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假如崇祯南迁,吴三桂敢入关吗?多尔衮敢迁都吗?
创始人
2025-07-07 13:32:57
0

1644年,是中国农历干支纪年的甲申年。这一年对于明朝最高统治者崇祯帝而言,却面临着大厦将倾的危局:内有席卷中原大地威逼京师而来的大顺军,外有关外八旗铁骑虎视眈眈时刻伺机南下,在挽救时局危亡的举措中,南迁之议从酝酿到被迫停止,历时两个月之久而终未付诸实施。所谓南迁之议,即是将首都由北京迁回南京以摆脱危局、徐图恢复的应急方案。

南迁之事率先由崇祯提出,缘由清军再次入塞。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清军分道入塞,沿途大肆掳掠。于次年四月北归时,共掠府州县88,俘口37万,牛马100万头,金1万斤,银220万两,珍宝缎匹8万余。清军北归时,其声势震动京师,仓促中崇祯召周延儒督师御敌。由于天启懿安皇后张氏以死反对,故暂作罢。这次南迁胎死腹中,却已显示出崇祯对于京师能否保全已有疑虑。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改元大顺,遣兵东渡入晋,志在灭明。形势危急,明廷再起南迁之议。此时右庶子李明睿等奏请南迁,崇祯单独召见李明睿曰:“朕有此志久矣,但言臣不从,奈何!”此正说明崇祯急欲南迁。鉴于李明睿职微官卑,崇祯想利用内阁六部重臣来支持自己,以免独自承受放弃祖宗陵寝的罪名。十九日上朝时,他对诸大臣痛哭流涕地表示“朕愿督师,以决一战,即身死沙场亦所不顾”,但言官只是争相表示愿代帝出征,却无人出来提议南迁,事情又搁置下来。

之后,山西全境瓦解,崇祯下罪己诏,此时驸马巩永固力谏南迁,建议皇帝迁往南京以图中兴,留阁臣辅佐东宫守卫北京,遭到内阁和言官的坚决反对,甚至斥南迁之议为“邪说”,碍于廷议沸扬,不得不又将南迁之议搁置;随着形势进一步岌岌可危,左都御使李邦华又上书崇祯南迁,提出皇上南迁和太子监抚南京两个方案,但响应者寥寥无几。

三月初,由于议未决,南迁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虽然仍有人提起以太子监国南京,但言官立即表示反对:“幸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备注:唐肃宗,唐玄宗第三子,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这一指斥令倡太子南迁诸人瞠目结舌,不复敢言,众人皆默然不语,崇祯于是叹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耳。”遂拂袖起。三月十七日,大顺军已兵临城下。崇祯易服混杂于内阉中欲出京城竟不得出。不得不复回内苑缢死万岁山。

在公元1644年那个短暂的历史瞬间,崇祯一念之差,未能坚持“南迁”,改变了中国今后数百年的历史。明末三足鼎立(明朝、农军和后金)的局面崩盘,明朝尽管在三股势力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北伐中原或许暂时不能,但绝对可以划江而治。崇祯帝的地位是任何一个朱姓藩王都无法相提并论的。有他在台上主持大局,无论是坐镇南京传檄天下,还是与满清进行和战周旋,都不致使明朝陷入被动。由于崇祯,包括太子这个神经中枢自我毁坏,余下力量分散,所谓群龙无首,内部先自残破——吴三桂献关降清;成为他人板上之肉——多尔衮迁都北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据统计,整个解放战争,蒋介石身边的高级将领起义者多达两百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兵团级别的高级将领。 这么...
原创 陕...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完成!根据资料记载,三大主力会师之时...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刘家梁红山... 近日,刘家梁遗址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团结村启动。作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中国...
原创 刘... 刘章当着吕后的面,不仅讽刺吕氏,还杀了吕家的一个人。 但是吕后的反应居然是“默然”“因罢”,既没有责...
原创 1... 1955年,叶剑英元帅代表中央军委赴广州主持中南军区将官授衔仪式。 在检查授衔人员名单时,他发现“方...
原创 埃... 前言: 当我们仰望埃及金字塔的雄伟身影时,是否曾想过在那遥远的年代,地球另一端的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什...
原创 跟... 跟赵云打,输了不是被人小看,而是脑袋都没有了?关羽呢? 一个国家分三个国家征战,谁统一就是皇帝,大家...
原创 毛...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理论家。在革命时期,毛主席仪态洞若观火的洞察力曾无数次看清未...
原创 粟... 粟司令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展拳脚,用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与四野首长林总并称我军“战神”。...
原创 敌... 敌将:我有五千人马,你们呢?小兵:不过百人!敌将:我投降行吗 说道大唐盛世,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国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