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路人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政治智慧、担当意识、创造精神和个人能力都是不言而喻的。在知人善任方面,毛主席也是首屈一指,他启用的一批有远见、有能力的干部,对帮助中国革命渡过一道道难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任人唯贤,用其所长,同时又不拘一格,主要看真才实学。1972年公安部部长的任命一事,就很能体现伟人的用人之道。
1972年,时任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因胃癌去世。公安部部长一职便空缺了下来,那么谁又能够担此大任呢?
其实,自从1970年谢富治住院治疗后,公安部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经由副部长李震来主持,在他的带领下,公安部的各项工作都步入了正轨,所以周总理认为,由李震来接替谢富治的职位是顺理成章的稳妥选择。
但是,当毛主席听到周总理的提议后,却并未发表意见,他继续紧锁着眉头,在房间来回踱步,过了一会儿,从毛主席口中吐出几个字:“曾山如何?”周总理听后,先是一惊,但随后细想,便也不再奇怪伟人会提到曾山的名字。
曾山是江西吉安人,1899年出生,曾家一家可谓满门忠烈,他的父亲和兄长都先后投身革命,并因此壮烈牺牲,曾山生于这样的家庭,自然也是早早的就开始参与农民运动,走上了革命之路。1926年深秋,曾山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此后,他南下参加了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又转战赣南地区,组织武装起义,带领当地人民打土豪、反围剿,被推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抗战时期,他克服重重困难,将南方的游击队伍整编成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他又在华野担任后勤部长。
建国之后,曾山在纺织工业部部长、内务部部长等职位上都曾有过不俗的表现,但时他从未涉足于公安部门,尤其是曾山相较于之前的公安部部长来说,征战沙场的经验相对较少,这也是周总理会对伟人的决策表现出吃惊的原因。
但是,周总理明白,伟人看中的是曾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的信仰。多年以来,曾山不管身居何位,都一直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每每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他都全情投入,以极高的工作热情迅速适应,并能很快的做出成绩来。
1963年,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洪灾,百姓良田被毁,家园尽失。曾山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了解灾情,亲临现场指挥部署,同时根据调查结果申请赈灾款,让灾区百姓及时得到救助。
1966年邢台地震时,曾山不顾不时爆发的余震,同样马不停蹄赶到邢台指挥工作,由于物资运送受阻,曾山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先把物资分给灾区百姓。而时刻能把百姓挂在心上的人,百姓自然也是真心拥护爱戴。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能放心将公安部部长一职交给他。
尽管后来非常遗憾,曾山因过度劳累而意外离世,未能接任此职位,但他勤勉为民的一生我们不会忘记,在他的葬礼上,毛主席亲自为他写下了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