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是湖南湘阴人。他是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今天我们重点来说说:左宗棠在受命收复新疆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其效果怎样?给我们哪些启发?
一.背景资料,左宗棠的方针
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陕甘回变此起彼伏,新疆各地的豪强趁机蠢蠢欲动,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其中,中亚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于1867年(同治六年)建立“洪福汗国”后公然盘踞新疆。沙俄也趁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7月侵占了伊犁。
这种混乱局势引起了清廷的重视,于是命景廉、成禄等率军出关,并令前期为朝廷平叛屡立战功的、时任东阁大学士的左宗棠派兵进剿。左宗棠经慎重考虑后,致信总理衙门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并提出先安定新疆回部再准备收回伊犁的作战方针。
清廷同意了他的这一方针, 并于1875年(光绪元年)5月,正式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帮办军务 ,共同出塞平叛新疆。
二.确定军事实施战略
在充分了解新疆的地理与地貌特点、交通状况,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与现状之后,左宗棠果断提出了收复新疆的军事实施战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又称“缓进速决”)。
这个战略中的“先北后南”,指的是先安定北疆(但不急取伊犁),再进军南疆。这是考虑到进军新疆的重点是打垮阿古柏,而阿古柏的势力主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均位于南疆),其在北疆的势力比较薄弱,进军困难较小。同时,位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有其重要政治意义。而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了北疆,也可作为进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
“缓进急战”中的“缓进”,就是积极治军备战。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来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特别是强军减员方面做得非常严格,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军,也要剔除空额,淘汰弱兵,只留强兵。
左宗棠还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不加勉强,一律给钱遣送回籍。刚出关时,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共有马、步、炮军150余营,兵力总数约7、8万。后来真正开往前线作战的只有50余营,2万多人,但都是忠勇之士、精兵强将。
再来说说“缓进急战”中的“急战”,主要是考虑当时国库空虚,以及西北交通非常不便,而且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当大军一旦出发后,必须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就获取全胜尽早收兵。
三.大胆而细致地实施战略
正确的军事战略,还要靠认真地实施才能见效。左宗棠在清廷批准他的军事战略后,就大胆而细致地去实施了。按战略步骤首先做好治军备战工作。精兵强将已经如上文所述挑选出来了,接着就得做好物资与经费的准备工作了。
在军事装备方面,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的洋枪洋炮,左宗棠此前已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并从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了大量武器,还仿造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在军粮及其运输方面,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已驻军哈密去兴修水利、屯田积谷。仅1876年(光绪二年)一年,就收获粮食5160余石,这基本上可以解决大部队半年的军粮所需。
为防止后继军粮不足,左宗棠又精心安排了四条运粮路线,还广设运粮台站,在官运之外又借用民力,积极转运粮食,真正做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备战之中,左宗棠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军费严重不足,到1876年(光绪二年)1月开战在即之时,各省累积欠陕甘军费已达2000余万两,看来只靠各省去解决军费是不太可能了。左宗棠就想援引沈葆桢为台湾防务借款之旧例,请求朝廷同意借洋款一千万两。
清廷没有批准,最终下诏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允许左宗棠自借洋款500万两。但即使这样经费还是不足。左宗棠只得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至1881年(光绪七年)间向洋商借款总计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以欠外债的代价才筹足了全部军饷。
到此为止,作战的人、财、物齐备,收复新疆军事战略中的“缓进”已经完成,1876年(光绪二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发出了出兵新疆的号令。
左宗棠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很快,刘锦棠的前锋部队,占据了距离乌鲁木齐只有不足300里的济木萨;刘、金两军协力,经激战攻下乌鲁木齐外围的古牧地;阿古柏的帮凶们弃乌鲁木齐而逃,刘锦棠得以兵不血刃地收复乌城。随后,金顺进占昌吉,荣全在刘锦棠协助下攻克玛纳斯城。至此,北疆荡平。
随后,左宗棠的大军从正道向西挺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再收复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伯克胡里与白彦虎弃城逃往俄国。1878年1月2日(农历仍为光绪三年),克复和田。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就告平息。
左宗棠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廷为嘉奖其功劳,诏封他为二等恪靖侯。新疆各地百姓也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烧香礼拜左宗棠。
总之,“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在受命收复新疆时,运用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军事战略,真正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围绕人、财、物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后,保障了实战时的“速战速决”策略,将敌人一击而溃,短期内完成了既定目标。
左宗棠的八字军事战略,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要想做成功一件大事,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估计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困难,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重要,做到未雨绸缪,才能保证准确无误地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人生的梦想。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