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自夏启开始家天下的传统,自夏至清,中国历史上存在的皇帝(王)多达几百位,王朝更替世事变迁,但凡王朝更替必有亡国之君。
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历朝历代有名的亡国之君主要名单如下(主要是大一统王朝及历史上有名的偏安政权的亡国之君):
夏桀、商纣、周赧王、秦子婴、汉献帝刘协、三国魏曹奂、蜀刘禅、吴孙皓、晋司马德文、南陈后主陈叔宝、隋杨广、唐李柷、南唐李煜、后周柴宗训、北宋徽钦二帝、南宋赵昺、元朝元顺帝、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清宣统皇帝溥仪。
纣王影视形象
按理说,作为皇帝他们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资源,但是在朝代更替,家国灭亡之际,作为亡国之君的他们命运也各不相同。这些亡国之君的命运大致分以下几类:
(一) 三代之王
上古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分别是夏桀商纣和周赧王。夏桀在国灭之时逃跑被抓,商汤将其放逐后饿死。商纣王在被周武王大败后自焚于鹿台,周赧王自然去世,宣告周朝的灭亡。
(二)亡国之后得以善终
亡国之后还能够得以善终的皇帝有汉献帝刘协、三国魏曹奂、蜀刘禅、吴孙皓、陈后主陈叔宝、后周柴宗训、元顺帝和清宣统皇帝溥仪。汉献帝刘协被迫禅位于曹丕后,被曹丕降为山阳公,但是保留天子礼仪,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魏明帝青龙二年寿终正寝,年54岁。三国的三个亡国之君曹奂在司马氏以晋代魏后被降为陈留王,曹奂一直在陈留封国直至去世,终年58岁。刘禅在降晋后被封为安乐公,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他的那句“此间乐不思蜀”成为千古名言,以致后人一提起乐不思蜀就知道说的是刘禅;孙皓在降晋后被封为归命侯,在洛阳待着直到去世。
陈后主陈叔宝亡国之后被隋军俘虏押往长安,被隋文帝杨坚封为长城县公并赐予宅邸,礼遇甚厚,后病死于洛阳。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赵匡胤夺取皇位时才7岁,后被降为郑王迁往房州生活,病死年仅20岁。元朝灭亡后,元顺帝逃回草原病逝,年仅51岁。宣统皇帝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大清灭亡后欲恢复大清但最终失败还成为阶下之囚,最终成为新中国的公民。
溥仪
这些皇帝们在国家灭亡之后还能够得以善终,这对他们个人而言是比较幸运的,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想起祖宗传给他们的基业被人篡夺自己又无能为力不知会作如何感想。
(三)被杀
秦子婴、晋朝司马德文、隋炀帝杨广、唐哀帝李柷和南唐后主李煜都是被权臣所杀。秦子婴先是投降刘邦,一个月后被项羽所杀,但是子婴给后世亡国投降之君定了个仪式——“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晋朝司马德文禅位于宋武帝刘裕后,被刘裕派人用棉被捂死。隋炀帝杨广在亡国之时欲饮毒酒自尽但是叛军不许,便下令让令狐行达将自己缢死。唐哀帝李柷被朱温派人鸩杀,年仅16岁。李煜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艺皇帝,他是一个合格的艺术家但不是合格的皇帝,在投降宋朝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李煜影视形象
(四)其他死亡方式
两宋的亡国之君有点不一样,在我看来,徽钦二帝都算是北宋的亡国之君,俩人被金人俘虏后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宋钦宗被封为重昏侯,俩人在大金国受尽折磨而死。南宋的宋恭帝赵昺在崖山之战后,被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在崖山跳海而死,年仅8岁。这对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太过残忍。真正做到君王死社稷的恐怕就是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了。崇祯帝继承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即使自己再努力也难以挽回将倾的大厦。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吊死在煤山的那棵老歪脖子树上,并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皇帝剧照
作为亡国之君,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在风雨飘摇之际纵是帝王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时候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这些个亡国之君中我真正佩服的还要数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我看来他做到了真正的“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