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夏商周这三个朝代国祚都是非常久远的,甚至达到了近八百年之久。为什么他们的历程能够经过那么久远呢?这恐怕得益于他们那时的人们在一个比较松散的类似于联盟性质的组织里,有部落联盟,有诸侯联盟,更有国与国之间的联盟关系,用以维系大朝的存在,有形式上的,有名誉上的,亦有宗亲近族之间存在的必要,国政上前期是兄终弟及,后期是父死子继,兄弟分封,功臣授爵,然后是荫及子孙后代,即所谓的万代万年呢!这样的部落与国家政治体制的运行就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国体的基本架构,稳定是首要的,行远是必要的,历史上夏商周都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有效的运行,只是他们在国家方略的运行中不断发展中适时调整、改造,用以维护他们王坐的长治久安,几百年的国祚着实让夏商周的统治者享尽了王炸的生活感受,泱泱大观的中华文化也随着历史的进程走向了文明之路。华夏之巅。
一夏朝,时间大体上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在《史记》中有记载统计夏朝历经14代,17位帝王,国祚471年。夏朝基本上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联盟之中,即原始又松散的生活在中原一带,这样的国祚现在看来似有一些象征性的部落之间的联合而已,然后形成大的部落族群出现强大的力量以夏传代而来。历史上以夏朝定夺,部落最强大,因为夏朝确实他有明确的传承人脉,从夏禹一直传到帝桀,历经471年,这是有明确记载的历史。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商朝维系国祚的基本条件明显的是宗亲近族,有了这样的组织结构他的国祚就有稳定的基本条件。
三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或曰迁都)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咸阳)。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天下共主这样的旗号就很明白无误的告诉了分封的诸侯国周是你们的主人,你们的君王,谁背叛了周天下共诛之,这样的用意意在强力维护周朝的国祚,国家才会久远。周王朝也是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八百年的国祚着实让周朝的德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灿烂辉煌,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