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的邓石如,出生寒门还没有学历,为何能成长为书法大家
创始人
2025-07-10 19:32:14
0

能被称作书法大家的人,通常会被认为家庭肯定富裕,才能够供得起他上学读书;或者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学历。然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清代的邓石如,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

邓石如不但出生于寒门,而且没有任何学历,可最终他却成长为了一名清代的书法大家。下面就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一.幼时家贫,一介布衣

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因避清仁宗讳,被迫改为以字称呼,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于公元1743年出生,是怀宁(今安徽安庆)人。从小因家贫一直没能念书,到9岁时才读过1年书,但又因家里供不起学费而停学,只得依靠采樵、卖饼饵来糊口。

因为祖辈出身寒微,枯老穷庐,邓石如的一生备尝人间的酸甜苦辣,其社会地位一直都很低下。他以“山人”自居,于荒江老屋中高卧,把功名两字都忘记了。所以,读书不多的“一介布衣”,就成为邓石如少年时期的生活常态。

二.执着兴趣爱好,终遇贵人相助

家境虽然不好,但是,邓石如的祖、父均酷爱书画。邓石如9岁时随父读书,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对书法、金石、诗文发生了深厚的兴趣,经过刻苦自学,他有了长足地进步。

1 7 岁成年后,邓石如曾为“潇洒老人”作《雪浪斋铭并序》篆书,随即博得时人好评。自此,他便踏上书刻艺术之路。2 0 岁,邓石如在家乡设馆,任童子师,但因学生太顽皮而没有办下去,后随父去寿州(今寿县)教蒙馆,2 1 岁又因丧妻辞馆,只得外游书刻,以缓悲痛。

初期的以书刻养家之路虽然很不顺利,但是邓石如没有因此心灰意冷,他没有因贫废学,而是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不断钻研书刻技艺,并且寻找所有可能的机会拜师学艺,为他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终于在32岁时,邓石如结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开始了他人生的大转折。这名书法家不仅大赞邓石如的篆刻和书法,而且将他推荐到江宁的大收藏家梅鏐的府上。梅家是当地享有盛名的收藏世家,家藏大量秦汉以来历代的金石善本。梅鏐同样也被邓石如的才气折服,竟倾其所藏供邓石如临摹学习。

在得到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后,邓石如如饥似渴、纵观博览,并悉心研习,苦下其功。他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而且只要看到名碑名帖,邓石如总要临摹百遍以上,为此起早贪黑,朝夕不辍,这为以后的篆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也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三.因为勇于创新,成清代书法大家

经过刻苦钻研后的邓石如,擅长四体书,而且能在汲取前人营养基础上,勇于创新、自成一体。他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邓石如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也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楷书取法六朝碑版,兼取欧阳询父子体势,笔法斩钉截铁,结字紧密,得踔厉风发之势。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

综观邓石如的四体书法,以篆书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邓石如的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后来,邓石如又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植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邓石如又是一名篆刻家,并开创皖派中的邓派。他以小篆入印,强调笔意,风格雄浑古朴、刚健婀娜,书法篆刻相辅相成。邓石如的印章有着“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色。

由于自魏晋以降,篆书一体逐渐走向了沉寂,擅长篆书的书家,已如晨星。直至清代,伴随着金石学、考据学的兴起,才迎来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春天。而乾嘉年间邓石如的出现,彻底打破了篆书低迷的僵局,开辟了新的生面。

邓石如改变了过去几百年的作篆方法,充分运用毛笔的特长来表现篆书的笔意,使书写上的提按、起笔收笔的笔触意态更加富于变化,在结构上也打破了过去那种陈陈相因的固定模式,其影响所及,蔚为风气。

总之,清代的邓石如,虽然出生寒门还没有学历,但是他从小受祖、父辈影响,对书刻艺术产生了兴趣,并且经过认真刻苦学习,后又遇贵人资助,技艺大有长进,再通过在前人基础上大胆创新,最终成长为书法大家。

邓石如的经历启发我们:只要树立正当的志向,并且抓住机会学习提高,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则不管学历高低、家境如何,您必定能心想事成、成为专家学者,还能为国家与民众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今... 在浙江金华的朱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岁月风霜的宝物,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朱先生的爷...
原创 孔...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的时代,诸侯之间从未停止过的战争透着几分诡异,政治家、军事家蜂拥而出,给后世...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前三名皇帝是谁? 第三名,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原创 治... 关于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的第二主角陈潢,笔者已有文章《清朝治河名臣陈潢,许诺过三十年黄河清,为何最终...
原创 清... 在古代,皇帝的大臣们在称呼皇帝时常用“万岁”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真的能够活万岁。皇...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个转折点,李世民破釜沉舟,在玄武门除掉了对手李建成与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一...
原创 孙... 战国时期的天下就像一盘大棋,各国诸侯就像下棋的人,每一次的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兴亡,为了手中掌控更...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整个清朝铁帽子王都享受着很多的特权。但是在清朝覆灭之后,这些一直被大清...
原创 一... 一代名相陈廷敬,一代廉吏于成龙。清朝之时山西多富商,山西乔家更是富贵之名响彻整个大清。但是山西也多清...
原创 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千古大帝李世民已经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 一、 临死前,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