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
公元前259年,赢政生于邯郸,是赢异人之子,秦昭襄王的四世孙。
赢政算是王室出身,但却随父质于赵国,命运如何不得而知。而一个秦国王子却生于赵国邯郸,自是有着一段辛辛酸的故事。赢政的父亲是秦国太子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位,因其母不受宠,所以儿子异人不爱待见,而当时因与赵国战败,需要一个王子质赵,于是不受待见的异人来到邯郸,其母赵姬原是商人吕不韦的女人,因资助父亲异人,也就将此女献于父亲,这就是赢政的家。但从小他应当知道自己是秦国人,咸阳才是自己的家。
公元前256年,刘邦生于当时楚国沛郡丰邑县中阳里。
这地方原是楚国春申君的食邑,秦统一后设泗水郡,丰县并入沛县,归泗水郡管辖。刘邦的父亲叫刘煓,祖父叫刘仁,曾祖父叫刘清。刘清曾是魏国大夫,封丰邑,号丰公。刘清生子刘荣又名仁,刘仁时迁丰邑居住,称丰公,刘仁就成了彭城郡刘氏始祖。刘仁生子刘煓,从刘煓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半鸡蹴鞠看,也算家里曾阔过的人,只不过到刘煓时家道已衰落到与屠贩为伍的地步,为农为业的平民,不过还有些纨绔习气,但也算热爱生命,贪于玩乐之人吧。有这样的父亲,儿子刘邦无疑会有一个正常家庭温暖。
当年的丰邑之地曾是宋国领土,后来归了齐,又归了楚,最后归于魏。魏国在大梁被秦攻陷后曾迁于丰邑,这丰邑也算得上魏之陪都。所以刘邦祖孙几代,虽有魏国原籍,但后来是哪国人已很模糊,所以现为楚人的刘邦没有太强的国家归属感。
就整个童年来说,赢政的童年快乐不会比刘邦多。
赢政没有兄弟姐妹,而刘邦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加上父亲就爱喝酒蹴鞠,哥几个被父亲带着玩当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不会对哥几个有太多约束。所以那时在丰邑的刘邦要比在邯郸的赢政快乐。能想来赢政自记事起,可能就开始读书了,开始听父亲异人讲述秦国的艰难历史,让小小的赢政有种家国使命的种子在心里埋下。相对来说刘煓老人不会给那几个兄弟以什么更沉重的人生教导。
但就赢政的一生而言,虽然童年虽然有些残破,却可能是他这一生中最有温情的岁月。父亲异人,母亲赵姬,会一天到晚政儿政儿的叫着,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偶尔也会陪他到郊外或邯郸的集市上逛逛,给他也买一个属于孩童的玩具。兴奋的小赢政会高兴的叫爹或娘,一路小跑着去追逐那玩具,或被爹和娘托着小手,走在邯郸的大街上,看着万家灯火,说着那个自己还没有去过的咸阳老家。
但父亲还要为自己的人生奔波,不会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赢政身上,特别是父亲偷偷回到咸阳后,就只有自己与母亲相依为命。而门外是自己国家的数万秦军正在攻打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赵国人对自己母子的威胁就越来越甚。
在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在那种受母亲保护的日子里,小赢政已能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人生的不同,在这种不同里他知道自己的舞台在那个从未去过的咸阳,自己是属于那个地方的。赢政那种从小慢慢而有的家国归属感是在丰邑小城蹴鞠玩耍,四处游逛的刘邦所不能体会的。
刘邦与小伙伴卢绾的快乐是今天能吃到什么好吃的,读书偷懒还能不让老师责罚国,蹴鞠能不能赢了哥哥和周围的伙伴,今天又会有什么新奇的发现,找到一个好玩的去处,在外惹了事怎么能蒙混过关。所谓家国前途,天下变化,不太会是他关心和思考的事。
