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其实根本不怕司马懿的乌龟大法,拖的越久越对汉军有利
创始人
2025-07-08 21:32:55
0

卧龙(24)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率领重新训练编组后的蜀军发起第四次北伐。和之前的第一次北伐不同,这次诸葛亮没有分散自己的兵力,而是将部队集中在一起,攻击的目标直接选择了祁山。在雍州治所上邽驻守的郭淮是曹魏帝国戍守雍、凉的宿将,曾在曹魏方面的西线统帅夏侯渊、曹真等人的统领下长期和蜀汉交锋,对蜀军原本是很熟悉。但是他熟悉的是刘备时代没有经过诸葛亮整编过的蜀军,对新的蜀军是什么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在祁山方向遇到蜀军布下的八卦阵时,心里突然一惊,加上自己人马不多,于是没了底气。于是率军后撤,等待魏国中央政府派来的援军。诸葛亮则带领蜀军主力驻扎在祁山一线,侦查魏军动向,准备迎战魏军主力。

魏国中央政府对诸葛亮的这次出师特别重视,派出了超豪华阵容前来应战:统兵大将由已经病逝的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大司马大将军曹真换成了之前都督荆、豫二州军事的司马懿。司马懿在之前协助曹真围攻汉中的时候就已经由骠骑将军升职为“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晋书·宣帝本纪》),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由上将军衔升为元帅。但是辖区范围仅仅限于雍、凉二州,相对于由武汉军区司令员调任为兰州军区司令员。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曹魏帝国的国防体系。整个曹魏实行的是中外军制,即中央在洛阳、长安、邺城三个都城级别的地方屯驻中央常备军,其中以洛阳为核心,长安负责经略西北、邺城则负责安定河北,都处在整个国家的心腹之地中。真正守在边境的所谓“四方之督”:以征、镇、安、平四个字等级排序的东南西北四方将军。每个将军都有自己的辖区,辖区不是特别固定,大致的方向是东方都督扬州,南方都督荆、豫二州,西方都督雍、凉二州,北方都督幽州或并州,因为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弱小,真正的威胁在孙、刘所以曹魏的四方之督中北方配属的兵力最少,很多时候是田豫、牵邵这样的太守加校尉军衔带几千人出去扫荡一下而已。南方都督荆、豫二州,但在襄樊战役之后,曹仁毁弃了襄樊城池,退屯宛城,这个方向上的战事告一段落,其后虽然曹魏和东吴围绕江陵爆发过几场规模较大的攻防战,但总体来说平静的时间较多。由于诸葛亮、姜维、孙权、诸葛恪的多次北伐,都督雍、凉二州和都督扬州的曹魏将军一直手握重兵,征西将军和征东将军辖区在战争中权力不断膨胀。

等到司马懿以大将军衔(元帅级)都督雍、凉二州时,麾下的将领就包括了车骑将军(大将级)张郃、后将军(上将级)费曜(按《三国演义》说法此人已经被姜维在第二次北伐中干掉,死得比王双还要早),征蜀护军(少将级)戴陵和雍州刺史(中将级)郭淮。这些人除了司马懿都是诸葛亮北伐的老熟人了,但统帅曹真已经不在了。

魏军统帅一变,打法就变了。先前曹真料敌制胜,临阵决战的打法不见,变成双方对耗的乌龟神功。诸葛亮将部队部署在祁山一线,延渭水按八阵图,严整分列开来,在平原上摆开决战的阵势。司马懿则以上邽为战役支点和集结地,派出费曜、戴陵领四千人先头部队前往上邽协助郭淮防守,自己和张郃同时率领主力向祁山方向的诸葛亮攻击前进。这时张郃建议司马懿“分军往雍、郿”(《晋书·宣帝本纪》),这里的雍指的是扶风郡的雍县、郿指的是扶风郡的郿县,这两个地方正是陈仓道和斜谷道的出口。那么张郃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呢?按照《晋书》的说法叫做“为后镇”,意思就是作为后援,司马懿不同意,给出的理由是“料前军能挡者,将军之言是也;若不能挡而分为前后,此楚三军为英布擒也。”(《晋书·宣帝本纪》)这里涉及到一个典故,当年英布应为汉高祖刘邦连杀韩信、彭越心中不安,起兵反叛首先攻击刘邦所封的楚王,楚王分兵为三路抵挡,结果被英布各个击破。司马懿这话的意思是,现在我们兵力已经分成了前后两坨:上邽的郭淮、费曜、戴陵和尚在集结前进中的自己,你再分一坨到雍、郿,这样就变成了三坨,分散后每一坨兵力都打不过诸葛亮,反而会被蜀军各个击破。

