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历经 289 年,从 618 年由唐高祖李渊建国开始,到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再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实力最为强大的王朝之一。
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不仅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还诞生了中国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她从才人开始,一步步爬上了九五之尊的位置。
根据历史记载,武则天是中国皇帝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享年 82 岁。在她弥留之际,一个 80 岁的老头来到了她的床前。看到这个老头,武则天垂死病中惊坐起,怒道:“狄仁杰骗了我!”
这个老头是谁?武则天为什么会对他有如此反应?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在古代封建社会,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了一段传颂千古的佳话。然而,她的人生并不仅仅局限于权力的斗争和皇位的争夺,更有许许多多的“阴谋”算计,直到临终前,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最信赖的宠臣狄仁杰,早已巧妙地为她挖了一个非常大的坑。
在历史上,狄仁杰一直以卓越的智慧和清廉的政治形象被后世称颂,武则天在位期间,狄仁杰不仅是她的重要辅佐,更是她深深信赖的宠臣。然而,狄仁杰的心中,却始终藏着一个深远的计划,这个计划直到武则天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终于昭示于世。
故事要从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京城开始讲起。武则天的治国理念,向来都是挑选贤能之士,以强化自己的统治。那时,武则天需要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于是下令要求举荐真才实学之士,当朝宰相娄师德举荐了远在豫州当刺史的狄仁杰。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才华十分赞赏,她决定让他回京,亲自见识这位被高度评价的人才。面对武则天的考验,狄仁杰展现出了非凡的胸襟和智慧,他的回答,不仅没有让武则天感到失望,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用人的决心。
狄仁杰的政绩和才华,很快就获得了武则天的认可,从此在朝中立足。狄仁杰在掌管大理寺期间,工作作风一如既往的勤勉审慎。他将所有陈年旧案一一拘解,裁决无冤,处理涉案人数多达数万众。
狄仁杰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尤其是在处理朝中的冤案时,狄仁杰以其公正无私的态度,为无数百姓讨回了公道,更是赢得了民心。狄仁杰精明强干的作风令武则天赞赏有加,遂拜狄仁杰为宰相。
然而,朝野诸人对狄仁杰并非都抱有好感,诸如来俊臣等人对他怀有芥蒂。来俊臣曾告发狄仁杰谋反,意图陷害狄氏。但狄仁杰淡然自若,大咧咧承认了谋反罪名,导致来俊臣无从下手,狄仁杰也因此获免死罪。
狄仁杰的清白得以昭雪,他再次回到了权力的中心,成为了武则天最信任的臣子。然而,狄仁杰心中有着更深远的考量——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唐朝的大臣,他的忠诚,首先是对李唐王朝,而非任何个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年岁渐高,她开始考虑自己的继承人问题。狄仁杰建议她,应该重新册立被废黜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他认为亲生子女才应继承父母血脉基业,而非外姓侄孙。
最终武则天听从狄仁杰的辅佐,传召李显回京,重新拥立他为太子。狄仁杰更是力荐张柬之担任宰相,负责辅佐未来的太子李显即位。然而,武则天并不知道,这正是狄仁杰死前布下的一个棋局。
狄仁杰之所以力推李显复位,不仅仅是因为他看重李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地意识到,唯有李唐王朝的血脉继续,国家才能真正的稳定和繁荣。而这,也是他留给武则天的最大一个坑。
时光飞逝,转眼数年后,武则天垂垂老矣,而狄仁杰已离世多年。张柬之担任宰相后一刻也未曾懈怠,暗暗为太子李显即位布局。只是武则天宠爱两个姓张的美男子侍从,致使朝政大权落入他们手中,张柬之事无足成。
终于有一年,张柬之联合羽林军统领李多祚,混入宫中将张氏两兄弟诛杀。之后将武则天逼宫,迫其禅让太子。正当武则天心怀戚戚、满腹疑惑时,张柬之说出了肺腑之言,原来狄仁杰力主张柬之为宰相,竟是为日后助太子李显夺回皇位作准备。
武则天这才明白,当年狄仁杰不过是在她身边伺机而动,等待时机一举扳回李唐王朝。
"狄仁杰,你骗我好惨啊!"武则天悲愤欲绝,说出这句话之后,第二天便传了禅位诏书。三日后,她正式将皇位让给太子李显,结束了统治长达15年的武周王朝。
最终,在武则天生命的最后时刻,当那位80岁的老人张柬之出现在她的床前,武则天终于明白了狄仁杰的全部计划。武则天本有心将皇位传给外姓,但最终因狄仁杰的绝地反击,江山还是归了李唐正统。
武则天倾力打造的武周王朝,也就这么灰飞烟灭。而狄仁杰暗中运筹,终成为推动武周更替的最大"功臣"。狄仁杰的忠诚,不是对武则天个人,而是对整个李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