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象耳尊的红釉属于铜红釉,铜红釉在元代景德镇窑烧制成功,明宣德时,烧制出了鲜艳夺目的“宝石红”红釉瓷器。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还烧造出了一种均匀、凝厚,釉面呈失透状的红釉,称之为“祭红”或“霁红”。康熙时期的霁红釉普遍呈深红色,色调比较均匀。雍正时期的霁红釉比康熙时期更为成熟,釉面润泽,釉色分深、浅、浓、淡。乾隆时期,除了御窑烧造祭红釉瓷器以外,民窑也纷纷烧造,但其釉色、质感较差。
这件红釉象耳尊直口,方唇,粗颈,溜肩,颈部贴象耳一对,腹部微鼓,最大径在下腹部,圈足粗大。胎体较厚,通体施鲜艳的红釉,红釉里又均匀分布金绿色,十分特别。整体釉层较厚,釉色较深,釉面整体均匀分布, 底足圈足做的非常自然。
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制的红釉双象耳尊,其器型饱满,线条自然,釉面浑厚,胎质油性大,底足圈足自然,底釉厚实,釉面通透,呈现出均匀分布特别釉色,红釉温润,整体呈现出浑厚协调的效果,也是一件具有历史感和价值的瓷器。
其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清中期红釉象耳尊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