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明最后一条硬汉:与岳飞齐名,他死了,明朝才算彻底结束
创始人
2025-07-11 16:32:24
0

明朝是汉族最后建立的封建王朝,回顾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明朝的魅力,在这时期内诞生出了很多杰出的帝王,如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等。

也有很多治世名臣,如著名的“三杨”、徐阶、张居正等人,这些都是治国的能臣,大明能够延续200多年离不开这些名臣的辅佐。

忠臣同样也是明朝最不缺乏的,最著名的莫过于于谦,在国家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迎回了明英宗朱祁镇,避免大明王朝重蹈南宋的覆辙。

虽然最后于谦的结局并不完美,但是他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后世的人们,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主人公也是明朝时期的忠臣之一,他便是张煌言。

张煌言的出身

提及张煌言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但是熟读明史的小伙伴们一定都知道他的存在,他是明末时期著名的抗清将领。

曾经多次带兵抵抗清军并且取得成功,虽然这最终无法阻止明朝灭亡的脚步,但是张煌言的努力大大地减缓了南明王朝灭亡的时间。

张煌言所处的年代并不好,他如果生在明朝任何一个年代都一定会更加有所作为。

张煌言出生于公元1620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八年,这时距离崇祯皇帝上吊煤山仅仅还剩下二十四年的时间。

张煌言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官僚世家,他的父亲叫做张圭章,是天启年间的举人,曾经担任刑部员外郎。

所以张煌言成长的环境十分的优越,这也带给了张煌言极大的好处,由于母亲离世得早,张煌言一直在父亲身边长大,父亲也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张煌言。

张煌言从小就饱读诗书,并且有着十分伟大的志向,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张煌言不单单仅局限于文学作品。

张煌言还十分地喜爱兵书,他从小就通读很多兵法秘籍,并且时常与他人一起探讨兵法之道,张煌言的箭术和马术也十分的杰出,曾经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1642年,年仅22岁的张煌言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一举考中了举人,由于当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遍及全国,大明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在这危急时刻,朝廷开始重用文武兼备的人才,张煌言恰巧就是其中一位,张煌言也因此受到了重用。

带兵抵抗清王朝

张煌言当时在浙江宁波为官,但是那时崇祯皇帝领导的大明王朝早已经被李自成灭掉,清军也进入山海关,并且大举南下。

当清军连破扬州和南京时,宁波城中的诸多官员都陷入了慌乱的局面中,有的官员带着自己的家人和钱财连夜逃出了宁波城,有的官员给清军写了投降书,打算里应外合帮助清军拿下宁波。

张煌言原本从事的是文官职位,在这危急时刻,张煌言临危不乱,同刑部员外郎一同加入到了抵抗清军的阵容中,张煌言等人拥立鲁王朱以海为兼国,共同应对清军的攻击。

但是宁波城内的军队并不能阻止清军南下的步伐,张煌言只能与鲁王朱以海等人一同逃到浙江和福建的沿海区域抵抗清军。

后来张煌言又结识了郑成功等人,并且与郑成功等人一同带兵抗击清军,甚至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战局最理想的时候,张煌言曾和郑成功一起连克安徽二十余座城,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士气,也让张煌言等人看到了反清复明的希望。

但是好运并没有一直眷顾张煌言等人,在随后的战斗中张煌言就遭受了败绩,由于攻打安徽的成功,张煌言等人将下一步的重心放在了收复南京上。

由于战局过于顺利,导致郑成功认为拿下南京是迟早的事情,因此错过了发兵进攻南京的最佳时机。

由于错过战机,清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张煌言和郑成功的军队分别被清军所包围,张煌言认为在这危急时刻,只要自己和郑成功一同抵抗清军,谁都不后退一定可以击败清军。

但是老天并没有站在张煌言的这一边,当张煌言派人给郑成功送信时,郑成功早已经带兵撤离。

这也直接导致张煌言的兵败,兵败后的张煌言被迫逃向了深山中,最终在部下的掩护下撤回到了沿海地带。

时运不济的张煌言

虽然与清军的一系列作战都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没有打消张煌言反清复明的希望。

清军的统领也知道张煌言是鲁王手下的得力干将,便将张煌言的家人都抓捕起来,以此来威胁张煌言让其投降。

但是张煌言深知国家和家庭的重要性,在这关键时刻张煌言选择了民族大义,拒绝了清军的劝降,而且继续带兵抵抗清军。

由于当时永历帝在云南遭受了清军的攻击,永历帝建立的政权也即将覆灭,张煌言希望郑成功能够一起在东南沿海抗击清军,以此来减轻永历帝的负担。

此时的郑成功已经顺利地收复了台湾,但是郑成功却以部队无法与清军抗争为由拒绝了张煌言的请求,最终永历皇帝被清军消灭掉。

不久后郑成功突然死于台湾,这让原本就不理想的局面更加糟糕,同年,鲁王朱以海也在金门去世,这让张煌言反清复明的希望瞬间破灭。

张煌言对抗清军二十年了,看到现在的战况,知道复明的希望已经消失,自己已经无力与清军相抗衡,于是张煌言解散了义军,自己在沿海的一座小岛上隐居。

但是由于有人泄露了张煌言的住处,导致张煌言被捕,最终被押送到了杭州准备处死。

在临刑前,张煌言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十分的抖擞,写下了著名的绝命诗,最终张煌言在杭州被清军杀害。

结语

张煌言在临死之前都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民族大义,面对清军的迫害面无惧色,大义凛然。

张煌言在去世后被埋葬在杭州南屏山,与岳飞和于谦这些侠肝义胆的忠义之士埋葬在了一起,也被后人们称为“西湖三杰”。

如今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西湖悼念张煌言,虽然张煌言已经离开了这人世间,但是他的精神一直都影响着我们后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完... 证券代码:002867 证券简称:周大生 公告编号:2025-029 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完...
明牌珠宝:公司不断加大铂金产品...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您好,请问公司的铂金有存货吗?约多少? 明牌珠宝(002...
金龙珠宝取得贵金属半自动抛光机... 金融界2025年7月1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莞市金龙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贵金...
冠城钟表珠宝(00256)上涨... 7月11日,冠城钟表珠宝(00256)盘中上涨2.13%,截至15:10,报0.48元/股,成交3....
5200万砸马杜埃凯!坎贝尔:... 直播吧7月11日讯 多家媒体报道,阿森纳即将以5200万英镑签下切尔西边锋马杜埃凯,然而不少枪手球迷...
原创 张... 1949年正是新中国刚成立之时,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所有的中国人民都十分珍惜。此外,也正是由于革命战...
原创 “... 美国开国三杰之一的富兰克林曾言:“税收和死亡,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两件事。”这番话对税收的重要性进行了生...
近期火了!可追溯到南宋!不少7... 夏天,总是伴随着蛙叫虫鸣,不少70后、80后小时候都有抓蛐蛐的经历。斗蛐蛐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民间娱乐项...
记者手记|为什么是长城 长城,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经过15个省区市长城沿线的采访,身处别迭里...
新书上架(第13期)||这些不...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不知你们是否总是对新出版的书籍满怀期待? 今天,我迫不及待地要将几本熠熠生辉的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