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汉朝历史上最大的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却因此长在民间,熟知民生疾苦,吏治得失;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登基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也因此耳濡目染,喜好斗鸡赌马,机敏行侠;他是被权臣推上历史舞台的傀儡皇帝,虽不满二十岁,却懂得隐忍含垢,韬光养晦,最终独揽皇权,成就一代帝业。
他的传奇一生被后世所歌颂,但要真正明白这位千古帝王的丰功伟绩,还得从他文治武功细细看来。
在蛰伏六年最终确立皇权的绝对统治之后,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打理这个国家。
最先处理的便是经济的恢复和吏治整顿
为了能够快速恢复国家的元气,他做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整顿吏治,实行绩效考核。
在他当政时,一大批因政绩突出而受到了奖励的官员,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第二、为政宽简,惩治腐败。
为从制度上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
他还先后多次下令,大赦天下。
第三、调整经策,整顿工商。
昭宣时期,以“轮台诏令”为基本依据,昭帝、霍光和他认真总结了武帝时期推行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政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第四、抑制兼并,轻徭薄赋。
为制止土地兼并,他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然后将其土地充为公田以及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
第五、设置常平仓。
常平仓的设立,是以国家的财力为后盾、以改变市场供应量的手段来达到稳定谷价,调节市场的目的。百姓得其便利,国家也得以安定,一举而两得。
第六、整理经典。
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和谷梁《春秋》进入官学,为加强思想的进一步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些举措,让国家的经济迅速回归了安定。
国内流民拿回了土地,战争中受伤的民众得到安抚与安置。
新增了几十个化外之地的郡县,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也得到了逐渐加强。
就这样,在短时间内,他实现了中兴了局面,让汉武以来的颓废国势有了昂扬向上的态势。
这些做法让他获得了能够强化军事的坚实后盾,也为之后他大败匈奴提供了保障。
要说汉宣帝刘询最辉煌的成就,那莫过于击败了匈奴实现了大统一。
而这一切的促成离不开他长远的眼光以及独到的军事才能。
他继位第2年,便遣5将军,发兵15万攻击匈奴,同时诏令西域大国乌孙国,发兵5万,东西两路共20万军兵,合击匈奴。
之后匈奴单于准备报仇,带兵来到了乌孙地界,结果遭遇大雪灾,被迫退兵。
在汉朝的诏令下,乌孙、乌桓、丁零从西、东、南三个方向对匈奴发动了攻击,匈奴损失惨重。
过了三年,征讨车师一战,匈奴派兵数万来援助,郑吉带紧带1500汉军迎战,便大退匈奴,让匈奴惧怕不敢来犯。
直到日逐王降汉,匈奴西域势力完全的失败。
匈奴经此一事,备受打击,内部分化加剧,最终演变成了单于之乱,互相攻击,实力大损。
公元前51年,匈奴称藩汉朝,天下归一。
汉宣帝刘询创造了历史上大统一的教科书。
他的治国之道以及文治武功到现在依旧为人津津乐道,可谓一代帝王传奇。
公元前49年,刘询得病,同年12月,刘询因病死于长安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谥号孝宣皇帝,群臣上庙号中宗,为西汉皇帝中拥有庙号的4帝之一。
这4帝分别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
至此刘询辉煌的一生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