这话乍听有理,实际上反映出司马懿在战场感知能力上和老将张郃的差距,面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不就是分兵处理的吗?而且你怎么就知道前军顶不住呢?之前郝昭在陈仓不就堵住了蜀军的攻坚部队吗?这时上邽有郭淮的部队(应该不少于2万人)和费曜等人的4000精锐中军,进攻蜀军可能困难,但是防御一个要塞绰绰有余。所以这里需要了解一下张郃要求分兵雍、郿的真正意图。这一举动绝对不是“为后镇”,而是一招建立在对雍、凉地形充分了解下、攻守兼备的妙棋。因为这两个县正是陈仓道和斜谷道的出口,同时临近渭水。司马懿率领大军大举西进就必须要以渭水为主要补给线,那么如果此时有蜀军出陈仓或者斜谷攻下这两个县,魏军主力将陷入断炊的境地。同时分兵驻守两地也可以取攻势防御,从陈仓道和斜古道反击蜀军汉中基地,达到威胁蜀军侧后,逼迫蜀军退兵的战略目的。这和打败诸葛亮第一次、第二次北伐的战法一样,即以偏师扼守要塞,阻止蜀军突进,以主力部队攻击蜀军交通线,击溃蜀军主力或者迫使蜀军撤退。

那么问题就是这个方案司马懿没有想到吗?他的想法我们没法胡乱猜测,但是司马懿和他两个儿子的战法我们基本清楚:那就是集结绝对优势兵力,正面群殴:征孟达,兵力是对手六倍,可以把全军分为八队轮番进攻;打公孙渊也是几万人围殴对手一万多;后来司马师、司马昭两次打寿春也都是集团稳进,以多打少。这样他不采纳张郃的方案原因就清楚了,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分兵作战,想集结魏军主力凭借兵力优势正面和蜀军硬打。

诸葛亮喜欢和对手打阵地战,他崇拜的偶像乐毅就是战国阵地战之王,结阵对战可以用最弱的燕军打败最强的齐军。他通过侦查发现魏军主力没有从雍、郿方向威胁汉中的意图,立即判断出魏军是企图在上邽一带集结,于是全军主力向上邽急速前进。

郭淮、费曜等人一见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主力向上邽打过来,立即上司马懿告急,同时出动部队迎战蜀军,因为当时正值陇上小麦的丰收时节,郭淮希望把蜀军拖住,为自己收割小麦赢得时间。结果却被诸葛亮一举击破,并趁势割了小麦补充军粮:“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自汉晋春秋》)郭淮等人只得固守上邽等待援军。因为郭淮手下的部队基本属于半农半兵的准民兵组织和诸葛亮精心训练的职业部队战斗力不能同日而语。费曜等人的精锐虽然善战,却人数太少,蜀军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占优势。加上蜀军使用的诸葛连弩等超越时代的兵器,魏军不敌是可以预见的。

紧接着,诸葛亮率领主力向上邽以东运动,结果和司马懿的大军遇上了:“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自汉晋春秋》)司马懿的打法很奇怪,本来进军的目的是和诸葛亮进行主力决战,可一见诸葛亮,他就“敛兵依险”不和诸葛亮打。诸葛亮见这大兄弟千里迢迢过来又不打,明白这位大将军心中实际是没有把握胜他的,于是诸葛亮率军前往卤城,掩护蜀军新近获得的粮草。

卤城这个地方在谭其骧先生编辑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里面没有,不确定在什么位置,估计是诸葛亮临时修筑的城池防御工事,用来囤积粮食,因为“卤”字在古汉语里有大盾牌和掠获物的意思。结果司马懿跟踪而至:“宣王寻亮至于卤城”(《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自汉晋春秋》)。结果到了跟前,司马懿继续修建防御工事:“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这种搞法实在是让人费解,手底下的人就开始编排怪话啦,说司马懿:“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这话是当面说的,很伤自尊!

这时张郃也实在看不下去,又对司马懿的决定提出异议:“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自汉晋春秋》)这话里面最重的一句是“不宜进前而不敢逼”意思是你想固守不战,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屯驻的稍微远一点行不行,这到了跟前了,又不敢打,伤自尊呐!

诸葛亮见司马懿这般行动,心里好笑,为了给对手一点勇气,诸葛亮主动露出破绽派王平分兵据守南围,引诱对手来攻。此时魏军将领都按奈不住,要求主动出击。因为和蜀国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来(从曹操时代开始)都是魏军追着蜀军打,刘备见了张郃都要躲上山,结果换了个司马懿变成魏军要躲着蜀军打,心里落差太大,接受不了。

司马懿也干不过手下这帮骄兵悍将,于是和张郃分兵两路向蜀军发起进攻,张郃率领部队攻击王平军固守的南围,自己率领部队攻击诸葛亮大营。先说张郃打王平,两人在街亭就交过手,此番再战,“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三国志·王平传》)一来王平善于防守,二来张郃年纪也大了,不复当年悍勇,结果是双方打了个平手。

