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懿明知空城计是阴谋,为何还要撤军?是怕诸葛亮还是另有打算
创始人
2025-07-08 12:32:07
0

前言

如果对《三国演义》最有谋略之人进行排名的话,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个老谋深算的“怪物”,肯定会居于榜中。 #深度好文计划#

但要说两人谁更胜一筹的话,估计会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的计谋高于司马懿。

众所周知,在空城计中,诸葛亮近乎以一己之力,吓退了司马懿的15万精锐大军。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司马懿当年并不是没有看透诸葛亮的计谋,恰恰相反,他是因为看的太明白,才选择的撤军。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司马懿既然知道对方的计谋,又为何要撤军呢?

伺机而动声东击西

公元226年,曹魏开国皇帝曹丕英年早逝,长子曹叡(ruì)顺利登上王位。

但次年,朝堂上便发生了一件大事。

曾受曹丕重任,并封其为将军的孟达,因好友相继去世,再加上,他与申仪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他内心空虚,整日过的魂不守舍。

孟达原本是刘璋的手下战将,但刘璋被刘备夺权后,他便转头去到了蜀汉集团,后来又因和刘封不和,便逃到了曹丕麾下。

而申仪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后来他先是投到了曹操名下,然后又败给刘备投降去了蜀汉,接着也和刘封翻脸重新叛回了曹营。

所以按道理来说,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应该惺惺相惜才对。

但孟达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和诸葛亮私下信件来往不断,想找个退路重回蜀汉,可申仪这边却三番两次写信,检举孟达有叛变之心。

就这样,一来二去时间久了,原本还在犹豫的孟达,终于下定决心,决定秘密“回归”蜀汉集团。

不过,还没等孟达先起兵谋反,就被司马懿一封缓兵之计般的“抚慰信”,再次将其拉进了叛与不叛的纠结当中。

而司马懿眼看已经稳住孟达,就秘密出兵前去征讨孟达。

与此同时,诸葛亮见时机成熟,也顺势拉开了他第一次的北伐序幕。

要知道,在经过夷陵之战后,蜀汉集团的国力已经大减,不复往日荣耀。

好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拿到了国家大权,然后又与东吴媾和抱团了整整两年,这才有了北伐的资本和实力。

而当下,诸葛亮眼见自己的劲敌司马懿忙于它事,便准备兵分两路向魏国发难。

随即,他让赵云率一队假装进攻关中,来吸引魏国主力在此纠缠,自己则再带一队西走进攻祁山。

不过,由于这是他第一次带兵北伐,所以魏国都觉得,赵云这个久经沙场的五虎上将才是战场重点,而诸葛亮一定还是那个坐在后方,运筹帷幄指挥战斗的人。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就是利用他们的想法,准备声东击西,攻其不备。

优势开局,惨淡收场

事实果真如此,魏国因计划不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短时间内,连丢了陇西五郡中的三郡。

同时还有大批守将,在听到对方是由诸葛亮带队后心生胆怯,然后纷纷选择了投降。

然而众人不知的是,曹魏在得知,诸葛亮放弃天险亲自带兵出征时,心中更是一喜欢,因为此刻正是“引蛇出洞”的良机。

于是,远在洛阳的曹睿,便一路带兵快马加鞭的赶到长安,并亲自在此地指挥作战。

接着,他更是谨慎的连出三道兵符,一路由悍将曹真屯兵防御赵云、一路由老将张郃率军抵御诸葛亮,另一路则由徐邈反攻已经丢失的南安郡。

而诸葛亮自然也听过张郃的威名,他料定这个曹魏名将,势必会进攻街亭。因为这里是雍凉通往关中的咽喉,而雍凉又是陇西五郡的关卡。

也就是说,只要控制了街亭,就可以直接掐断雍凉甚至陇西郡的所有补给,所以无论如何街亭都不能丢。

可正当诸葛亮准备点将前去镇守时,马谡却自告奋勇的站了出来。

其实刘备在临终前就提醒过诸葛亮,说这个人的实际才能,并没有那么出众,短时间内不能对他委以重任。

可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对他还是非常信任的。

所以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诸葛亮还是力排众议,把这个重中之重的地方交给了他。

并且他还千叮咛万嘱咐的对马谡说道:“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作为咽喉要地,它对战事双方都很重要,得可胜丢必败!所以你要依山傍水进行防御不得有误!”

