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大门的打开伴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人可以拯救他们,拯救他们的国家。1892年,“他”出生了,他是谁呢?那就是我们的开国元帅——刘伯承。
刘伯承出生于1892年,他走过了94个春秋,是十大元帅中寿命最长的一位。而他的传奇的一生始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
他的传奇的一生包含了对中华人民的坚强毅力,顽强拼搏的思考。毛主席曾对他有过赞赏,称他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挡不住”,这条赞语也成为了后世称赞他的名言名句。
毫无疑问,身为开国元帅的他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此之后,英雄辈出,无数风流人物,独领风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社会革命,正如我们所知的便有叶挺,周恩来等人。
刘伯承元帅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想很多人都想和我一起去探索一番吧。
刘伯承元帅的传奇一生到底是什么
“大丈夫当仗剑救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
“我这一生,但凡取得一点点的成就,都是党和毛主席给我的”。——刘伯承
应在家学习读书的美好少年,却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但也给我们凸显了一位将领英勇杀敌,拼搏顽强的伟大形象。在解放战争中,参与了巨野县战争和滑县战争的刘伯承巧妙地运用了游击战术,这一打五战五胜,全歼对方七万余人。还有在上党战役,刘伯承取得了全歼国民党十三个师的丰硕战果。
从当年的懵懂无知的少年,变成了一国的开国元帅。刘伯承元帅的一生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少年从无到有,从年少的稚嫩到现在的沉稳。在他五十岁的寿辰之时,他曾说: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是我最大的光荣。
刘伯承的一生参加过了无数的战争,从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开始,到全中国的解放战争,让我们看见一个勇敢作战,一心为国的英雄形象。尤其是在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中,他付出了失去一只眼睛的惨痛代价。
在长征途中,他曾以优越的枪法惊呆众人。面对众人的请教,他总是会谦虚地说道“工多艺熟,业精于勤,我们要互相学习,枪法越准才能越快地消灭敌人”。
刘伯承虽然是一位将军,但他更像一位参谋,更像是一位军师。学习是刘伯承一生的事,他自幼就饱读诗书,在带兵的过程中也不忘学习。他在带兵过程中一直熟读兵法,正因这样,造就了刘伯承指挥的著名战役——飞夺泸定桥,巧过大凉山等经典战役。
建国以后刘伯承被授予元帅军衔,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松懈。他的一生战战兢兢,戎马一生,并为我们的边疆保卫者提出过许多的战略。
最后,他在1986年于北京因病去世了,享年94岁。刘伯承是十大元帅中最长寿的,他曾看着自己的老战友一个个离世却又无能为力,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元帅,他的心中又有多少话语不能和他人诉说。虽然刘伯承元帅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下了他的后代,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增添了一分宝贵的力量。
刘伯承对后代的严格教育
谦虚好学一直以来都是刘伯承的习惯,如今,对于子女的教育他也要求他们保持谦虚好学的好习惯。1962年,刘伯承收到了一份教育局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调查,他发现成绩优良的同学有10人,而其中有八人是高级知识分子之儿女,而干部的子女却一个都没有。这让他心生警觉,连忙写信给儿子,问他“谦虚谨慎的学习习惯在修养否”。
公事公用一直是刘伯承的坚持。他一直想让子女们自立,而不是靠着他的名誉办事。他曾教育过他的子女们“他的身边没有什么私人财产,你们不能靠着我刘伯承的名头过日子,你们要自尊自立自强不息”。
刘伯承的电话间里,还有着对孩子们的告诫。上面写着“电话是党和国家给我公办用的,你们不准使用,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的名言警句
民是国家之本,刘伯承希望他的子女可以多贴近人民,感受人民的思想感情。19岁的刘伯承离开家乡就没有回去过,想家里了只能叫儿女回去看看如何告诉他感受。
1964年,国家正支持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活动,要求大学生要去八个月的教育活动。刘伯承的女儿正在读大学,于是他就亲身鼓励孩子去农村,他不希望孩子被人当作“红墙里的贵族”。
由于从小接受了刘伯承元帅的文化熏陶和素质教养,他的后代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长子刘太行曾就任空军某指挥所副所长,后任装甲兵部队的副部长,次子刘蒙曾任总参谋长,三子刘太迟和女儿刘弥群任少将军衔。刘伯承一直以来都发扬着后辈的优良传统,为教育后辈呕心沥血。
小结
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在百姓备受欺凌的时代,正是有那么一群先辈的挺身而出,正是有那么一群先辈的顽强奋斗,才有了我们如今的新中国。才能让我们现在的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我们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让我们在国家庇护下可以安居乐业。
刘伯承元帅一生艰苦卓绝,获得的无数战功和功勋他都没有请功邀赏,更没有居功自傲。对他而言谦虚好学才是为人之本,一心为民才是他的理想信念所在。他生于战火中,也可以说战火孕育了他的不骄不躁,坚守自律。
当年的顽强之争,奋勇作战,打出了一个新中国,打醒了在亚洲沉睡的雄狮,更打出了一个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打出了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世界强国,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华民族。
长江后浪推前浪,拥有先辈们的引领,才有了后辈们的追逐。只有不断追随先辈们的脚步,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我们生活才能更加的美好。我们一定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他发扬于世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