在还是童年时,赢政与刘邦就由于人生境遇的不同,而有了人生的差异。一个在一点一点地体会着家国情怀,一个沉浸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快乐。公元前251年,9岁的赢政踏上了回家路,也彻底结束了一个孩子的童年时光,而6岁的刘邦,还对大自然的各种奇妙充满兴趣。
回到咸阳的小赢政还没有完全熟悉这个被称为故乡的,家的咸阳城,没有搞清爷爷和几个奶奶的关系,没有认识全自己的伯伯叔叔及堂兄堂弟们,就接连不断地面对各种死亡,先是那个只听说过的祖父的死亡,然后是叫爷爷的那个人的死亡,接着是自己父亲的死亡。丧衣脱了又穿,穿了又脱,到不同的坟墓已去过几回,要不断地守灵守丧,生活以它剧烈的变化碾过童年时的最后四年。
公元前247年,十三岁的赢政坐在了那个爷爷和父亲曾坐过的椅子上,接受大家的朝贺。虽然他未必完全清楚,但他至少在心里知道他成为这个自己还陌生的,还不熟悉的国家之王。这是自己的国,自己的家,自己的一切。更在心中知道,他不再属于某个个人,只属于这个国家了,自己也不再是少年。
所以,在十岁的刘邦还可与伙伴耍赖,向父母撒气,那种充满好奇与好动的少年生涯才刚刚开始,大把的快乐还在等着自己时,赢政已知道自己不能再哭,不能再任性,不能再要什么玩具。而且要在一个没有父亲,也没有兄弟姐妹,有的只是那个当年在邯郸就照顾一家人的吕不韦和母亲时,怎么去做好这个王。
此时的赢政与刘邦,放在庄子的眼中,一个就如庙堂上的供物,一个就如泥水里的乌龟。一个有的只是束缚与忍耐,一个有的却是自由与快乐。
做了国王的小赢政,不会感到太多的快乐,有的只是无处不在的约束与规矩,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了解这个自己还陌生的国家,从北地到巴蜀,从西戎到洛阳,从先祖非子到称霸的祖爷秦穆公,还有包括商君书在内的各种书籍。也要不断地听从母亲,特别是仲父吕不韦的教导,要坐在那大位上听大臣们的陈述与辩论,听母亲与仲父的各种建议与裁决,认识各个不同的大将,听他们不断地出征与打仗的汇报,为那种离自己很远又很近的胜利与失败而变换心情。
那不应是一个少年的生活,但赢政要把这一切抗起来。
而且他只是名义上的王,很多事情不让他参与,而决于仲父吕不韦。本来还有母亲赵姬,可这个母亲已让自己难以体会到亲情,有的只是他与仲父吕不韦的私情,有的只是关于她与一个叫嫪毐的阴人的闲话。
二、青年
十年漫长的岁月,对赢政来说并不是十分快乐的日子,在度过了一个压抑的少年期后,他迎来的自己的青年时期。这个青年期以公元前238年在雍州王宫加冠亲政为始,然而从开始就注定他的青春期是一个血与腥飞的生活。
他用了三年时间才迎来属于自己的赢政时代,亲政后他平定母后的面首嫪毐叛乱,置母后于雍州,罢免丞相吕不韦清除吕氏势力,直至公元前235年吕不韦饮鸩而死。其间又参杂着对嫪毐三族剿灭,对相关党羽车裂灭宗,杀母后与嫪毐所生二子,杀敢为母后事谏者二十七臣,听茅焦言而往迎王后于咸阳,下逐客令又除逐客令,娶楚女为夫人,派兵攻赵,除掉罢相位后仍宾客往请之的吕不韦。而天不遂人愿,寒有关中百姓冻死,旱而三月不雨,天下凋枯。亲政后,没有一日空闲,没有一日无事。
然而真正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公元前234年,伐赵,赵以李牧为将,秦师败绩。公元前233年,韩请为藩臣,得韩非失韩非。公元前232年大兴师伐赵,遇李牧而还。公元前231年,取韩南阳,天下地震。公元前230年灭韩,华阳太后死又大丧。公元前229年,伐赵又遇李牧,无奈使反间计,赵人除李牧。公元前228年终于克邯郸,虏赵王,杀当年与母家有仇怨者,母后赵姬死,又大丧。公元前227年,被燕太子丹所派刺客荆轲刺杀,尽失其度,怒而伐燕大破之。公元前226年出兵伐燕与代。公元前225年,引水淹在梁,灭魏,出兵伐楚败,丧兵二十万。公元前224年以王翦伐楚大胜。公元前223年,终灭楚国。公元前222年,大兴兵攻辽东,终灭燕与代。公元前221年,以计诱降齐国,六国一统。到这时赢政可能长长吐出一口气,那种由祖先们交给的使命算是完成了,但交给的重担却还难以卸下。
赢政时年三十有八。这就是赢政的青年时代,前几年为稳定政局,大杀四方,后十多年基本每年有战,一仗接一仗的打,一国接一国的灭。选将,用兵,后勤粮草,克城安民,用计反间无不劳心劳力,费尽周折。
在赢政如此为掌握政权,一统天下而不辞劳苦时,刘邦在干什么?
