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二代权臣上位,基本凭的是从父亲手里继承权力,还有个别猴急的,等不及父亲去世,就和父亲争权乃至架空父亲,比如东晋的司马元显。
然而北魏有这么一位权臣,愣是在父亲在世的情况下自己成为了权一代。
小编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位的权臣之父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没有成为权一代,却成为了权一代的父亲?
当初北魏开国之君道武帝分封第三子拓跋熙为阳平王,第七子拓跋连为广平王,第八子拓跋黎为京兆王。拓跋连没有儿子。有一次太武帝想把绝嗣的世系都续上,就找了拓跋熙的次子拓跋浑,封为南平王,作为拓跋连的继承人。
作为拓跋连的胞弟,拓跋黎比较幸运,死后有儿子拓跋根(吐根)袭封,改封江阳王。但太武帝年间,拓跋根去世,没有儿子,江阳国绝了。
皇兴二年(468年),献文帝选择南平王拓跋浑的继承人拓跋飞龙的次子拓跋继作为江阳王嗣子。最适合出继到别家的,当然是那些排行老二,看起来没希望继承本宗的人。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默默排了辈分,拓跋浑和拓跋根是一辈,其实拓跋根虽然出自八房,年纪还比三房的拓跋浑要大。也就是说,拓跋继其实是拓跋根的堂侄孙,但他是去做嗣子,而不是做嗣孙,平地里长了一辈,也不知道会不会管自己的亲生父亲叫哥。
被选为嗣子的时候,拓跋继只有五岁,等到十八岁时才袭封江阳王,加平北将军,步入仕途。后来孝文帝推行汉化,拓跋姓改为元姓,所以拓跋继也就改叫元继了。
元继的故事真正开始的时候,他的祖父拓跋浑和父亲拓跋飞龙(拓跋霄)都已经去世,本宗的王位自有兄长元纂继承,元继既已继承了别家的门户,和本宗也没有了太多特别值得一书的往来。
孝文帝年间,元继历任内外显职,被除授使持节、安北将军、抚冥镇都大将,转都督柔玄、抚冥、怀荒三镇诸军事、镇北将军、柔玄镇大将;入为左卫将军,兼侍中,又兼中领军,留守洛阳;不久除授持节、平北将军,镇摄旧都平城。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高车酋帅袁纥的族人树者拥部民反叛,诏元继都督北讨诸军事,自怀、朔以东皆归他节度。元继上表认为如果全部追杀凶暴的高车乱党,会导致继续作乱,请求遣使斩杀罪首一人,其余慰喻,将悔悟者送去从军。孝文帝下诏准许,于是叛者归顺;元继又派人慰谕树者,本已叛逃入柔然的树者也后悔了,率部出降。
孝文帝觉得元继干得漂亮,看着侍臣说:“江阳实在足以大任。”他本欲亲征,亲自北巡到邺,结果看高车已全部投降,恒、朔安定,就班师了。
明明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元继却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因高车之叛频频上表请罪。孝文帝优诏开解。
元继中年丧妻,但这位姓什么都待考的王妃还是来得及为他生下一些子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在元继二十三岁时出生的嫡长子,江阳王世子元乂。丧母之际,元乂哀毁过礼,在元继劝说下才进食。
北魏宣武帝年间,元继被除授征虏将军、青州刺史。但这时候,他的人设开始崩坏了。他趁青州百姓饥饿,夺取民女作为家僮的妻妾,又以良人为婢女。转平北将军、恒州刺史,入为度支尚书。永平元年(508年),与国舅尚书令高肇、皇弟尚书仆射清河王元怿、尚书邢峦、李平等奏请规范枷、杖定制。
永平三年(510年),因为在青州的不法行为被正直的御史揪了出来,他被除名免官爵。
后来高肇作为大将军挂帅伐蜀,宣武帝又以元继为平东将军,镇遏徐、扬二州。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驾崩,高肇于是班师。
宣武帝死后,年幼的孝明帝继位。虽然高肇不仅是国舅,也是宣武帝遗孀高太后的叔父,但平时树敌太多,班师回朝后很快被众人设计杀死,高太后也失势被迫出家,孝明帝的生母胡太妃就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
而江阳王世子元乂的妻子,正是胡太后的妹妹胡玄辉。元乂因此得以接近权力中心,甚至在太后临朝以前,就让父亲元继官爵复原,加侍中、领军将军,又除授特进、骠骑将军。元继虽频繁上表辞让获准,但朝廷后又下诏恢复了他的官爵。特进崔光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让于元继,不果,还被舆论认为是矫饰。
元继与太傅元怿、皇堂叔曾祖司空尚书令任城王元澄、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元晖奏请重定律历;皇叔祖太师高阳王元雍、元怿、皇叔太保广平王元怀及门下八座上奏追论元继太和年间慰喻高车、安辑四镇之功,增邑一千五百户。元继又上表辞让,诏减户五百。灵太后数次与孝明帝驾幸元继府邸,置酒高会,班赐有加。黄门郎李肃随他们前来,但因为在熙平(516年—518年)初年侍饮时酒醉言辞不逊,侮辱元怿,被有司弹劾而被贬。左卫将军侯刚得宠,元继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侯详。
熙平二年(517年),元继奏请让包括自己在内的道武帝拓跋珪曾孙参与对道武帝的祭祀,灵太后令付八座集礼官议定,最终准许其助祭。显然,这时候朝廷和元继自己认为的世系仍然是他出继后的拓跋珪-拓跋黎-拓跋根-元继,而不是原本的拓跋珪-拓跋熙-拓跋浑-拓跋霄-元继。
神龟元年(518年),元继加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特进、领军如故,又徙封京兆王。当时元继常年患病,在家卧床养病,太后母子在外游幸,就令将元继扶入宫中居守。神龟二年(519年)迁司空公。
元继宽和容裕,号为长者。
当时,河间王元琛对章武王元融炫富,元融一向以家富自负,归家惋叹,卧病三日。元继闻讯去看望,说:“卿的货财算起来不减于他,为何如此愧羡?”元融说:“我起初以为比我富的只有高阳王,没想到还有河间王!”元继说:“卿就像袁术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元融于是笑着起身。
宗室斗富只是当时北魏朝局的一个缩影,他日隐患爆发,北魏的下场也并不会比西晋好到哪里去。
那么随着局势的发展,元继父子的命运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