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29日,北京的机场里迎来两位特别的乘客,他们是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与丈夫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简称“朱莉”“戴维”)。
朱莉,是尼克松夫妇的第二个孩子。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宣誓就职成为美国总统时,朱莉就已经与当时大学时的男友戴维结婚。
朱莉性格外向,喜欢交友。1972年尼克松首度访华后,朱莉从父亲口中听到了许多来华的友好经历,领袖毛主席、周总理有着多么不俗的风采,听着这一切,不仅尼克松期待再次访华,他的女儿朱莉也心向往之。
终于在1975年,尼克松访华的三年后,朱莉与丈夫戴维来到北京,开启了他们的访华之旅。
朱莉来华之前,父亲尼克松还特意交给他一封亲笔信,虽然他自己没有来到中国,但希望女儿能代替自己,亲自转交给毛主席。
12月31日,是朱莉戴维夫妇抵京两日,当天晚上,两人洗漱妥当后准备休息,门外却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朱莉开门,对方声称自己是外交部礼宾司的工作人员,他为朱莉戴维带来一个重要的消息:“毛主席要见你们!”
朱莉、戴维一听毛主席要见他们,分外激动。二人赶紧换好衣服,乘车直奔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
等他们匆匆而来时,毛主席已经在等待他们,毛主席已经八十多岁了,还患有疾病,身体大不如前,非常虚弱。
毛主席要接见朱莉戴维夫妇,陪同在他身旁的还有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外交部长乔冠华。
看见朱莉戴维夫妇进来,毛主席被搀扶着艰难站起来,然后努力支撑着伸出手,与二人握手,热情迎接他们的到来。
毛主席接见他们的这一晚,是一个“跨年夜”。
他们坐在沙发上,朱莉近距离地端详着眼前这位慈祥和蔼的领袖,戴维的视线也紧紧盯住毛主席,毛主席感受到了,问戴维:“你在看什么?”
戴维回答:“我在看您的脸,您的前额很出色。”
毛主席笑着告诉朱莉戴维夫妇:“我是生了一幅大中华面孔。”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的脸,演戏最好,中国人什么戏都能演得,像美国戏、法国戏,因为我们的鼻子扁平,但是外国人可就做不到,他们不好演中国戏,因为他们的鼻子太高了,演中国戏的时候,又不能将鼻子砍去一截吧。”
毛主席的一番话直接将在场的大家都给逗笑了。
笑声之中,朱莉没有忘记父亲尼克松交给自己的使命,她拿出父亲的亲笔信,交到毛主席的手里,静静等毛主席读完。想到过去与尼克松的交往,毛主席告诉朱莉:“你现在坐的沙发,就是4年前你父亲坐的那张。”
朱莉赶紧环顾了一圈自己坐着的沙发,拍了拍沙发上的扶手,然后向毛主席提出一个请求:“主席,我想同戴维调换座位。”
毛主席点点头,戴维与朱莉都站起来,两人调换了座位。
而朱莉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让丈夫戴维也坐一下当年父亲尼克松坐过的位置,感受一下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座位。
朱莉与戴维过来时,还是1975年,就在他们畅谈之间,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地流转到1976年。
告别之前,毛主席还在向朱莉叮咛他对尼克松的关怀:“好好保养他的腿,他还说过要来爬长城,记得把我这句话转告给总统先生。”
戴维告诉毛主席:“我的岳父让我转告,希望能在美国见到您。”
毛主席笑笑,随即哀叹一声,他指了指自己虚弱的身体,感叹道:“恐怕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
毛主席抱病与朱莉戴维聊了很久很久,告别前,他握住两人的手,满怀希望地表示:“你们是年轻的,以后再到中国来吧,10年以后,它将是了不起的。”
朱莉与戴维意犹未尽地向毛主席道别,离开了中南海。他们终于见到了父亲口中的那位领袖毛主席,亲身感受了他不同凡俗的风采。
路上,微风吹过,朱莉问:“戴维,你对毛主席有什么印象?”
戴维认真回答一句:“十里之外,你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