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始祖熊匡生活在周武王之后的时代,或者说是周公在位到成王执政之间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吴熊是“文王爷”,英年早逝。这种“早死”的说法,极有可能是指周文王在生前就已经去世了。如果不是非正常死亡,那么武熊的年龄可能至少比周文王还要老,甚至比八十多岁的姜子牙还要老,比积累了很多经验的周公还要老。
如果武熊的这一假设成立,那么继武熊之后的熊离可能是与周文王、周武王同时代的人。也许熊荔枝与周文王几乎同龄。武熊是文王的师父。这个身份也许很符合吴熊的年龄,因为在远古时期,长辈们如果没有经历过风霜雨雪,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很难超越常人。周文王与熊骊同龄的假设成立,则熊骊比周武王年长。所以,在熊熊之后,作为王氏的皇后,熊丽并没有直接参与周武王的征商大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熊黎的地位级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高于周武王的。
熊力与周公等人是同辈。所以,俗话说“周公去楚”,当时在楚国接待周公的人应该是熊离及其继承者熊况。史书上有云:“成王执政时,人或讥讽周公,周公逃往楚国”。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关蔡之乱。管材也是周氏的嫡系后裔,因被封为太子,在殷商故里与纣王作战。后来武庚发动叛乱。这件事让周人非常愤怒,他们也从这次事件中得到了惨痛的教训。未来几年,正是册封诸侯的时候,周围都是直系亲属混杂,互相交叉、互相监督。
周公流亡南方楚国。更有可能的是,楚国还没有被周人分封。周公的离开,显然给南方的楚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准确的说,当时的楚人不叫楚人,而是叫荆人。桓雄之后,熊厉、熊匡两代更多地致力于开发南方事务。虽然他们仍然是周人的诸侯,但与桓雄相比,他们长期以来为周人服务的事情可能要少得多。北方周人的成就显然是当时这片土地上最大的事情。就算熊离和熊狂不知道,但他们也听说过。周公的到来,当然相当于在两代楚祖与周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熊离的辈分比周武王高,所以熊离之后,熊况的辈分就相当于周武王了。如此看来,熊狂与周公的辈分相同,更容易与周公建立友谊。周成王的亲政之路其实很漫长。在此期间,他经历了关蔡之乱、周公东征、成王亲政、周公出走、周公归周等,但周公死后,他又登基为王。周氏的势力,真正成为了天下的主宰。
周公的离开,更有可能是周成王与周公之间的权力斗争。但最终周成王太年轻,治国之道远不如周公,所以才迎来了周公的归来。周,两党在权力上达成了和谐的意见,这对于周人来说,也算是一件喜事重逢的事情。这一时期影响后世数千年的“周公出逃”的遗产正是楚国。
周公回到楚国后,由于在楚国受到的友好对待,以及与熊匡的真诚关系,周公对周成王说了很多好话。这就是后来的周成王“将熊邑交楚夷,赐其子田”的原因。这也可以看作是周公在熊乙疯狂之后对熊乙的善待。从此,楚国的篇章终于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