其实诸葛亮的用意很明显,这样部署背靠山、面对水,既有天险又有水源粮道,只需守住街亭1月陇西郡便可不攻自破。

但他怎么都没想到,马谡到了地方后,竟然会不听自己的命令。

马谡觉得,居高临下才符合兵书上写的兵法,于是他直接擅作主张,把大军一股脑的全堆到了山上。

而对军领将张郃一看此举,瞬间开心不已,随即他带兵先先断对方的水路、再掐粮道,接着直接一把大火烧了此山。

此举导致蜀汉军队死的死伤的伤,其他人也因饥渴难耐被打的溃不成军,而街亭就这么近乎白送的给了对方。

街亭的失守,意味着之前打下的三郡也失去了意义,甚至还可能会被魏军反向钳制,这也就等于说,此次北伐已经全盘皆输。

随即,后悔莫及的诸葛亮只得开始部署撤军。

无路可退,空城诱敌

不过,俗话说的好:来时容易,去时难。

可谁能想到,原本想拉长战线一鼓作气的诸葛亮,却在撤军时又受到了诸多困扰。

抛开魏军反扑不谈,粮草问题就是个要害。

而诸葛亮为了确保蜀汉大部队能安全撤出,给身边所有将领和军队都安排了退路,唯独没给自己和一些文官留有退路。

而他也只得在司马懿15万截杀大军来临时,被困于蜀军后方的西城之中。

此时诸葛亮身边不仅没有大将,就连驻守的5000士兵也因粮草问题,被派出半数去割麦子了。

要知道,2500名没有大将的蜀军,对上15万精锐之师的魏军,谁输谁赢显而易见。

就算按攻城方是守城方的3倍兵力来算,魏军仅仅一个先头部队,就可以将这帮人吃的连渣都不剩。

如今诸葛亮也明白,打是肯定打不过对方的,但眼下退又无路可退,于是,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个“千年狐狸”,就开始了脑力碰撞。

作为攻城方的司马懿自然不用着急,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看诸葛亮如何表演困兽犹斗。

哪知,此时的诸葛亮也不急,只见他先是把旌旗收了起来。

要知道,旌旗作为军队力量和权威的象征,如果在交战期间突然把它收起来,言外之意就是:自己这边已经偃旗息鼓不打了,你们可以随时进攻。

接着,诸葛亮又把城中四个方向的大门全部打开,并让80个士兵假扮成普通的百姓商贩,拿着扫把平分成4组并,去到4个城门处打扫街道。

他的这一行为意思就是:你们快进来吧,我们已经放弃抵抗了。

最后,诸葛亮更是披上鹤氅亲自“出境”,鹤氅是诸葛亮衣柜里比较有代表性的衣服,它由羽毛制作升级而成,穿上会有种羽化登仙的意境。

再加上,他还有两个书童立于身后以及焚香抚琴置于身前,这幅场景,着实让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瞬间思绪万千不知所措。

而鉴于诸葛亮天生谨慎,且不会以身犯险的性格。

司马懿觉得,他越是摆出一副想让自己攻打的架势,就越说明里边肯定有埋伏或后手,这个时候更是不能轻易上前。

于是,司马懿站在原地思虑了半天,最终还是选择不再多想率军撤退,诸葛亮也因此躲过一劫。

老谋深算,大业终成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里记载空城计的前因后果,不过抛开它的真实性不谈。

