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以反清将领杨彦迪为例,探究清初海南地区海患情况及其形成原因
创始人
2025-07-06 16:02:18
0

导语:杨彦迪,明末清初农民军首领,明郑政权重要军事将领,原为郑成功部下。顺治十八年,杨彦迪率部占据广西防城县的江山半岛,活跃于钦州、防城港一带,成为海盗,并自称杨王。

康熙元年,杨彦迪被郑经封为礼武镇总兵。

康熙二年,清廷派遣尚可喜前往干体港征讨杨彦迪,并将其击败。杨彦迪退至大风江海面。

康熙十六年,杨彦迪再次出兵攻占龙门岛;

康熙十八年,清军攻占龙门岛,杨彦迪退至越南寻求政治庇护;

康熙二十八年,杨彦迪被部下所杀。

根据“海患”一词的定义——凡是与海疆相关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皆可归入该范畴。杨彦迪作为郑成功的部下,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农民军领袖,虽然并非国外的军事力量,但其对海南沿海的屡次进攻和打家劫舍的抢劫性质已经构成“海盗”行为,可以称之为清朝海南地区的“海患”。

01海南地区的海患情况

杨彦迪兄弟二人最初为广西北部湾的反清将领邓耀部下,邓耀占据龙门岛,收留明朝旧部,以此为抗清基地,与郑氏集团遥相呼应。后来龙门失守,邓耀战败身死,杨彦迪并未像邓耀的其他下属“转掠坡琉、三家舍、樜沙港、迈陈、磨瓮、白峙等村”,而是与正急需扩大反清力量的郑氏集团取得联系,“耀败殁,与弟杨三以数十舟归郑成功,屯海上”。杨彦迪在郑成功的支持下重新攻下龙门,继续反清斗争,不断攻打海南。但在此过程中,杨彦迪“行劫于海,频频扰于渔民”的行为又将其反清抗清的行为大打折扣,成为事实上的海盗。

对于杨彦迪在海南地区海域的海盗行为,《道光万州志》中有过相关记载:

“彦迪猖獗掳掠,攻劫乡邑,琼州道绝”

而在海南当地的诸多地方县志记载了出身军事将领,在反清抗清战场上历久磨练的杨彦迪对岛上的清朝守军而言,是多么恐怖的存在:

“康熙元年,海寇杨二驾数十艘至铺前,掠五百余人”“康熙十八年(1679),海寇杨二、杨三等驾船四十余冲入澄迈”“康熙十九年,海贼杨二、谢昌连艘百余据铺前港,势甚猖獗,焚劫数百里”

杨彦迪对海南地区的骚扰和进攻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三年,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杨彦迪作为明郑政权中一直较为著名的抗清势力,对海南地区的进攻有效的打击了清朝在海南的皇权统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当地居民和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和破坏。康熙二十二年,在数年进攻海南无果、清军大举进攻的情况下,杨彦迪“率兵三千余人、战船五十余艘”投奔广南国,从此不再出现于海南海面。

02海南海患形成的原因

1、杨彦迪被界定为海患的原因

对于杨彦迪的身份界定一直是明清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杨彦迪作为清初抗清农民军的领袖,作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部下,被明朝遗民看成救国复国的英雄并不为过,但其在海南海面确实有过的海盗行径也确实证明了其海盗性质。虽然杨彦迪对海南海面和沿海的进攻和骚扰多以“反清复明”为主要军事目的,但其对海南平民的掠夺也饱受后世诟病。美国历史学教授安乐博在《杨彦迪:1644—1684年中越海域边界的海盗、反叛者及英雄》一文中对杨彦迪的身份进行了说明:

“其身份是模糊的,一直变化的”

也就是说,在康熙元年之前杨彦迪在明郑政权的指挥下,数次参加抗清抗清的军事行动,为明郑政权和前明复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清初时期清政权在东南、南方沿海地区的皇权统治进行了有效打击。但在康熙元年以后,杨彦迪活跃在海南沿海,大行打家劫舍、强盗掠夺的事实,应该将其归为海盗行列。

