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德平生不喜流泪,晚年却曾三次嚎啕大哭,是何原因?
创始人
2025-07-07 03:32:05
0

1969年10月,朱老总趁着无事之时,跑去找老朋友董必武叙旧。

朱德看着董必武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生活,便调侃道:“老进士,你不行啊,生命在于运动啊!”

董必武举起手中的毛笔,笑着回答道:“老总,你怎么知道我不运动?我可是一刻也没有闲着。”

朱德看见董必武手中的毛笔,摇了摇头:“写字怎么和运动一样呢?这样吧,我教你一个在家便能做的运动,肯定能帮助你长寿。”

说完,朱老总便放下拐杖,开始一边吹口哨,一边演示他自己编的“朱氏体操术。”

练完之后,朱老总对董必武说道:“怎么样,进士,跟着我学?”

董必武看着朱老总一连串的动作,不由得哈哈大笑:“我看戏可以,演戏却不行。”

朱老总一听,气得吹胡子瞪眼,他拿着拐杖,一边梆梆梆地往地上拄,一边痛心疾首地说:“唉呀,我担心你活不到九十岁啊。”

董必武放下毛笔,说到:“那我们俩比一比嘛。”

“不比不比,横竖你活不过我。”朱老总一边摇着头,一边拄着拐杖,转身告辞了。

之后,朱老总每天练着他自创的体操,雷打不动。而董必武也每天练习着书法,各自持之以恒。最终,两位老人都活到了九十岁。

然而一个人活得越长,越是能体会到生命逝去的感觉。就像是朱老总的晚年,他经历了无数人的死亡,参加了无数场葬礼。这其中有他的战友,也有他的亲儿子。

在一场又一场的告别之中,这个曾经走过了枪林弹雨,见惯了尸山血海的男人,也曾有伏案而泣,嚎啕大哭的时候。

为陈毅元帅哭泣

1971年底,陈毅元帅突然病危,卧床不起的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康克清便搀扶着朱老总,急急忙忙地来到陈毅元帅的病房里。

到病房的时候,朱老总看着浑身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面色蜡黄枯瘦的好友,不由得黯然失神,感到心疼不已。

陈毅元帅见朱老总来了,想要开口,但是又说不出话来,只能微微举起手臂。朱老总见状,连忙紧紧握着陈毅元帅的手,许久许久都没有松开。

朱老总与陈毅元帅一直都是非常要好的战友,他们同样来自四川,有着共同的信仰,还都喜欢下棋写诗。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陈毅重组新四军,并率军指挥了讨逆(李长江)之战和陈道口战役,战役大获全胜,捷报传到延安,朱德当即为陈毅写下一首《我为陈毅将军而作》一诗。

江南转战又江东,大将年年建大功。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尽收勇士归麾下,压倒倭儿入笼中。救世奇勋谁与识,鸿沟再划古今同。

1946年11月29日,正逢朱德同志60岁诞辰。在山东领军作战的陈毅元帅,正面临着首战不利的问题。

战局繁忙之际,陈毅元帅也没有忘记好友的生日。他一边指挥着战斗,一边大笔挥毫,写下《祝朱总司令六旬大庆》:

高峰泰岱万山从,大海盛德在能容。服务人民三十载,七旬会见九州同。

不过七旬会见九州同的局面,比陈毅元帅的诗中早了六年多。三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九州一统,雄狮傲然于东方。四万万人民群众,在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之中,从此站了起来。

陈毅元帅非常敬重朱老总,每次和朱老总在一起时,他总要落后半步,坐着的时候,也要微微欠身,以示对朱老总的尊敬。

其实,不论是陈毅元帅,还是贺老总、彭老总、叶帅,或者林彪、周总理等人,都对于朱老总非常的服气。

现在的人们一直认为朱老总和和气气的,是个老好人,除了一根扁担之外,功绩好像也不多。

但是他们全然不提朱老总在南昌起义、井冈山的建立、红四军的创建、四次反围剿、带领红军北上、抗衡张国焘、指挥各路大将反围剿日军,部署百团大战、指挥解放战争、提出抗美援朝方针中的等等功绩。

很多我们熟知的战役或者方针的背后,提出者或者参与者,都有朱老总的身影。

正如1952年,陈毅元帅在鸡鸣寺对于来访的记者们说道:“朱德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了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总司令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民军队的领袖,是必然的,是在革命斗争中考验出来的。”

