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司马三代夺权——曹魏野心家的奋斗史。
公元208年,司马懿被曹操强行征辟为文学掾。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强行逼迫魏元帝曹奂将皇位禅让于自己,宣告晋朝成立,定都洛阳。
从司马懿的入仕到晋朝的建立一共经历了将近60年的时光。用我们后世的眼光来回顾这漫长的时间,司马家三代夺权是那个动荡年代下野心家的成功,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制度上的一些不完整(相权相对过重,没有足够的制衡)。多年媳妇熬成婆,棋子终成执棋者。
与现在的影视作品中所刻画的阴险狡诈不同,包括三国志在内的诸多史书都记载,司马懿年轻时候为人处事风格相对奔放。无论是处理政事还是军事战争方面都有对事果断的习惯。曹丕能将他任命为辅政大臣,多少也有他所流露这样性格的因素。
在曹操当政时期,司马懿在曹魏政治集团中的地位并不是特别凸显。他入仕相对较晚,在他入仕后以曹操为中心的核心政治集团已经长久存在,当时在政治谋略方面有荀彧,程普,郭嘉等人,而在军事战争方面有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于禁等人,所以在曹操在世时期司马懿的功绩较少。
但是在曹丕上任之后,司马懿因为曹丕在未继承父位时忠实幕僚的身份,在曹丕掌权后也因此获得了提拔,并且此时的曹魏政权的早期人才已经开始凋零,荀彧郭嘉等人先后逝世,夏侯惇曹洪等人也相继退居二线。这个时候曹魏政权在政治与军事方面都存在了大量的空隙。司马懿也因此在曹丕当政时步步高升,逐渐在朝堂确立的较高的名望。在这一时期司马懿最重要的成就便是协助曹丕完成政治上的改革。而他政治影响力的增强,也主要体现在文人群体中。
而他的军事影响力的提升,主要集中在曹睿执政之后,当时曹魏政权前期的将领已经所剩无几,并且为数不多的将领还必须在东南战场上牵制吴国。但在这一时期诸葛亮对魏国进行了长期的北伐战争,原本曹魏在西方的守将——曹真,在与诸葛亮的前期对抗中相对落入下风,这一切都给了司马懿争夺军事控制权的机会。
虽然在司马懿与诸葛亮长期的对战中,司马懿一直展现的是被动防守的隐忍态度,但在与当时其他主要军事势力作战时,司马懿一直采取的是快速出击,力求尽快破敌的作战方式。
在新城之战中,司马懿从遥远的长安出兵,但却仅有八日便抵达了新城,在孟达还未做好完全的防御准备之前,便攻克了新城。之后更是不顾天子,直接斩杀了孟达。当时的公孙渊自封为燕王,司马懿奉旨出兵讨伐,更是在战争发生后第一时间直接派兵围攻燕国都城襄平。因为先发制敌的优势,他快速取得了胜利,并且战胜后便直接下令斩杀了燕国九千余人。在这一时期的征战过程中,他树立了自己能征善战,杀伐果断的形象。
在魏明帝死后,他与曹爽被共同任命为辅政大臣。这是他第二次被任命为辅政大臣,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威望已经达到了魏国高层的顶峰,但在之后他与曹爽的政治斗争中他却先行示弱,引诱曹爽摆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以至于在朝堂上诸多的中立势力皆慢慢倾向于司马懿。
之后,他便趁着曹爽不在都城之时,迅速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将曹爽的势力一网打尽。在之后,他依托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威望,迅速稳定了魏国的局势,而后快速收拢高层的权力于自身。确立了司马家在魏国独一无二的地位。
不过在这一切未完成时,他便已经走向了死亡,他死前将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与司马师。不过在此时,他已经完成了所有困难的事情,剩下的不过是温水煮青蛙,缓缓过渡政权。
司马昭,司马师和司马炎三人当朝时,在中央不断巩固自己的绝对影响力,对外则利用魏国强大的军事实力,逐渐攻克了后继无人的吴蜀两国。
纵观司马家的夺权史,不免心生感叹,三代的野心家的不断经营,最终夺取了汉末时期野心家曹操所创造的基业,并且建立了王朝。但遗憾的是新生的王朝之后的历任国君皆没有展现出统御天下的能力,并且因为得国不正,晋朝在建立时不得不将大量的权力分给世家大族,但在之后因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影响,导致皇权衰落,司马家统治名存实亡。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在野心家的权谋下所建立的晋朝,最终也在诸多世家大族的野心家的博弈中走向衰亡。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