正如广西民族大学陈逸飞教授所著《清初时期海南的海患》所言:

诚然,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的政治立场来看杨彦迪的身份,的确难以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杨彦迪确实曾为南明将领,先为南明反清将领邓耀手下,后归附台湾复明将领郑成功,将其归入明朝残余势力当无疑义。至于杨彦迪被称为“海盗”,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杨彦迪的行径确实带有海盗性质。

另外,由郭沫若点校,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光绪崖州志》中对于杨彦迪在康熙元年数次针对海南地区的军事行动,也能够证明杨彦迪海盗的身份。

第一次在下马岭海岸,抓获乡民二十余人,老弱者被赎回,较为强壮者则被用来充兵。之后又杀入三亚港,因为港兵已经逃走,“遂焚寨西去,复掠番人塘等处”。第二次是在十月进攻儋州,正遇上崖州知州送考生考试归来,“州守几为所获”。第三次是在十一月袭击番人塘等村寨,“掠男、妇三百余人,驱赴海岸”,随后将村民驱赶上船,索要赎金,交不上赎金者便被杀掉,“计杀百余人,海岸为赤”。第四次是在十二月除夕掠夺大疍港口,所幸多次袭击后州城早有戒备,未能得逞。

由此可见,杨彦迪虽然是为了继续反清抗清的军事行动,不得已才对海南沿海进行的“军事掠夺”虽然有着“事出有因”的无可奈何,但也确实对海南民众造成了较大伤害和对当地安宁环境的破坏。封建王朝之间的军事对抗对普通百姓的伤害在所难免,但借由“抗清反清”为名,对普通百姓进行抢掠,到底属于海盗行径。

2、杨彦迪成为海南沿海海患的原因

2.1“反清复明”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顺治元年,借着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城,逼死崇祯皇帝的时机,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以“替君父报仇,与农民军争天下”的旗号成功接手北京城并建都于此,通过顺治一朝的武力平定,基本平定了大西政权、南明政权等反清抗清势力,基本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作为南明政权的延续,台湾的明郑政权在郑成功的领导下,成为唯一一个抗清的军事力量。而台湾相对于大陆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就基本决定了明郑政权对清廷进攻的主要方式只能在海面进行,这也为海患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性条件。

首先,杨彦迪的军事进攻主要集中在海南东北部、北部与西南部。这一时期海南受到袭击最频繁的地点为澄迈、崖州、文昌三县,其次是琼山、临高、感恩、万州,其他地方较少。而这些地点的地理位置较为重要,对于杨彦迪而言,对于明郑政权而言甚至对于“反清复明”的大计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占据重要地形与重要城市作为强大的根据地,无疑将为反清复明增加胜算。

另外,杨彦迪带领军队常年漂泊在海上,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军队的生存,即军粮、兵力的来源,所以才不断通过带有海盗性质的行动劫掠海南。为了拥有足够的军粮,并补充兵力,杨彦迪只有占据海南岛这一海上战略要地,才能彻底解决军粮和兵源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实现反清复明之所图。

再者,《清初时期海南的海患》从杨彦迪数次进攻海南地区的具体时间和具体时间段内的攻击次数对杨彦迪“反清复明”思想在海盗行为中的指导地位进行了说明:

顺治时期18年时间,发生海患事件22次;康熙时期61年时间,发生海患事件27次;而乾隆时期60年时间,海南的海患事件却仅有3次。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杨彦迪并不是普通意义上单纯的海盗,而是带有浓重“反清复明”思想的军事进攻和军需物资掠夺。

