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是中华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在后晋时期达到全盛。辽太宗耶律德光消灭了后晋王朝,形成了类似后世金朝的版图。可惜因为契丹人不适应中原地区的水土气候,在辽太宗死后,辽朝被迫放弃了中原,退回了漠北。即使如此,辽朝也坐拥燕云十六州。
使后来成立的大一统王朝北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汉族王朝防御北边的重要屏障。所以北宋自然是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可惜军事实力上实在是棋差一招。几次惨重的失败后,不但没有夺回燕云十六州。反而让辽朝意识到北宋武德不彰的事实。
因此辽朝转守为攻,在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北宋与辽朝爆发了澶渊之战。事后签订的澶渊之盟,奠定了北宋与辽朝百余年的和平。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金朝的崛起,辽朝被消灭,而北宋则再次被迫与金朝交战。这一次北宋的运气很差,几乎被金朝消灭。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辽朝的覆灭。而如果辽朝没有覆灭,就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北宋几乎不用承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反而成了北境边防最安全的汉族政权。因为有一个巨大的游牧政权辽朝,为它承担了所有北方的军事压力。
这里会出现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那就是辽朝不被金朝消灭,北宋政权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吗?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看作辽朝不灭亡,北宋就不会灭亡?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北宋就算不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消灭,难道没有可能从内部因为农民起义崩溃吗?
的确有这种可能,但与其他王朝相比,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北宋实行了一种特殊制度,那就是灾民当兵。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募兵制度,但不得不说,这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反而让北宋更容易活下去。既然如此,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应该是肯定的?
我并不这么看,之所以不这么看,是因为北宋能实行这项特殊制度的原因,是远超历朝历代的财政收入。因为北宋不打压商业行为,所以北宋在拥有传统封建王朝农业税收入的同时,也拥有巨大的商业收入。但尽管如此,这个数字还是有极限的。
而让灾民当兵的募兵制度,本质上就是国家出钱养底层平民。底层平民有了饭吃自然不会闹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制度的支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为土地兼并会造成越来越多的平民没有饭吃,加入到这个行列。而北宋的财政到底能承担多少平民当兵呢?
当这个人数来到一个会让北宋财政崩溃的临界点时,北宋自然会从内部崩溃。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只是北宋可以撑多久罢了。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