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是一片革命的热土,1928年著名的“湘南起义”发生在郴州,很多开国名将都是从湘南起义和郴州走出去,他们都是谁呢?都留下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湘南起义在郴州大地种下了一片红色的种子,并在郴州开花结果,其中黄克诚大将和邓华将军、萧克将军和朱良才上将、以及曹里怀和萧新槐等开国名将,都是从湘南起义走出来的名将。
黄克诚大将和开国上将邓华都是重情重义的将军。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彭总遭遇到错误的批判,黄克诚和邓华两位将军顶住压力为彭总仗义执言,为彭总说话。事后黄克诚将军和邓华将军因为替彭总仗义执言而遭遇到错误的批判,但是两位将军无怨无悔。
黄克诚将军是郴州永兴县人,而邓华上将则是郴州市北湖区人。
庐山会议后,黄克诚将军因替彭总说话而遭遇到错误的批判,黄克诚将军也由解放军总参谋长被撤职。在那段时间里黄克诚将军满脑子还是在挂念彭总的安危,曾经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对于彭总的想念:
久共息难真难忘,不思量,又思量。山水相隔,无从话短长。两地关怀当一样,太行顶,峨眉岗。宛当年,上战场。奔走呼号,声震山河壮。富国强兵愿以偿,且共勉,莫忧伤。
这首词字里行间寄托了黄克诚将军对彭总真挚的思念,可惜在这首词公开发表之时,彭总早已离开人间。晚年黄克诚将军复出工作后,在本职工作中干得很出色。
邓华上将也在庐山会议上为彭总仗义执言,由沈阳军区司令员直接降为四川省的副省长。60年代中彭总也被下放到成都,这么多年以来彭总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邓华,去看望邓华。因彭总不想再连累邓华,就趁着一个雨后的傍晚去看望他,只是在邓华家门口远远看了一眼邓华,留下一句话:邓华这些年老了许多,都是因为我拖累他。并嘱咐自己的警卫参谋景希珍:以后一定要把自己亲手为邓华买的打火机送给他。
1978年彭总平反后,景希珍把这把打火机交给邓华,当邓华看见这把打火机,睹物思人想到彭总,因为身体原因而戒烟多时的邓华,再次拿起香烟用彭总送给他的打火机点燃香烟。
提到从湖南郴州走出来的将领,自然少不了萧克上将,萧克是湖南郴州嘉禾人,萧克上将也是一位资历很高的上将。
此外萧克上将也是一位“作家将军”和“百岁上将”。萧克将军于1937年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浴血罗霄》,到1939年萧克将军利用战争年代的业余时间写出了长达40万多字的文学作品,在随后岁月中将军对这篇文字作品进行3次大修改和多次小修改。并在1988年首次出版,《浴血罗霄》以罗霄山脉为创作背景,用真实和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反映了罗霄纵队在这片土地中浴血奋战的故事,非常具有文学和历史价值。
1991年萧克所著的文学作品《浴血罗霄》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多年以来萧克将军还创作出《萧克回忆录》《南昌起义》等文学作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将军作家”。同时萧克将军也是一位“百岁将星”,萧克将军活了102岁。
朱良才上将也是从湘南起义走出来的名将,朱良才将军是郴州汝城县人,曾经我们在小学时期学得课文《朱德的扁担》就是朱良才上将撰写的。朱良才将军曾经在黄洋界保卫战中表现出色,镇定自若指挥红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1955年在开国将军大授衔中,朱良才将军被授予开国上将,同年担任北京军区政委。
曹里怀中将是郴州资兴县人,也是从湘南起义中走出来的将军。他是黄埔军校的落榜生,却在解放战争中打赢了许多国民党军方面的黄埔高材生,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的首任军长,47军的前身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东野第十纵队,并在黑山阻击战中一战成名。后来曹里怀将军率领47军参加过抗美援朝。
1949年,曹里怀率领47军解放家乡,在回乡的过程中,他竟然发现母亲眼睛已经瞎了,竟然以乞讨为生。曹里怀一把扶起母亲,抱着母亲痛哭。原来这么多年以来,曹里怀母亲因为太想儿子的缘故而哭瞎双眼,后来又因为家庭变故只能以乞讨为生,想起这么多年以来,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曹里怀将军再次抱起母亲哭了起来。后来曹里怀将军随47军开赴湘西剿匪。
1955年曹里怀将军当上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同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家乡人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感到很高兴,纷纷表示要给曹里怀中将故居翻新扩建,但是被曹里怀将军果断拒绝。
来自湖南郴州的开国名将,除了上述几位将军,还有像肖新槐中将,肖新槐是湖南郴州宜章人,也是从湘南起义中走出来的将军。1953年春节时期,宜章县长代表全县人民来看肖新槐将军,特意带来两瓶酒和一只鸡,将军见状后一定要给钱,并表示我们解放军将领是为天下贫苦百姓打天下和百姓服务,不能收百姓送来的东西,不能因此搞特殊化。肖新槐将军的清廉表现给宜章县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郴州这片革命沃土中走出无数位开国名将,例如本文所提及到的黄克诚大将、邓华上将和萧克上将、朱良才上将,以及曹里怀中将和肖新槐中将等,还有李涛上将(郴州汝城),欧阳毅中将(郴州宜章)和唐天际中将(郴州安仁县人)。各位知道还有来自郴州的开国名将,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