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5年1月上旬,党中央宣布:由邓小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几天后,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负责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复出伊始的邓小平,和叶剑英元帅一道,担负起了拯救军队的重任。空军在现代化军队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谁来主持空军的工作也是邓小平一直关心的问题。
张廷发将军
几个月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央军委任命张廷发将军担任空军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张廷发将军深知这是邓小平同志对自己的信任和倚重,他下定决定,一定要大力整顿空军,推动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工作。
关键时刻支持邓小平,主动提出中国民航自主经营
张廷发上任不久,就来到了邓小平的家中汇报工作。他向曾经的老首长敬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军礼,邓小平没有客套,招呼他坐下后,直接问道:“现在空军的工作由你负责,你有什么计划和打算呢?”
邓小平说话开门见山,直击要害,这也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紧接着,张廷发简要的汇报了关于空军的具体情况,他毫不犹豫的表示:“我们准备从整顿入手,对空军的工作进行全面整顿,改变面貌,从而开创新的局面。”
张廷发与邓小平
邓小平听后非常满意,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张廷发:“空军队伍要进行全面的整顿,我今天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你要牢牢记住,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在坚持党委对军队的领导。”
随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又召见了张廷发将军。他对着张廷发叮嘱道:“廷发同志,空军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中央军委只有两点要求,第一是保住党对空军的领导权;第二就是要对部队要进行整顿,这两点始终要把握好。”
张廷发回到空军后,做出了详细的规划。他经常是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握处理核心问题,进一步推动空军工作朝着正常化的轨道发展。
1976年,随着周总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逝世,张廷发的工作变得更加忙碌了。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完成了邓小平交给自己的重托,在严峻的政治考验面前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朝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上进行转移。针对当前的战争与和平问题,邓小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他多次指示海陆空三军都要支援地方上的经济建设。
不久,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海宝山钢铁厂开始兴建,政府要求驻扎在规划区域内的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进行及时搬迁。空军部队在这里驻扎的时间比较长,指战员都不愿意搬出来,张廷发得知情况后,主动到战士中间进行动员,希望他们能够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于是该部迅速将营房和阵地全部交出,以实际行动来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
1980年春天,邓小平再次召见了张廷发,谈起了民航工作。在此之前,中国的民用航空事业一直归属于人民空军司令部指挥管理,而空军对民航的建设发展一向比较重视。在谈话的过程中,张廷发主动提出:“我提议,把民航从空军内部进行分离,进行改革,让其进行自主经营。”
邓小平同志
把民航从空军内部分离出去,作为空军的领导人都会心疼。但是张廷发意识到改组民航体制,更有利于民航的发展。
邓小平对张廷发的表现非常满意,他拍了拍张廷发的肩膀说道:“你回去以后写个报告,这件事情一定要速战速决。”
张廷发回到空军后,当即召开了党委会议,传达了邓小平同做出的决策,并号召大家从国家的建设大局出发,尽快办好民航移交事务。在张廷发的带动下,大家统一了认识,很快就拟定了空军不再领导民航的报告。
为了尽快推动民航的改革,张廷发等空军领导除了对民航给予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支援外,还提供各项保障、帮助修建民用机场、开辟民用航线,采取多种方式搞军民合用,特别建立了中国联合航空公司。
从1982年开始,在张廷发的动员下,中国空军陆续向内地开放了60多条内部专用线路,缓解了一些地方上的运输紧张状况。与此同时,空军主动搞了航空物理和国土资源航空调查,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央军委的表扬。
张廷发将军在视察工作
中国民航通过“企业化”的方式,实现了自主经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张廷发将军的高瞻远瞩。
张廷发违抗军令,遭到邓小平批评
在张廷发的领导下,中国的空军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邓小平的支持。其实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两个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提起张廷发将军,空军以外的人知之不多。他出生贫寒,全家人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红军解放沙县后,15岁的张廷发参加了中央苏区的斗争。
长征途中,张廷发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战役。翻越夹金山之前,张廷发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病好后,队伍已经走远,他只得跟随其他部队一路走到陕北。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廷发来到了陈赓所领导的386旅,担任了作战股股长。那几年,张廷发的工作岗位变动频繁,之后他跟着副旅长陈再道参加了东进纵队,前往冀南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革命战争年代的张廷发
1940年,张廷发又担任了385旅的作战股股长。有一次他来到了129师师部开会,参谋部的首长看到张廷发的战斗报告写得不错,就把他调到了129师工作,来到了刘邓麾下。
刘伯承和邓小平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只有一有闲暇时间,就会教他学文化,还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起草电文,对于他们的教诲,张廷发终身难忘。他在刘邓麾下任职期间,还遭遇了邓小平一顿严厉的批评。
1946年9月到年底,刘邓大军先后发动陇海、定陶、巨野等战斗,第六纵队跟随野战军司令部一起行动,作为参谋长的张廷发要负责保证首长以及野战军机关的安全,工作相当繁杂。
当时的野司机关很精干,从邯郸出发的时候,刘邓首长以及参谋人员、报务人员一共携带了两部电台,乘坐两辆大卡车前往濮阳。可路上出现了意外情况,就在他们到达濮阳的前两天,一场大雨把路给淹了,卡车无法前进,他们只好雇了老百姓的7辆大车。
刘邓大军在行军途中
野司机关到达濮阳后,邓小平特别指示,要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可能减少征用群众的大车。
作为参谋长的张廷发没有听到邓小平的讲话,事后没有人向他传达。就在部队从濮阳出发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因为道路泥泞,汽车无法行走,张廷发专门雇了七辆大车,准备让首长们坐大车先走。
邓小平看到张廷发还在征用群众的大车,心中极为气愤。就在吃早饭的时候,他不客气地批评道:“我昨天已经讲过了,不许征用人民群众的大车,你作为参谋长为什么还要违抗军令?”