此时的刘邦还在老家丰邑过着自己的浪子生活,赢政丰富而剧烈变化的生活对于刘邦来说,既不知,也不觉得有什么。当时天下的王很多,公子登位的事每年都有,国灭的事也随时发生,但这一切对于一个平民的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当然赢政更不知在遥远的楚国北境丰邑有这么一个浪子,过着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当赢政亲政时,刘邦也算成年,成年后的刘邦没有走向一个平民子弟的正常道路,而是走上了一条江湖路。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爱生产,也就是不爱干什么农活,不爱干农活也主没有什么太正当的职业。没有正当职业也就没有成家,也就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没走那条十亩地一头年,老婆孩子热坑头的生活。终是成年了,不能总是蹴鞠喝酒,总要干点什么,不说什么雄心壮志,至少要打发好时光。那他干什么?
浸染了魏楚风气的刘邦,继承了父辈们乐善好施,不拘小节,洒脱豁达的一面,除与从小长大的卢绾一起学习郊游外,也曾西行到自己仰慕的信陵君的故国魏国等地游历。并与曾是信陵君的门客张耳结交。更因自己经常惹事吃官司,而与当地名吏萧何与曹参有交情,当然也有一批如屠夫樊哙式的把兄弟。所以刘邦虽还是一介平民,但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圈子和世界。在他于魏楚之地四处结交朋友,放事斗狠,不断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时,赢政已大举东出,踏上一统天下之路。
韩国灭了,魏国灭了,赵燕灭了,楚国灭了,齐国灭了。每灭一国这些事就会成为刘邦与朋友们聊天时的谈资,天下大事看来要归于秦了。在秦国不断东进中,刘邦当是听到了关于秦王政的一些传说,在心中也记下这个让人人谈虎色变的名字。
可面对这样天下归秦的大势,纵然心中有番豪情,也只能面对秦国的一统天下现实,而在秦国设立的泗水郡要招聘亭长时,在萧何等人的帮助下,通过考核让自己成为秦吏。是啊,多大的志向也要压下来,何况天下都让秦国统一了,还能有什么志向呢?包括张耳在内的各国豪杰都被秦兵四处追剿,隐姓埋名,自己又能如何?今后的人生道路看来要由这个小亭长一步步地向前了。
所以在赢政东出一统天下,节节胜利之时,于赢政是胸中的豪情越来越高涨,而于刘邦则是心中的豪情越来越压抑。
真的是一个人的荒原是另一个人的殿堂。
三、女人
江山与美人常用来比喻一个男人的两种不同追求。在这里女人指的就是一种生活,于功业而言,赢政是达到人生的顶峰,那么于女人于生活他与刘邦又是怎么样的不同,在这种不同中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取舍与遗憾?