1972年元旦,陈毅元帅的病情愈加严重,高烧不断,常常陷入昏迷之中。1月4日,极度虚弱的陈毅突然慢慢睁开了眼睛,嘴唇微微翕动着,发出了很小的声音。

陈毅的女儿珊珊看出了父亲似乎有话要说,便立即将耳朵贴近到父亲的嘴边,她只听见,陈毅断断续续的说出了一生中的最后一句话:“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1972年1月6日深夜23点55分,陈毅元帅逝世。86岁的朱老总此时病情也越来越重,医护人员将消息告诉他的时候,朱老总紧紧闭上了双眼,两行泪水从他的眼角无声地滴落在地上。

那天,他坚持要去看看老朋友最后一面,谁劝也没有用。工作人员只好搀扶着他,来到陈毅元帅的遗体旁边。望着逝去的老友,朱老总再也忍不住,他浑身颤抖,泪水夺眶而出,不禁呜咽出声。

他缓缓举起右手,面对友人,慢慢地敬了一个军礼。两位相识45年的至交好友,最终随着这个军礼,永远告别了。

回到病房的朱老总,仍泪流不止,工作人员看着他孤独的身影和哭肿了的双眼,也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陈毅元帅追悼会那天,朱老总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那天他躺在病床上,不说话也不吃饭。他写了一首《悼陈毅同志》,让人当作挽联,送到了现场。

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重道又亲师,路线更端正。

毛主席那时候一直都在生病,对外说参加不了追悼会了。但是他面对老战友的逝去,还是忍不住让张玉凤搀扶着他去了八宝山。

上车的时候,毛主席站在车门外,面对着只有30多厘米的台阶,他连续抬了几次腿,也没有成功踏进去。最终还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才将腿抬了进去。

陈毅元帅追悼会上,毛主席一连三鞠躬,并对着所有人说了一句:“陈毅是个好同志。”

当朱老总听到毛主席去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时,感慨道:“陈老总可以瞑目了。”

为彭老总流泪

彭老总和朱老总一直都被人们称为“最佳革命搭档。”两人相识40多年,可谓是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

要说开国元帅中谁脾气最不好,那一定非彭老总莫属。他生性嫉恶如仇,脾气暴躁。稍有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不管你是谁,他都敢骂。然而对于朱老总,他却是最服气和最尊敬的。

1928年底,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登上井冈山,自此,两人便正式开始了合作。那时候,“朱毛彭黄”,便成为了让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的红军四大领袖。

两人在战场上相互合作,在战场下也如同亲兄弟一样相互扶持,留下了许多佳话。

在长征的时候,彭老总得了严重的胃病,此后,只要一受冻,胃病的毛病便会出来。

有一次因为天气原因,彭老总犯了胃病,但是战事紧急,他一直忍着疼痛作战。朱老总知道后,直接找来生活科长,让他把彭德怀的饭菜多煮一阵子,不要把粗盐直接往里放。

不过彭德怀一看见炊事员专门给他开了小灶,生气地说:“这还行?总司令那么大年纪了还吃大锅饭,我怎么能搞特殊?”

直到管生活的同志告诉他,这是总司令的安排时,彭德怀才消了气,说到:“盐可以热炒一下,但饭还是跟战士们一道吃!”

1937年9月,八路军挺进晋西北,总部首长住在了太原八路军办事处。此时日军大举进犯太原,太原城内一片混乱,奸细内奸在此时频繁活动。

彭老总担心朱老总的安危,亲自安排了双岗哨,并巡查了院内院外的所有环境,才回去睡觉。

不过彭德怀牵挂朱德的安危,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披上衣服,每隔一个小时便出去巡视一番,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回去休息一会儿。

当哨兵劝他去休息的时候,他认真地说道:“总司令年纪大了,在火车上一直没有好好休息,工作又那么紧张。只要保证了他和总部机关的安全,哪怕我自己少睡一点,也是不要紧的。我白天行军,即使骑在马上,还是可以补充睡觉嘛!”

彭德怀有喝茶的习惯,每次行军打仗,都要带点茶叶。但是战争时期,有时候买不到茶叶,就用酸枣叶子替代。

有一次,有人送了朱德一包红茶,朱德连看都没看一眼,便将它送给了彭德怀。并对他说到:“给你一包真正的茶叶改善一下吧,总比喝酸枣叶子强吧。”

彭德怀对这包茶叶十分珍惜,每次只舍得放一小撮,还得连续冲泡七八次,直到彻底没味了,才舍得换。

在彭德怀和朱德两人的照片之中,最出名的一张,要数“朱德、彭德怀相持不下,邓小平观战不语。”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朱德拉上彭德怀等战友前往十三陵水库游玩。在水库边上,朱德和彭德怀摆上了一盘棋,杀了个天昏地暗。

在相持不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默默地背着双手,站在了棋盘旁边,观棋不语。

彭老总下棋充满杀机,每次吃棋,必将棋子狠狠地砸在对方的棋子上,发出“砰”的一声,然后再一脸笑意地将棋子从棋盘上拿下来。

朱老总下棋如同其人,稳稳当当,不疾不徐。仿佛在战场上一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每次,当彭德怀招架不住,想要悔棋的时候,朱德总会严厉地说:“放下,不许赖!”

