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温本能成功保身,但他对朱元璋说错一句话,终究没得善终
创始人
2025-07-11 14:02:22
0

胡惟庸当上丞相的那一刻,刘伯温就嗅到了死亡的气息。刘伯温意识到,自己再不跑路,就来不及了。

洪武二年,杨宪被朱元璋提拔为左丞相,仅仅一年后,杨宪就被诛杀。杨宪死后,朱元璋又把汪广洋从海南召回京,继续担任丞相,同时让胡惟庸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洪武六年七月,胡惟庸坐上右丞相之位,洪武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而此时李善长早已退休在家,汪广洋每天沉溺美酒,胡惟庸独揽相权,骄横跋扈,为所欲为,渐渐为自己的死亡铺平了道路。

而朱元璋的首席军师刘伯温,在胡惟庸当上丞相的那一刻,就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他意识到,自己再不跑路就晚了,因为他说过胡惟庸的“坏话”,他也知道胡惟庸知道自己说了他的坏话。胡惟庸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不会放过他的,为保命还是辞官回家的好,纵然他辞官回家也逃不了厄运,因为他太聪明。

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就把刘伯温请到南京。刘伯温出谋献策,算无遗漏,屡次帮朱元璋以少胜多,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劲敌。但是朱元璋封功时,授李善长为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年禄四千石。

而刘伯温只被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功比诸葛亮的刘伯温,不仅爵位低,工资还不及李善长的十分之一。而这,就是因为朱元璋对刘伯温不信任。

李善长、徐达、汤和等人是朱元璋的老员工,都是淮西勋贵,朱元璋对他们比对刘伯温信任。首先,刘伯温做过元朝的官;其次,刘伯温是朱元璋半路请来的,而且请了两次才肯出山相助;最后,刘伯温太聪明,比朱元璋还聪明。

战场上,朱元璋想了一天一夜才想明白的事,一问刘伯温,他脱口而出;朱元璋做皇帝后,他没看透的人,刘伯温早就看透了,比如朱文正、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当初,朱元璋有意让李善长提前退休前,找刘伯温论相,问他谁适合接班。

朱元璋问杨宪如何?刘伯温说不行,他虽有丞相之才,但气量太小。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伯温说此人比杨宪气量更小。朱元璋再问,胡惟庸如何?没想到,刘伯温说胡惟庸好比拉车的马,恐怕会拉翻车。

朱元璋脸一沉,说:“看来只有刘先生适合做我的丞相了。”

刘伯温接下来的回答让他们君臣友谊的小船彻底翻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又不爱干那些杂事,皇帝您慢慢物色吧。”

朱元璋虽然压制住了怒火,但自此之后,对刘伯温的信任再次下降,还萌生了恨意。朱元璋心想:咱朱皇帝说一个人,你否定一个人,咱皇帝的眼光,还不如你刘伯温的眼光,到底谁是皇帝?再者,既然大家都不适合做丞相,那你来做呀,你又不做,啥意思,瞧不上我明朝的官,瞧不上咱是吧?

你嫉恶如仇,那谁是恶,又仇视谁?整个明朝初期的勋贵,大都是淮西党,包括朱皇帝本人,也是淮西党的一员。难道你也仇视咱皇帝?刘伯温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虽是个顶级谋士、军师,但却是位不成熟的政客,犹如晁错,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他看透了朱元璋的猜忌,看透了胡惟庸的野心,却忘记了聪明的杨修,不应在帝王面前事事说破。

刘伯温论相,否定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而朱元璋又故意让三人担任丞相,最终不出刘伯温所料,三人都不能胜任,遭到屠戮。正因应了刘伯温的话,朱元璋更恨刘伯温。

就如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导致官渡兵败,别人以为袁绍败了,定会重用田丰,不料田丰说:“袁公表面宽厚但内心猜忌,如果他得胜,一高兴,一定能赦免我;打了败仗,心中怨恨,内心的猜忌就会发作,我就无法活命了。”朱元璋的猜忌就如袁绍,而刘伯温就如田丰,朱元璋是不会放过他的。

洪武八年,刘伯温偶感风寒,朱元璋故意派恨他入骨的胡惟庸带御医前去探望,刘伯温吃了御医的药,顿时腹痛难忍,不久去世。后来,朱元璋又把毒死刘伯温的帽子,戴在胡惟庸头上,这难道不是朱元璋设的局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第... 今儿咱们得聊聊一位名叫唐瑜的“传奇”人物,她的故事啊,简直比小说还精彩,但又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想象...
原创 《... 导读:在康熙时代,宫廷内部的权谋斗争层出不穷,每个阿哥府都是一个潜在的继承人培养的地方。而其中,康熙...
原创 外... 大多数人提起蒙古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但是别忘了,在我国北边还有一个蒙古国呢!两者既然都和“蒙古”二...
原创 《... 电视剧《山河月明》正在北京卫视播出,开场就是洪武北征,推算一下时间和地点,应该是明太祖时期的第二次北...
原创 贵... 贵人晋升为嫔,为什么都心花怒放?不光身份转变,还有3大特权 清朝建立于1644年,标志着清军入主中原...
原创 中... 众所周知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家乡。出席中共一大的13人中有...
原创 她... 慈禧是一个长寿皇太后,她是晚清时期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活了七十多岁才去世。她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
原创 两... 洪武三十年三月一日,南京贡院街上人山人海,举目无边。这一天,三年一度的会试即将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举...
原创 中... 对党史军史研究越深,心中的困惑就越多。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厘清了“中央军委”和...
原创 “... 作者:桅杆 前面写了红军“草地分家”的两篇文章,引出一个话题,即张主席出走一事。 1938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