难道司马懿就真的看不出来,这是诸葛亮的计谋吗?其实不然。

诸葛亮当初是借司马懿去找孟达麻烦的空档期,才选择北伐,但最后却在街亭遭遇重创,几万精锐部队折损严重,关键双方都还清楚,得到街亭就可以主导战局的胜败。

所以蜀军在失去时间差和大部分兵力以及咽喉要塞后,唯有全线撤军从长计议才是正解。

也就是说,诸葛亮不是不想打,只是他已经无计可施。

而以上这些,辅佐了四代曹魏帝王的司马懿也能看明白,他自然知道,诸葛亮在西城已经是强弩之末。

更何况,就算城中有埋伏,以他15万精锐部队,对上诸葛亮人困马乏且兵力不多的蜀军,就算强势攻城也没问题。

所以不难看出,撤军才是司马懿真正老谋深算所在。

要知道,当年放眼整个魏军,真正有实力抵抗诸葛亮计谋的人,就是司马懿。

在魏军被诸葛亮打的落花流水,到处丢地盘的时候,也只有被冷落的司马懿,能走到台前力挽狂澜,可以说,他的崛起完全就是因为诸葛亮。

如果此时司马懿率军强攻诸葛亮,肯定能赢,可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局面?

他要是把诸葛亮杀了,那么他在魏国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而蜀国这个大敌要是没了,曹家下一个动手开刀的人肯定会是他。

但要是诸葛亮投降了,那么他在魏国朝堂上,又会多一个劲敌。

本来司马懿一人面对曹家,还能勉强苟活,但中间若是再横插进来一个诸葛亮相互猜疑算计的话,如果他想要善终,怕是会更加困难。

可如果放诸葛亮走就不同了,蜀国经过此次北伐失利,不会过的太好但也不会太坏,依旧是让魏国睡不安稳也死不了的“肉中刺”。

而只有在这种,让双方都能半死不活吊着的局面下,司马懿才能一直身居高位,并处于暗处韬光养晦培植势力。

这也是两人为何会在后期的对决中,他一直在极力保持着动态平衡,没有大赢也无大败的局面。

直到最后,特别能活的他硬是熬死了诸葛亮后,他的真实本性才显露了出来。

但此时的魏国朝堂,已经近乎没有了能打的曹家人,当年誓死效忠曹家政权的元老更是相继离世,朝堂上更多的,是司马懿多年经营出来的能人异士。

随着高平陵之变爆发,司马氏家族成功夺权,曹家政权因此沉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结语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期间有不可一世的枭雄、神机妙算的谋士、能战善战的悍将,也有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的各方大佬,可到头来最大赢家却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他最聪明的一点就是,在乱世之中学会了隐忍,该掩其锋芒时就毫不犹豫的收起羽翼。

正如其临终前对儿子说的那样:“我辅佐了曹家政权这么长时间,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说我会造反,我也因此一度感到很害怕!”

直到他去世后众人才明白,当年他之所以选择退兵,并非是惧怕蜀军埋伏,而是担心自己在羽翼未满前遭到曹家猜忌,而这或许才是空城计背后的真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乱... 二战结束后,在巴黎的某个车站,一位中年人正在用英语向行李员打招呼。行李员是巴黎人,一听到纯正的乡音就...
原创 别... 前言 世人都知,当时诸葛亮带兵北伐完全就是以卵击石的行为!而作为蜀汉的大军师诸葛亮他难道看不出来吗?...
原创 海... 前言 “你才是死顽固,你得听得进去意见啊!” 1952年4月,中央军委召开的例行会议上弥漫着一股硝烟...
原创 千... 历史很多时候,比小说要精彩很多,很多事,如果不是被记录在史书里面,恐怕连编剧都不敢这么编。 李斯的命...
原创 卢... 卢德铭,是一名出色的中共早期党员,他会得到我党领袖们地称赞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曾还被国民党头目所欣...
原创 韩... 韩先楚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被誉为“旋风司令”,以其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卓越的指挥才能闻名遐...
原创 都... 说斯大林是苏联英雄,这可不是因为斯大林带领苏联打赢了二战。而是因为斯大林真的获得过“苏联英雄”勋章,...
原创 匈...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曾留下深深的痕迹,他们就是匈奴。 这个民族曾经...
原创 朱... 上篇 朱旦华同志,是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其第一任丈夫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同志;在毛泽民牺牲后的建国初...
原创 邓... 2009年4月13日, 一篇题为“刘延东出席康奈尔大学中国真菌标本捐回仪式”的新闻通稿,被全国各大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