1974年11月末,彭老总病情急转直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念叨着朱老总的名字,想要见一面朱老总。然而最终他还没有等到朱老总来见他,便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朱老总知道彭老总在弥留之际还在念叨着他的时候,崩溃地嚎啕大哭。两人相识近半个世纪,早已是莫逆之交,却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当真是命运弄人。

为周总理痛哭

1975年7月11日下午,周总理躺在病床上,让秘书给朱老总打电话,问问他身体怎么样。打电话之前,他又告诉秘书,想要见朱老总一面,可以请他过来。

那天是下午四点多,周总理估计朱老总可以在五点钟来到这里,两人聊半个小时的天,朱老总六点过回到家,刚好可以吃晚饭。

在打电话之前,周总理说:“他年纪大了,又有糖尿病,不能耽误他吃饭。如果不能来,过几天他就去北戴河了,最好在此之前来一趟。”

工作人员照着周总理的指示讲电话打了过去,朱老总很高兴,他立刻表示,自己马上就赶过来。

每次见人的时候,周总理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这次也不例外。他不好意思穿着病号服见朱老总,于是便早早地换好了衣服,在病房内等待朱老总的来临。

下午5点50分左右,朱老总才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到了305医院里。一进门,周总理便请朱老总坐,还关心的询问,沙发是不是太低,椅子是不是太硬等问题。

两人在病房内有说有笑地谈论了大半个小时,周总理害怕耽误朱老总吃饭,两人相互道别,并说好了下次再一起聊天。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见面竟然成为了永别。

1976年1月,周总理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的几天时间里,他常常陷入昏迷状态,

1月7日晚11点,周总理从昏迷中苏醒,他对旁边的吴阶平医生说了此生最后一句话:“我这里没什么事了,别的同志也在生病,你们去照顾其他人吧。”

不久之后,总理又昏迷了过去。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来。

1976年1月8日早上9点57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所爱的国家和人民。

当康克清接到通知以后,不禁泪流满面,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消息说给朱老总。

此时的朱老总已经年有90岁了,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医生们害怕朱老总听到周总理离世的消息时,会禁受不住,于是谁也不敢将消息告诉他。

但是瞒是瞒不住的,纸包不住火,朱老总早晚会知道这个消息。直到距离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只有最后一天的时候,康克清才旁敲侧击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朱老总。

听到消息的朱老总最开始时的反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他先是很平静的,沉默地低下头,仿佛是在想些什么。良久之后,他突然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问道:“什么时候走的?”

康克清回答道:“昨天上午八点左右。”

听到了准确消息的朱老总像是突然之间泄了气一样,一下子跌坐在藤椅里面,一言不发,双目无神地直视前方。

这可吓坏了所有人,康克清赶紧上前去推了两把,朱老总这才回过神来,开始哭了起来。他最初是哽咽无声,然后小声呜咽,最终转变成嚎啕大哭。

现场的人们见状,都忍不住哭了起来,悲伤的气氛笼罩在屋子里,久久没有散去。朱老总的小孙子抱着爷爷,两人抱头痛哭起来。

对于朱老总来说,周总理和他有着别样的情感。周总理可以算得上是朱老总的革命领路人。

两人1922年相识,并在当年11月,经由周总理介绍加入了共产党。此后同甘共苦,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

朱老总的女儿朱敏曾经说:“几十年内,周伯伯与父亲休戚与共。”

这样长久地陪伴之下,两人早已经成为了知己好友,如同亲人一般的存在。而如今,周总理与世长辞,朱老总眼看着身边的至交好友们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人世,这样的痛苦,我们难以想象。

第二天,朱老总特地穿上了军装,在女儿的陪同之下,赶往北京305医院吊唁厅,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

从进入厅里地那一刻起,朱老总便一直在流泪,见到周总理遗体地时候,他更是老泪纵横,呜咽痛哭起来。

这个90岁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向总理,低声轻轻地对总理的遗体呼唤到:“恩来......恩来......”

然后,他慢慢站直,庄严地向着总理的遗体敬了一个军礼。

就这么一个动作,牵动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情绪。全场人员随之痛哭起来,悲伤之情无法言表。

回到家中之后,朱老总由于悲伤过度,差点将身体拖垮了。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如期举行。但是朱老总的身体容不得他去参加追悼会了。

他几次想要站起身来,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这时,他才认命地说道:“这怎么对得起恩来呢?”