古人本结婚早,何况还是君王,但赢政不只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多少亲情,对女人他似也没有多大兴趣。在他的意识里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从历史看,他有二十几个儿子,十几位女儿,后宫也有不少女人,可属于赢政的女人却没有一个留有名字,儿子也只有四人有名字,长子扶苏,第十八子胡亥,还有公子将闾和公子高,女儿只有一位叫赢阴嫚的留下名字。但大多的孩子和他的女人一样被尘埃带走。
在赢政可以怀春的年纪,在他可以恋爱的年纪,在他可以有许多女人的时候,没有一个女人引起他强烈的情感共鸣,他是史上唯一没有立后的皇帝,没有与女人有点故事的皇帝。即使后来亲政,统一六国成为天下至尊,他仍然对女人有种不信任。后人更多的把其间的原因归于母亲赵姬的影响。不论真实情况如何,自回到咸阳,进行权力中心后,母亲先与吕不韦有私情,后与吕不韦进献的嫪毐有私情,母亲居然还与嫪毐给赢政生了两个弟弟。这不只夺去了与母亲间的人伦亲情,也让赢政对女人有了更多负面看法。
所以在当王的日子里,他不能玩耍,他没有童年、没有兄弟亲情,母子天伦,也没有爱情与夫妻深情,也少见父子情深,他最爱的是少子胡亥,从后来胡亥的表现,也没把这个父亲当好。当然在他的生活里更没有声色犬马,文艺爱好,有守规矩,学习和忍耐,然后就是那种从小在心中埋下的家国使命,这些东西成为统治他内心世界的最强力量,其他影响这一使命完成的人都要靠边,包括女人。
因为在赢政的脑海中没有个人生活,有的只是国家与使命,那无疑是一个压抑的人生,是一个帝王的人生,却不是一个人的正常人生。
而与赢政相对的刘邦,没有那些功业与使命,他有的只是生活,当然这生活中离不开女人,而且他一生与女人纠缠不清。首先他有陪他到老的父母,特别是父亲刘煓还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而且他一直陪儿子到老。刘邦更有自己的2位兄弟,1个姐姐,10个侄子,而且刘邦都特别善待他们。于女人,刘邦就更不少,史书上记载的与他有关的女人就有8个,还有8个儿子一个女儿。
在这些女人中,早年在他还被人看成一个混混时就跟随他的曹寡妇,什么也不图的就跟随着,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刘肥。再就是他的正妻吕雉,这女人虽不是刘邦最爱,可她陪着刘邦走完了最为艰险的创业路,再就是刘邦最喜欢的戚夫人,还有管夫人、赵子儿,薄姬,石美人等。在这些女人中,有自己的初恋,有自己的正妻,有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就情感的表达而言,刘邦无疑是一个正常人的表现。
与女人关系的正常,有各方亲情的浸润,刘邦自然是在一个正常的人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所以他在心理上就有着最为正常的表现,包括他好色这些缺点也与常人相似。这种正常表现在后来的帝王生涯上,就有着与赢政不同的风格,这种不同根植于不同的人生经历,更根植于正常的人伦关系,特别是与女人的关系。
一个男人,特别是一个帝王与女人的关系基本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他的内心世界。赢政把这一切与自己割裂了,让自己成为那个真正的孤独者。
四、公元前210年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10年,赢政50岁,刘邦47岁。
这一年,赢政从咸阳了出发向东,开始他人生最后一次巡游。刘邦从沛县出发向西,开始他又一次押送刑犯赴骊山为赢政修建陵墓。两个路线不会有交集,赢政不会考虑那些为自己修建陵墓的人会是谁。但刘邦会想这个活人为了自己死后就已开始折腾万民。
他们还是有交集的,那是几年前的事情。刘邦做了亭长后虽谈不上有什么权力,但有了一个官家身份,虽好做各种事情,以增长那种江湖势力,但作为一个秦朝的小吏,还是要为这台机器而费心,比如押送人员去服劳役。那交集就在一次押送中出现。在押送劳徒去咸阳的途中,正好碰到赢政巡游天下路过,在远处看着装饰精美华丽的马车,众人簇拥的威风样子,脱口而出了那句名言:大丈夫当如此耳。这可能就是刘邦表达自己志向最为直接的一次吧!也是他与赢政距离最近的一次人生交集。赢政没有想到自己做一个皇帝的威仪,会给刘邦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这个印象也在反过来影响着秦帝国的命运。
不过那时的刘邦知道要跨越一个亭长与皇帝之间的距离几乎是不可能的。如同刘邦不知道公元前210年这次押送对命运的改变。
当然,赢政也没有想到这会是他人生的一次谢幕出巡,虽然公元前211年已有不少凶兆出现,但赢政不会相信,自己开创的万世基业会如此凋落。此时,赢政的一生功业已经圆满,在活着时就知道自己已留名史册,会被后世数千年来不断评说。不说别的功业,单自己的陵墓及为陵墓守护的陶俑就会在将来成为一个传奇。虽然赢政渴望长生不老,想更多的创造些人间奇迹,可即使现在死去也会无憾的,就自己一生而言,赢政觉得他没有给赢氏祖先丢脸。
刘邦更没有想到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押送。刘邦押送役徒从上路就不顺,不断有役徒逃走,后来还遇上天雨,逃走的人就更多。以这样的情况,抓不回逃走的役徒,不能按时押送到骊山,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轻则这个亭长做不成了,重则这条小命就结束了。既然坚持走到骊山没有什么好结果,不如干脆把大家全放了,自己也逃走。可这些役徒到哪里去,自己又往何处逃?