2.2清初时期,清廷无暇顾及海南沿海的海患频起

顺治朝和康熙朝更替的时期,清朝对于中原地区的皇权统治并不稳固,江南地区疯狂的抗清活动、中原地区汉民族对于满族统治者的强力抵触尤其是边疆部盟的数次作乱甚至蒙古盟友的背后插刀决定了清初时期,清廷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的稳固统治和拉拢、安抚汉族士绅的反对情绪上,而对边界沿海地区的海患情况重视不够甚至并未投入兵力守护海防,这都给杨彦迪为代表的海患势力活动频繁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光绪澄迈县志》记载,杨彦迪对海南地区的军事进攻,数次达到“全城之地尽为蹂躏”的状态,直到康熙二十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后,清廷才腾出手来针对海患情况投入兵力进行征讨。

康熙二十二年,随着郑氏集团的被康熙皇帝所灭,杨彦迪势力彻底失去复明的梦想,败走越南,随后又南下柬埔寨,来自明朝残余势力的海南海患才得以平息。

2.3海南地区缺乏有效的军事防御

清初时期,海南虽驻有军队,但军事防控体系尚不完善,只有海口营在进行海岛北部的巡防。海南岛上驻军为绿营兵,无八旗兵,没有专门的水师,也没有近海巡防。针对频频受到攻击的海南海口、崖州、儋州三地,海口水师最早设立于康熙十七年,崖州水师设立于雍正八年,儋州水师设立最晚,为道光十六年。没有行之有效,没有力量足够的军事防御,也给杨彦迪进攻海南的难度降低、风险降低,成为海患盛行的前提条件。

清初乃至清朝的官方文献将杨彦迪称为海盗,固然有其刻意抹黑和政治诬陷的意味,但作为明末清初的农民军领袖,杨彦迪为“反清复明”,对前明的忠诚而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就政治角度而言,并没有对错之分!但从杨彦迪的行为来看,攻打清朝官兵的同时,还时常对海南百姓劫掠甚至杀害,导致海南地区环境不稳、经济停滞的情况来看,又属海盗行列。而清初时期海南地区的海患情况和清末时期的海患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说到底,杨彦迪和清廷之间的对抗只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而清末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沿海的骚扰乃至进攻才是霸权主义、海盗行径的真实展现。

参考文献:《道光万州志》、《光绪澄迈县志》、《杨彦迪:1644—1684年中越海域边界的海盗、反叛者及英雄》、《清初时期海南的海患》、《光绪崖州志》、《闽海纪要》、《清圣祖实录·卷一五四》、《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清史稿·卷四·本纪四》、《多尔衮摄政日记》、《海防的起源和海防概念研究述评》、《试论清代海南海盗猖獗的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回... 前言 1958年,陈毅在江西南昌,与昔日老友贺子珍相见,几人坐在一起,追忆往事,57岁的陈毅回味着:...
原创 读... 文 / 子玉 春秋的主题是争霸,战国的主题是变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竞争,以超越别的诸侯进而称霸,统一天...
淬励井岗教育,激扬皖西风采 ——皖西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赴井冈山雕塑园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2024年7月15日,蒲公英红色文化...
原创 看... 1939年,有记者统计出了当时中国国库的所有资产约60亿美元,其中令人震惊的是反动势力国民党蒋介石一...
原创 李... 在乱世中,忠诚与背叛往往只是一线之隔。这是一段发生在隋末唐初的传奇故事,讲述了两位英雄——徐世勣和单...
原创 哪... 哪三个原因导致白起之死?只会打仗,他的局限性导致他的悲剧 长平之战后,秦召襄王否定白起继续进攻赵国的...
原创 难... 唐太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马上皇帝,有“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不是那种坐在指...
原创 俄... 俄国是欧洲近代史上六大列强之一,自彼得大帝实行西化改革后,俄国先后击败瑞典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东欧...
原创 吕... 吕布是三国时代的名将之一,虽然其武力值从正史三国志来看,与孙坚的水平相当。但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却是毫...
民众暑期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 7月17日,江西南昌,民众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