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了,从他的身世到后来窃权乱政的动机,都是颇有争议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一身的学识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他精通刑法和书法,也正因为赵高的这两点才能,让他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与赏识。
当时秦灭六国,想要刺杀秦始皇的六国遗老数不胜数,因此中车府令这个官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赵高被秦始皇亲自任命担任此位,可想而知秦始皇对他的信任。
后来为了袒护赵高,秦始皇还不惜破坏法律。不仅如此,秦王嬴政还让赵高做了胡亥的师傅,传授胡亥审案断狱之术,而胡亥也对赵高言听计从。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最后一次东巡时,赵高也作为心腹宠臣伴驾同行。所以,可见秦始皇对赵高的确很器重。
可是赵高是怎么回报秦始皇的呢?年过半百的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倒,面对一天天加重的病情,秦始皇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了,当即找来了兼管皇帝符玺的赵高商讨立储之事。按照秦始皇的原意应该是将皇位传位于自己的大儿子扶苏,但赵高素来与扶苏不合,为了保住自己未来的荣华富贵,赵高便与丞相李斯沆瀣一气,私下里更改遗诏拥立了胡亥做皇帝。不仅如此还特地炮制了一份诏书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以及亲信蒙恬自裁。
胡亥自从登上了皇位以后,一直贪玩享乐,对于国家的治理早已抛之脑后。而胡亥几乎是对赵高言听计从,这也使得赵高掌握了大秦的朝野大事。为了稳固胡亥的皇位,他鼓动胡亥下令杀了自己的十个兄弟和十二个公主,这样嬴政家族里能说话的就只有一个了。
随着权力的日渐增长,赵高的野心也在随之上升,将目光放到了丞相的位置上,因此除去丞相李斯就成为了他的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由于秦始皇先后修建长城和秦始皇陵,加上胡亥修建阿房宫,无期限的奴役使百姓苦不堪言。于是陈胜、吴广率先带领民众进行起义,而其他旧势力也在背后为其助力,全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民加入到起义的队伍当中。如此巨大的压力使得秦朝本不够稳固的根基引发了极大的震动,丞相李斯也在为此费尽心思。
丞相李斯建议胡亥暂停阿房宫的工程,引起胡亥的极大不满,而此时的李斯之子李由为三川郡郡守,是咸阳东面的屏障。赵高趁机诬陷李由通敌,杀了李斯,自立为丞相。
赵高的内心全然没有对于百姓的怜悯,他的内心只有权力、金钱和利益。自从坐上了丞相之位,也渐渐地对胡亥没有了往日的尊敬,朝堂上下的诸臣也因担心赵高的迫害纷纷拥护赵高。
此时的宫外战火纷飞,面对项羽刘邦军队的猛烈攻势,咸阳城岌岌可危,可此时的赵高却密谋起了夺权篡位之事,发动了望夷宫之变,强迫秦二世自杀。
公元前207年,赵高改立秦王子婴(即秦始皇庶长子)为帝。而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最终在斋戒的宫室里用剑刺死了毫无准备的赵高。
至此,这个复杂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赵高也走完了他的一生,他在秦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影响了秦朝的命运。至于秦始皇死后赵高的一系列变化,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或许赵高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动机,或许他是被各种因素所驱使,或许他只是在顺应历史的潮流。反正我读完大秦帝国的时候,真的是为秦王朝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