张廷发受了委屈,心里也很生气。一怒之下,他直接把饭桌给掀了,大声地说道:“我不干了,我现在就回邯郸去。”
邓小平看到张廷发的态度,严厉地说道:“你兵骄将横,现在竟然横到我们头上来了。我是这个战区的最高负责人,批评你一下你还有意见。”
一顿猛批后,刘邓首长在行军途中没有理会张廷发,要他进行自我反省。
革命战争年代的邓小平
张廷发冷静过后,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对,他主动找到邓小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邓小平宽容地说道:“我们干革命事业,一定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我们现在在的这个地方,人民群众负担很重,我们要尽可能的保护人民的利益,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有可能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如果破坏纪律,那就会脱离人民群众,这也是在自掘坟墓。”
邓小平的一番话,在张廷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表示自己一定从这件事中汲取教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邓小平点了点头,温和地对着张廷发说道:“你是军队中的高级干部,相信你会有这个觉悟。从今以后,你一定要加强学习,加强思想休养,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后来,张廷发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不断感慨地说道:“邓政委对我既严格要求,又耐心说服,这件事情让我牢记一辈子。”
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第二年夏天,邓小平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率领晋冀鲁豫军区的主力部队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把解放战争转移到外线上。身为野战军参谋长的张廷发,协助野司首长,参与了这一伟大的战略行动。
他率领南下部队,胜利抵达大别山。之后又指挥部队参加邓县、宛西、宛东等战役,挺近汉南主动歼敌、收编民间武装、成功开辟了汉南新区,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政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国庆阅兵取得成功,张廷发:与邓副主席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张廷发所在的十一军军部调归空军,组建了空军第五军军部。随后,张廷发被空军司令刘亚楼看中,担任了空军副参谋长,之后又出任了空军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等要职。
在空军工作的这段时间,虽然他经常见到自己的老首长邓小平,但是两个人在工作上的接触并不多。但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在相互支持着对方。
张廷发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洽谈工作
1984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国庆35周年之际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这也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阅兵,不管是从武装的精良还是先进程度上,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中央军委和总部对受阅的部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对机械化部队的要求更是一分不差,对空军的要求更是一秒不差。
中央军委做出详细的规划后,作为空军司令员的张廷发便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出了相关的工作。他拿出一份方案图,详细地汇报了关于阅兵的三个方案。
1984年的大阅兵
邓小平对他的工作做出了指示:“我们进行过国庆大阅兵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军队打气,之前我们同越南打了一战,那还不是合成军,现在我们要想搞合成军,天上地下都得有,这样也可以提高部队实战的水平。廷发同志,你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啊,你一定要加强对空军的训练工作,保证受阅空军一秒不差,圆满的完成任务。”
张廷发当即保证:“我一定遵照中央军委和您做出的指示,完成好此次空军的阅兵工作。”
1984年10月1日,中央军委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阅兵。阅兵当天,北京城突然笼罩在了一片雾海当中,天安门广场更是浓雾紧锁。尽管空军派出了多架运输机喷洒催化剂消云灭雾,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本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决心,张廷发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为了顾全整个国庆阅兵的大局,虽然气象条件超出了原规定的条件,但是受阅部队还是要按照原先的计划出动。”
张廷发将军视察部队
张廷发之所以能够下如此大的决心,在于他对空军部队的机动能力、飞行技术有足够的信心。在张廷发的指挥下,飞行员以惊人的战略,穿过雾层飞向受阅基准航线。
邓小平同志看到中国空军的飞机,如同雄鹰翱翔在祖国的领空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次的国庆大阅兵,震惊了世界,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后来,张廷发在回忆起这件事情来的时候,总是既感慨又深情地说道:‘中国空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邓副主席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张廷发将军逝世,临终前:我还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邓小平同志把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放在了首位。他在会议上多次强调:“老同志现在的责任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工作还是选好接班人,其他的工作都是第二位、第三位、甚至第四位的。”
邓小平同志在会议上发讲话
198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员张廷发主动提出了离休的请求。他在信中说道:“我现在已经年迈了,虽然还有雄心壮志,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希望中央能够批准我的离休申请,把我的位置留给年轻人。”
张廷发将军离开领导岗位后,没有留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不断地为国家的发展出言献策,他想要在有生之年为国家的发展再做一些贡献。
1998年4月,张廷发将军来到了邓州,去看望邓州人民。晚年的将军仍然无法忘记当年的战场,以及留在邓州土地上的战友。
他来到了邓州的烈士陵园进行凭吊,并书写题词。眼前的一幕,让他再次想到了倒在身边的一个个战友,他不禁感慨地说道:“当年他们在我身边一个个倒下了,我无颜面对他们,现在该到了我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张廷发老将军
他亲自视察了当地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办学条件,又拿出一部分资金改善当地的教学条件。等到教学楼兴建起来以后,他又走近教室,详细地察看了学生们的详细情况,并勉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他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当地的孩子们,对于他来讲,这也是唯一能做出的对那些牺牲战友们的一个交代。
2010年,为了祖国和人民奋斗了一生的张廷发将军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对着自己的子女说道:“我心里还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在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关心一下革命老区的教育情况。无论何时,都不能苦了孩子,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你们一定要培养好。”
如今的中国空军
能有张廷发将军这样的志士,是我们国家之幸、民族之幸。现在中国的空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我们能够发展到这一步,离不开张廷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未来的中国空也军必将会走得更远。
上一篇:为什么云南越来越小?
下一篇:王莽:复古改革者,短暂篡汉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