之后的几天,朱老总总是一个人默默流泪,家人怕朱老总悲伤过度,便让孩子们陪着爷爷。

朱老总看着儿孙们围在他的身边,便一边流泪一边说道:“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你们应该了解总理的革命历史!”

他反复地向着孩子们讲着总理的故事,仿佛生怕他们忘记了这个全中国最忙的人,为中国人民所做出的贡献一样。

朱老总最后的岁月

1976年6月21日,朱老总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的时候,会议因故推迟。朱老总在冷气房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原本身体就不好的他,这一下子,便患上了严重的感冒。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场感冒很快便化作了肺炎,给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衰弱的身体又导致他的糖尿病复发,引起了肾衰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给朱老总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医生们对朱老总的病情束手无策,临终前,孩子们围在他的身边,他对他们说到:“我是无产阶级,我死后你们没什么可以继承的。”

他又对工作人员说到:“我有两万存款,告诉康克清,把钱交给组织,作为我的党费。”

朱老总一生节俭,在成为元帅之后,他从来不领取任何津贴,也不准家人们开小灶,通过手段,给亲友找工作。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对康克清调侃道:“我没什么遗憾,就是这辈子没吃过饱饭。”

这句玩笑话的背后,却充满了苦涩,那是一个时代的辛酸。

有一次,朱老总想要让儿子朱琦知道苦难的滋味,便对他说:“今天中午,你和我一起吃饭吧。”

在吃饭时,朱琦看见朱老总的桌子上摆着一盆小米粥,几个窝窝头和几盘野菜,便顿时没有了食欲。

他嫌弃地问道:“爸爸,你怎么吃这些东西啊?”

朱德坐直了,看着这些粮食,沉重地说到:“长征的时候,有好多同志就连这样的野菜也吃不上,最终饿死了。我常吃这些,是忘不了那些艰苦的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朱老总、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老是节俭,不大鱼大肉,一双鞋子衣服穿几十年,补了几十个补丁了,也舍不得扔。

你说毛主席没鞋子穿,周总理没肉吃,朱老总没吃过饱饭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提醒自己,但在那个随时能饿死人的年代里,只有吃过真正的苦,才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永远地离开了他亲爱的中国。从生病到逝世,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

全国上下还笼罩在周总理逝去的悲伤之中,朱老总又离世的消息,又让无数百姓们嚎啕大哭。无数人自发涌上街头,要送一送他们亲爱的总司令。

毛主席收到消息的时候,也不禁潸然泪下,久久不语。

1976年,注定是悲伤的一年,那年开端,周总理去世,7月,朱老总去世,7月底,唐山大地震爆发,9月,毛主席逝世。

太多太多的告别充斥在这一年里,这个国家的人民在悲伤中不断地颓废,充满了迷茫。然而迷茫之后,他们又坚韧地重新站起来,朝着新的希望,一路栉风沐雨,筚路蓝缕。

如今的我们,总是认为战争和饥饿离我们很远很远,那是因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一饭尚铭恩,况曾教诲提携,只少血缘二字;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中国人讲究感恩,那么,我们便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和曾经遍体鳞伤的中国。

扪心自问,我们知道先辈们的革命历史吗?我们应该了解先辈们的革命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粟司令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展拳脚,用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与四野首长林总并称我军“战神”。...
原创 敌... 敌将:我有五千人马,你们呢?小兵:不过百人!敌将:我投降行吗 说道大唐盛世,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国家安...
原创 彭... 历史上刘邦的名声一直不算太好,甚至还被称为流氓皇帝,这实在是有点冤枉刘邦了,作为大汉王朝的建立者,布...
原创 邓... 1942年2月的一个早晨,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朱穆之,骑着马急匆匆地来到了沙河县独立营,对政委...
明代早朝缺席文武官员1160人... “未顷刻有滞于军机,而朝堂一坐,亦何益?”这是朱厚熜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对群臣说的话。意思有二...
原创 为... 相信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而那时已经纷纷出现各路王朝,先是出现了春秋五霸,后更是出现了战国七雄了。...
老照片 1956年泰国曼谷 无... 海报上写着“中国民间艺术”的字样,电影海报上还是繁体的中文,猛一看还以为是中国的香港。实际上,这里是...
群众给泉州市市长留言:丰泽区宝... 近日,群众李先生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泉州市市长蔡战胜留言:泉州市丰泽区宝洲街中段即宝江路至刺桐...
增城挂绿荔枝6个要卖298元,... 近日,多名网友晒出照片,显示某超市内增城挂绿荔枝售价惊人,六个包装精美的荔枝售价高达298元,令不少...
皇帝里最好的木工,木工里最会当... 将皇帝当作兼职来做,究竟会是什么样的体验? 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热爱木工,远胜于江山大位。他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