最后的结果是十几个役徒愿意不论是福是祸的跟随他,那种豪情在这时起了作用,于是刘邦带着众人夜醉斩白蛇逃匿到了芒砀山,这算是彻底脱离了秦廷。这就如我们要离开体制一样,是要有勇气的。
离开秦廷以后怎么办?常说人生有三条路,一是投靠朝廷,一是占山为王,一是草木一生。离开秦廷就是不再投靠朝廷了,那么剩下的两条路就是占山为王和草木一生,于刘邦的性格自然不愿草木一生,可占山为王就会面临着朝廷的剿杀丧命。
公元前210年,刘邦的人生陷于一个危局,何以往是道大难题,刘邦没想到把自己逼到这地步,不过现在只能是据芒砀山以待变。后面的命运如何不可得知。
此是地,赢政出巡转了一圈后,上会稽,祭大禹,望大海,把他的南国疆域又看了一眼,并立石颂德。只没有想北上齐鲁后,会在平原津得病,更没想到会在沙丘暴亡。在赢政的心中,还有巴蜀未去,岭南不至,帝国还有许多事没有料理好,更没有把接班人培养好,自己这突然去,就留下一个充满变数的身后世界。
两人都没有想到公元前210年,会是赢政的结束,刘邦的开始的一个年份。
一个是命运的不可知,一个是身后变局不可知,两个不可知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命运的巨大转换。在那个赢政离去留下的充满变数的世界中,刘邦浮出水面,由沛公而汉王,而大汉天子,让统一了的天下在分裂几年后又重新得以统一。
统一是赢政的使命,他从来到世间,没有其他的人间快乐,有的就是强秦一统的使命,这使命完成了他也就悄然而去。但统一不是简单的把一群人集合起来就完了,而要整合成一个有机会的整体,还需要做很多事情,这个把大家整合的使命就留给了刘邦来完成。
他的交接棒就是在公元前210年完成的。
五、皇帝
公元前221年,赢政初定天下,更号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朕,除谥法,自号始皇帝,秦朝以水为德,尚黑,更民为黔首。不封诸子,而行郡县,分天下三十有六郡,收天下兵器以销,齐天下法度、衡、石、尺。迁六国后人豪杰于咸阳。
公元前220年出巡陇西、北地。治驰道于天下。公元前219年出巡泰山,临东海,作瑯琊台,派人以求长生,渡淮水,至衡山,以伐湘山竹。公元前218年出巡东游,博浪沙遇刺,大索天下十日。登之罘,经琅琊,经上党。公元前216年在全国开始“使黔首自实田”即让百姓报告自己占有的土地,确认百姓对土地的私有,进行全国土地和赋税改革。公元前215年出巡北边,因卢生自海还有书云:亡秦者胡也,故派蒙恬发兵三十万,北伐匈奴,修筑长城。发兵岭南,略取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迁五十万民到岭南与越杂处。公元前214年焚书,公元前212年修阿房宫,坑儒,使长子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公元前211年有陨石落于东郡,有刻石曰:始皇死而地分。赢政怒而杀掉陨石附近所有人。
公元前210年出巡,左丞相李斯,中车俯令赵高,最爱子胡亥跟随,后于沙丘暴灭亡,赵李两人与胡亥行沙丘之变,赐死扶苏,胡亥袭位,九月葬赢政于骊山,杀蒙氏兄弟。
这是赢政当上皇帝的最后十年所经历的事,几乎年年有事,难得消停,而且十年五次出巡,少则几月,多则年余,其间伐匈奴征南越,修直道筑长城,进行土地改革,还焚书坑儒,修阿房宫室,与谣言斗争。更是多次出巡东海,派人寻求长生之术。这个皇帝当的几乎没有一丝闲情逸事,全是斗争与安危,全是操劳与奔波。于赢政而言,就想他统一了的天下,能按他的想法得到整治,使统一大业千秋万代。
同样于公元前202年称帝的刘邦,不说前几年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操劳,当上皇帝时刘邦已是一个54岁的老人了,也没有因此过上太平日子。相反,在他剩余的岁月里,他人生的关键词仍然是忙碌。至尊之位,给他带来了无上的荣耀和权威,却并没有给他带来舒适安心的生活,仍然奔波在操劳的路上。