司马懿那边就被打得很惨啦。本来魏军兵力在蜀军之上,且骑兵强悍善战,可司马懿没看懂诸葛亮八阵图的部署,误以为对手阵型的弱点在中央,企图利用铁甲骑兵冲破蜀军中央,将蜀军一分为二加以歼灭。结果诸葛亮就是想引诱魏军骑兵盲目的发动骑兵冲击攻击蜀军八阵的中路,利用操练娴熟的阵势变化,蜀军中央徐徐向后撤退,张开两翼向魏军左右延伸,同时发动两翼连弩和侧后的弓箭从天上和左、右三个方向向魏军骑兵进行交叉射击。蜀军的连弩射速即快,威力又强,冲锋中的魏军骑兵几乎全成了刺猬。

司马懿没见过这样娴熟的战场变阵,只看到自己冲过去的几千骑兵瞬间就没了。要知道这些铁甲骑兵可是曹操时代就攒齐的虎豹骑精锐啊!这个时候蜀军的阵型再变,吴懿、吴班统帅蜀军步兵方阵,以罗马军团式的乌龟队形,徐徐向魏军战阵逼近,魏军只得硬着头皮顶了上去。蜀军步兵使用诸葛亮特质的“百辟钢刀”直接砍烂了魏军的拒马和盾牌阵中,魏军整个阵势被打乱了。此时魏延由率领蜀军数量不多的骑兵直冲魏军战阵侧后,把魏军的弓箭手砍七零八落。司马懿遭受了平生最惨的一场败仗,被迫退回营垒固守,待蜀军自己粮尽退军。诸葛亮大获全胜,史书记载:“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三国志·诸葛亮传转引自汉晋春秋》)。

司马懿期望蜀军粮尽自退这次是没有可能性的,因为诸葛亮为了北伐准备了好几年,在汉中囤积了大量粮食,并发明木牛作为运输工具就是要和曹魏进行持久战,通过持久作战消耗对手在雍凉地区的影响力,争取雍凉地区少数民族的支援,为自己夺取雍凉,创造条件。事实上,当时北方最有势力的少数民族领袖鲜卑柯比能等人就在北地郡一带响应诸葛亮。魏军主力此番在卤城的失利,将导致少数民族领袖对魏国势力的轻视,并有可能脱离掌控形成叛乱,动摇曹魏在雍凉的统治。而且长期在雍凉一带用兵,曹魏却对这一代的士族势力毫无掌控能力,统治基础薄弱,加之关中在董卓之乱以后,内耗严重,雍凉在东汉末年以来就屡屡遭受羌、氐等民族的反复袭扰,需要安定,不能长期动荡。正是由于有技术、形势的种种优势,所以诸葛亮喜欢对耗,而曹魏在这里耗不起。这也是曹真、张郃等人力主向蜀军积极进攻,将其逼回汉中的原因。

司马懿却没有在战场上迅速打退诸葛亮的能力,只能用和后世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一样的战法——任你千条计,我就守阵地。虽然猥琐,却也保证司马懿不容易大败。

诸葛亮看到司马懿坚守不出很开心,一面自己和司马懿对峙,同时派兵前往祁山、上邽一带继续收割小麦,掠夺军需,做长期作战准备,一面传檄陇右,凉州长期受魏国势力压迫的少数民族和当地士族,号召他们起来反抗,搅得整个关陇地区在当年的春夏秋三季不得消停。

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蜀军的粮食运输突然中断了。负责运量的李严传来刘禅的圣旨,要诸葛亮退兵,“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三国志·李严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二也是为了能在身份与名望上与已经晋封魏王、...
原创 周... 赤壁之战后,南郡成为周瑜的囊中之物,而刘备则在赤壁之战的余波中夺取了荆州南四郡,包括长沙郡、桂阳郡、...
原创 做...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感觉社会和生活复杂到让人无所适从,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安身立命。其实这很没有必...
原创 大... 在探讨清朝的历史时,我们常常关注皇帝、政治动荡和国家命运的变迁。 然而,很少有人关注满清格格们的生...
原创 此...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
原创 他... 他曾被称为延安的“福尔摩斯”,致力于打击反动势力,在关键时期保卫了延安的稳定。他是解放军中的神探,瓦...
微视频 | 古树名木:蜀道明珠... 古树名木被誉为“有生命的文物”。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古树名木508.19万株...
原创 刘... 1948年3月,刘伯承收到的战报中出现了比较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中野在攻打阜阳的一个国军旅时,竟然在打...
原创 蒋... 中文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特定读音,一旦错了,我们就很容易发现。 因此,像电视台主持这种公众人物,是万...
原创 他... 张太恒,原成都军区司令员,上任不久遭到一场严重的大事故,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被免去职务,这到底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