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和诸葛亮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创始人
2025-07-10 14:03:06
0

文 / 子玉

割据蜀地从来都是死局,如何守住蛋糕和破局是每一个割据蜀地的军阀都要面对的课题,这一点,刘邦和后来的诸葛亮在战略上基本保持了同步,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时间点选的很对。

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以盟主的身份在鸿门宰割天下重新建立天下秩序,对于刘邦,项羽以“巴蜀也是关中之地”为由将刘邦打发到蜀地去了。

对于刘邦集团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最坏的结果,因为蜀地的地理环境已经限制了团队的发展,别说经略天下,就是还定三秦都是痴人说梦。所以,刘邦就通过张良走项伯的门路让项羽将汉中也划给了自己,起码给将来的挣扎做好准备。

四月份,刘邦带着三万军队正式出发前往汉中,汉王的团队是一路走一路减员,将士们因为前途无望许多都选择脚底抹油,溜了,就是到了汉中的人,他们的情绪都写满了想要回家的意愿。

是的,刘邦团队大部分都是关东人,如今来到蜀地,事业上看不到希望也就罢了,如今又离家这么远,是个人都会有情绪,包括刘邦。

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那不仅仅是军队的减员,更是人心的崩散,刘邦团队只剩就地解散,等天下角逐出一个胜利者然后被兼并。

所以,局势倒逼着刘邦必须得迅速作出决断。幸运的是,刘邦得到了韩信这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一番畅谈,韩信将天下大势给刘邦解析的是明明白白:“汉王的将士都是关东人,都想家,汉王正好可以利用他们想家的心理杀回关中,然后东出争夺天下。”

韩信的意思是,汉军将士此时的负面情绪完全可以转化到战场上去,将他们想家的强烈愿望转化为还定三秦的强大动力。而这种情绪也是有保质期的,必须得迅速开干。

如果等人都跑得差不多了或者大家都躺平了就不好办了。

而且,此时的关中是三分的局面,如果等关中通过互相兼并发展为一个整体,或者是项羽解决了齐国问题实力大增,刘邦还定三秦都将面临强大的阻力,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因素,刘邦都必须迅速落实还定三秦的军事行动。

于是,刘邦通过萧何和韩信两人分别从管理和军事两个领域对汉军实施了一场全面的改革,目的就是将汉军打造成像当年的秦军一样的高效,而萧何从咸阳带来的那一批秦国资料就是他们“汉承秦制”的改革模板。

半年之后,刘邦集团就明出子午暗渡陈仓打回了关中,一举在关中立足。刘邦和韩信成为历史上唯一从蜀中还定三秦的成功案例。

如果非要说刘邦是因为韩信这位军事天才的助力才成功还定三秦那只能是无限夸大个人作用的说辞,本质上来说:

刘邦是利用了关中三分和项羽陷于齐国战事泥潭的天时,利用了汉军集团强烈想回家的心理,其次才是萧何和韩信的人和。

说白了就是趋势。

如果刘邦将还定三秦的日期延后,成功的系数肯定不大,因为,天时和人心都是有保质期的:天时转瞬即逝,人心也是每天都在发生质变。

只能说,刘邦的时间点把握得很好。

到了西汉末年,公孙述又拿到了割据蜀地的牌,但他没有趁着刘秀打天下的窗口期打出四川,却一味在蜀地内部搞兼并,等刘秀彻底平定中原之后,公孙述的末日也就到了。

公孙述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天下人心还没有彻底归附刘秀的机会广发英雄帖招揽天下豪杰然后发四川精兵从秦岭和三峡两个方向强势突围。

等到刘秀将领土和人心都统一之后,公孙述也就只剩下死路一条。

人们总说要抓住机会,就是因为机会的保质期极短,个人和团队的发展都离不开机会的加持,重要的是,你得看到并抓住机会。

当刘备驾崩于白帝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当家人之后,他也面对刘邦和公孙述当年一样的困局,如果不能有所突破,就只能坐着等死,很可能,蜀汉还没有遇到外敌的作用内部很可能就会因为派系之间的内耗而自行崩溃,用诸葛亮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也就是说,蜀汉必须得拿出一个方案来迅速稳定内部继而图强,诸葛亮给出的方案就是:以攻为守,以频繁的北伐行动在蜀汉建立一种战时体制,使蜀汉军民永远都保持危机感。

是的,蜀汉就是不北伐一样会灭亡,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拼一把。

同时,蜀汉目前的将士都是跟着先帝打天下的老人,能力、勇气、心气还都在线,如果等他们都凋零或者躺平了,蜀汉即使想北伐,也属于自杀行为。

这一点,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就给刘禅表达得很清楚:

“当年跟随先帝打天下的老人如今是老的老死的死,如果再继续等下去,过不了几年,就没人了,到时候还拿什么北伐?”

诸葛亮想表达的就是北伐的时机,立刻、马上,别等老人凋零人心不可用的时候才想起北伐来。和韩信当年给刘邦表达的意思一样,要紧抓机遇和人心。

而此时的蜀汉既有老将的剩余价值还有曹魏将主力布置在淮南和东吴博弈关陇空虚的天时。天时和人和都是有保质期的,诸葛亮必须得抓住。

诸葛亮的话刘禅听明白了,于是全力放手诸葛亮北伐。

怎么说呢,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北伐严重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但他们都没有看到这种自杀式的行为于蜀汉的好处——

蜀汉可以通过不断的北伐达到以战练兵的目的;可以以战时体制来凝聚人心消弭内部矛盾,同时让大家永远保持危机感;可以不断的骚扰曹魏,使曹魏始终难积累起足够实力来全力灭蜀;同时,蜀汉还可以永远高举“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旗保持政治正确。

再说了,即使蜀汉不北伐,也得在边境上布置大量的兵力和曹魏对峙,这同样也是消耗,还不如将这部分预算花在战争上。

怎么说呢,刘禅能够做四十年太平天子的前提就是,蜀汉无休止地北伐行动。

虽然诸葛亮不能做到像刘邦一样拿下关中东出天下,但他起码做到了以攻为守延长蜀汉生命线的目的。

是的,在抓住机遇这件事上,诸葛亮和刘邦一样,都足够敏感。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永安托孤,才是对刘备最大的考验

/

点击下方名片(下方蓝色字体)关注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璀璨的朝代,盛唐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朝代之一,它是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强大政权,无...
原创 曼...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曼施坦因是二...
原创 高...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 ...
原创 考...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史官,这些史官虽然会记录当朝的一些事情,但是有一些内容史官也不敢讲,这些...
原创 此... 吕布是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陈寿也说: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除...
原创 此... 【历史】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丛林法则,大国政治,什么都是大国说了算。而且大国可以任意的发动战争,干掉一国...
原创 流... 在古代有很多种刑罚,有死刑,还有监禁和流放。小编认为,流放这个刑罚还是比较幸福的,不像死刑那么绝望,...
原创 古... 经常看电视剧的小伙伴们会发现,古代的皇帝似乎特别喜欢把一些犯错误的大臣或者官员发边疆流放之类的。 ...
原创 晚...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
原创 福... 顺治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但他不是入关后继位的,在入关前一年,皇太极猝死,当时满洲八旗和朱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