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令人叹息的清末幼童留美计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创始人
2025-07-11 14:32:48
0

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同探讨清朝时期的留美幼童计划,这是一段历史上饱含辛酸的故事。

1872年,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开启了一项由曾国藩、李鸿章主持推动的留学计划。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儒家忠君爱国思想,同时掌握西方科学技术的人才,预计用18年时间完成。然而,十年后,清廷突然要求全部留美幼童立即返华,这一决定改变了百名幼童的命运。

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对西方有不同看法,一派认为应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另一派主张传统儒学为中体,西学为用。曾国藩逝世后,李鸿章独力支持幼童留美计划,但面临保守派的巨大阻力。清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陈兰彬负责传统儒学教育,与洋务派官员的分歧使得矛盾激化。

幼童在美国的生活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穿西服、盘辫子,与美国同学交往,这引起了陈兰彬等人的不满。两名学生剪辫子入教基督教,这引发了巨大争议。清廷派遣吴嘉善赴美国监督留学生,但他与曾支持留学计划的李鸿章产生冲突,提议将留学生全部撤回。

在清廷的征求下,李鸿章建议“半撤半留”,将部分学生撤回国内,而已升入大学的学生则继续求学。然而,由于学生受到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撤回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只有两位学生完成学业,留美幼童计划在朝野遭到严重批评,十八年计划被迫中止,百名幼童功亏一篑。

这次试验的失败原因有其必然。清廷追求传统儒家思想,但幼童在异国他乡生活多年,很难完全按照清廷期望培养出忠于清廷、忠于皇族的人才。此外,美国政治文化的优越性使得部分学生接受了现代社会的观念,这与清廷的初衷相悖。

清廷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崩溃,留美幼童中的一些人成为新政府的中坚力量,如唐绍仪、蔡绍基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计划最终失败,但这段历史仍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第... 今儿咱们得聊聊一位名叫唐瑜的“传奇”人物,她的故事啊,简直比小说还精彩,但又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想象...
原创 《... 导读:在康熙时代,宫廷内部的权谋斗争层出不穷,每个阿哥府都是一个潜在的继承人培养的地方。而其中,康熙...
原创 外... 大多数人提起蒙古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但是别忘了,在我国北边还有一个蒙古国呢!两者既然都和“蒙古”二...
原创 《... 电视剧《山河月明》正在北京卫视播出,开场就是洪武北征,推算一下时间和地点,应该是明太祖时期的第二次北...
原创 贵... 贵人晋升为嫔,为什么都心花怒放?不光身份转变,还有3大特权 清朝建立于1644年,标志着清军入主中原...
原创 中... 众所周知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家乡。出席中共一大的13人中有...
原创 她... 慈禧是一个长寿皇太后,她是晚清时期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活了七十多岁才去世。她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
原创 两... 洪武三十年三月一日,南京贡院街上人山人海,举目无边。这一天,三年一度的会试即将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举...
原创 中... 对党史军史研究越深,心中的困惑就越多。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厘清了“中央军委”和...
原创 “... 作者:桅杆 前面写了红军“草地分家”的两篇文章,引出一个话题,即张主席出走一事。 1938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