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中国人远离故土,前往海外建立国家的故事,如兰芳国、文莱国等,这些国家至今仍然存在。然而,你听说过在国外“建村”的事吗?在清朝末年,陕西的一群人跑到了俄罗斯建立了一个小村庄,而这个村庄至今仍在存在。
在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爆发了回民起义,其中白彦虎是起义军的首领之一。《左文襄公全集》记载:“贼中所称虎元帅即白彦虎,盖贼中十八酋之一,凶悍素著者也。”白彦虎领导起义军与清军激战,但陕甘回民起义被压制后,白彦虎逃亡至新疆。在那里,他投靠了当时统治新疆的阿古柏政权,希望借此生存。
新疆被阿古柏政权占领后,朝廷出现两种态度。一派由李鸿章领导的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集中力量加强海防建设;另一派由左宗棠领导的边防派认为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收回。争论后,左宗棠最终获胜,朝廷派他率军收复新疆。
左宗棠成功击败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新疆,而白彦虎自知不是清军的对手,再次开始了逃亡。他带着残部来到俄罗斯的托克马克,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尽管清朝向俄罗斯索要白彦虎,但由于俄罗斯自身的政治需求,白彦虎没有被还给清朝。
从此以后,白彦虎在托克马克生活,并且他的子孙后代也在这里定居。经过一百年的发展,这一批陕西人逐渐融入了俄罗斯的文化,成为俄罗斯民族的一部分。1942年,苏联以“东干”一词称呼这些陕西人的后代,从而成为东干族。
尽管身处俄罗斯,东干族并不说俄语,而是使用汉语,甚至还使用汉字。他们与外界隔绝了128年,对世界的发展一无所知,仍然保持着清朝时期的生活习惯。他们依旧称俄罗斯总统为“皇帝”,将银行称为“钱庄”,签名称为“画押”,生活习惯和认知停留在清朝时期。有专家对东干族进行考察研究时,他们问道:“大清还好吗?”这个问题让专家感到尴尬,因为大清已经亡故一百多年。
如今,东干族依旧保持着清朝的风俗文化,他们的研究为了解清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如果喜欢,请留言、点赞、分享。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