公元前202年, 称帝的当年,燕王臧荼起兵造反,刘邦“自将击之”。 公元前201年,称帝第二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不顾舟车劳顿,到洞庭湖一带,把韩信抓回了京城,为惩秦不封王之孤立,而封刘姓于天下。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和匈奴串通,据太原而谋反。刘邦带领大军“自往击之”,没想到反被匈奴大军围困于平城。公元前199年,刘邦又亲自带兵攻打韩王信,还差点在赵国被贯高等人谋害。公元前198年,贯高意图杀害刘邦的阴谋暴露,刘邦大兴刑狱,杀了很多人。 公元前197年陈豨造反,刘邦又不得不“自往击之”,老爹刘太公死后,还要守丧。公元前196年, 刘邦依然在出差,攻打陈豨的残余势力,还杀了韩信、彭越。淮南王黥布又起兵造反。 于是公元前195年,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想让太子领兵去平定黥布,但是所有人都说太子不行,还得皇帝自己上,于是他又一次长途跋涉“自往击之”。
赢政当上皇帝的十年继续着人生的奔波,刘邦当上皇帝的八年同样没有一年不在人生的奔波中。赢政奔波是想让他的统一大业能千秋万代,刘邦的奔波是想让他对天下的整合能不再破洞百出,也想让赢政统一的天下不再分裂。
两个皇帝辛劳的接力赛让人生总处在一种奔波中。让人不得不感慨,即使是皇帝,也逃不过人间诸事的辛劳。
打败黥布之后,刘邦顺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沛县。
这刘邦在重整山河,当了皇帝后回到故乡的,高兴的他召集了沛县的父老子弟纵酒作乐,还自写自唱了一首诗,这就是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豪迈气概后有着一个帝王的辛酸,何时“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叫我才能歇歇呢?
赢政没有自己的喜欢的女人,是一种人生的孤苦,人生的突然离世,更让他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安排后事,他最信任的两个人和他最爱的儿子都背叛了他,杀死他的骨肉,杀死秦氏一脉的所有兄弟姐妹,让历五百年才有的赢氏基业倾刻间化为乌有。刘邦有自己喜欢的女人戚夫人,可也无法满足女人想让自己儿子刘如意作太子的愿望。最后只能对心爱的女人说,我本来想行废立之事,可太子羽翼已成,已经动不了。吕后就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不禁大哭,刘邦心里也难受,身为皇帝,连心爱女人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刘邦死后,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人彘,刘如意也被吕后毒死。
但从小在沛县长大的刘邦,对这块小小的土地有着深情,在他与父老纵酒作乐后要离开时,还是发生了感人的一幕,沛县万人空巷,所有人都赶来敬献牛、酒等礼物。刘邦看到之后很是感动,于是又停下来,搭起帐篷,和众人痛饮了三日。
这三日足可抵挡一生的辛劳与不如意。只从小在宫廷长大的赢政,连一块最熟悉的土地都没有,更难有最亲的乡民让他可以与他们痛饮而醉。
但刘邦没有忘记赢政,大汉建立后,他派二十户人家为赢政守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