儒释道三教中徘徊,想寻找一种思想去善化民众:道教的教义决定了受众者寡,因为推行的是个人的修行;儒家历经数百年的战乱,根本无力单独负担这样的重任;只有新兴的佛教有这种教化的可能!但是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佛教也许可以净化心灵,却缺少普世的价值和民众的认可,更难以为自己所用。于是超乎所有人想象之外,萧衍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对于佛教的本土化改造!

宗教的盛行往往是因为两个原因:富足者执着于救赎,贫困者执着于解脱。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恰恰是双方面堕入其中,所以佛教有自己原生的信众土壤。萧衍要做的,其实就是将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变化为佛教的重要支柱,让佛教更加世俗化和具有宣教性。萧衍的改革让我不禁想到了上海的小杨生煎:最早在吴江路只有一家店面的时候,小杨生煎只是积累了民间的口碑,远远谈不上什么目标人群,但是小杨生煎集团化之后,迅速成为上海小吃的重量级品牌,有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我是不是因为饿了才会有以上这一段?

萧衍的宏愿是带领所有的民众脱离欲望的苦海,获得人间的太平。他想用佛教的悲悯,荡涤世间挥之不去的戾气。但是南北朝真的不是一个适合用慈悲感化世人的时期,因为整个天下大致回到了晋王朝之前三国争霸的格局,竞争和战乱是时代唯一的主题。形而上的教化敌不过现实的残酷,更何况还有人借着礼佛之机趁机遁入空门敛财致富,有人因为皇帝的宽仁滥法营私……也许现实真的就像杜牧在诗中描绘的一样:看上去一切都是人间治世,到处都是佛道乐土,危机却也一样暗藏其中!

萧衍治下的南梁,很难称得上强盛。毕竟中国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局面不止出现过一次:军事上都会是北方更强一些,政治上都是南方更主流一些。但是每次强蛮压倒文明的结局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乱世中谈人性,犹如教婴儿学奔跑,舍近求远不说,徒劳其功,更让人为难的是,仁慈带来的不一定是回报,更可能是梦魇。萧衍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慈悲会为自己的死亡埋下伏笔。他曾经因为一念之仁收留了东魏的叛将侯景,侯景之后却背叛了他起兵造反,长期“佛性”熏陶下羸弱的南梁部队不敌侯景无所顾忌的叛军,最终南梁都城建康都被攻破,困于深宫的萧衍只希望侯景念在过去的恩情放过自己,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侯景却让他像赵武灵王一样辞世……

传说萧衍和达摩有过一次对话,对话的内容大约是这样:

我有没有功德?

没有!

我做了那么多也还是没有吗?

没有!

那什么才是功德呢?

不执着于有无,才是有!

萧衍没有得到想象中达摩的褒奖,让自己很没有面子,但是悟性很高的他很快就意识到达摩才是正确的,等他再派人想留住达摩的时候,达摩顺手扯下一苇,飘然渡江——少林绝技从此不可避免有了新招:一苇渡江!但是漂移过江的不止是达摩,也是萧衍的理想……

萧衍对于人性改造的努力是失败的!因为他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有局限性,他总是简单地觉得教化是一种类似于圈羊的行为,只要去指引,民众就会跟从,实在不行就使用权力去强迫民众跟从,这种认识的起点在于儒家“性本善”的理论。但实际上,宗教的教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千年以上的坚持,既不可能改变什么,也不会留下什么!佛教的本土化虽然让佛教更加世俗易于接受,却也让佛教的传播性和崇拜程度受到了冲击,宗教的独立性被彻底剥夺,转而成为世俗帝王的精神统治工具。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土近2700多年,但是中国时终不是一个佛教国家的最根本原因!

时至今日,礼佛已经成为贿赂神明的手段,比之南梁之萧衍,我辈岂非更为可笑!只能在名堂之外,留下一声叹息!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走进“考古立体大课堂” 成都文...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图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8月16日、8月1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陆续在成都考...
原创 诸...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
原创 秦...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统领它的秦王嬴政更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然而想要打败6个国家...
三国真正的贤相:一生政绩卓著,... 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论个人实力几无敌手的"卧龙",在刘备的再三邀请下出...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攻下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时,中都是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这个问题无法考证,成...
原创 毛... 教科书上对于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讲述甚少,寥寥几笔带过,整个过程给人一种很顺利、很简单的感觉,但实际...
原创 放... 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大多国宝文物出自古之帝王墓,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证...
原创 美... 中国的强大岂是老美能撼动的?当年老美能搞垮苏联,却为何在中国碰了一鼻子灰? 朝鲜战争被我军打成了耻辱...
原创 清... 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清朝入主中原是从山海关开始的,之后打跑了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清军进入北京城...
原创 浅...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避免北宋成为五代之后的又一短命王朝,致力于消除唐末以来遗留的各种问题,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