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的全军授衔仪式上,有一个人被破格提升了两级,最后获得了中将军衔,对于这个结果,所有人都没有异议,林帅还称他一个人就抵得上十万大军,而另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位中将只带兵打过一次仗,那么这位特殊的将领究竟是谁,他又是怎样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的呢?
01
这位将军就是苏静。他在特殊战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让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安然度过了战火的考验。
众所周知,北平是和平解放的,结果是好的,但过程却是异常艰难的,也是广大特殊战线上的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是1949年1月份,面对解放军的大兵压境,傅作义的心里一直在做着斗争,他的嫡系部队已经被全歼,原本觉得固若金汤的天津只坚持了29个小时就被攻破了,这让傅将军知道,自己要不就在北平与解放军决一死战,或者听从老蒋的命令,去长江以南驻守。
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根在华北,一旦离开这里,就只能听凭老蒋的宰割,他甚至猜测自己还没到达东南,就会在路上被老蒋解决了。
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和解放军和谈,给自己和几十万的将士们找一条生路,同时还能保住这千年的古都,如果让北平城免于战火的袭扰,也算是他的立功的表现吧。
对于傅作义的心理,我党还是摸得很清楚的,在这个时刻,需要找一位同志进城去跟他谈判,这个人既要熟悉党的各项政策,而且还要对党足够的忠诚,更重要的是,要处事灵活,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四野的政委罗荣桓找到了苏静,希望他能作为解放军的全权代表去跟傅作义见面。
02
这其实是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傅作义虽然有意和谈,但突然改变主意的可能还是很大的,一旦变卦,那么派去和谈的同志,就会成为他扣押的人质甚至是向老蒋表忠心的工具。当年苏静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在苏静之前,傅作义其实和解放军已经和谈过两次,但当时对于傅来说,一来他认为自己还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二来就之后的待遇,以及部队出城的方式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在双方努力下,达成了18条协议,北平城终于保下来了。可以说在这件事上,苏静居功至伟。
在此前的辽沈中,苏静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指挥了一个独立师和一个炮兵营。他在辽沈战场上,更多的时候还是负责情报侦查和收集工作。
东北对于全国的局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奉系军阀到后来的日寇,都在此地经营多年,因此东北有很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拿下了东北,就意味着有了后勤基地。
当初东北民主联军组建时,各队伍之间的联系就是个难题,苏静顶着压力,开始组建东北的情报系统,一方面要做好各队伍之间的联络和协调,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对国民党军队的侦查。
他没有辜负众望,获取了关键性的情报。他发现敌军89师的一部,脱离了大部队处于孤军深入的状态,于是立即将此情况反馈给了林帅,之后林马上调集部队,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将该部全歼,取得了进入东北战场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提升了将士们的士气。
03
苏静与林彪从长征时期就开始配合,林彪是红一军团的团长,而苏静则是他手下的侦察科长。苏静不记得自己在长征中画过多少张地图,记录下多少的道路、桥梁,他走过的路甚至比普通战士都要多一倍以上。
林彪案发后,其他人都不愿意提到他的名字,生怕跟他再扯上关系,而苏静被问到时,坦然回答与自己关系最好的是林彪。
他的实事求是也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苏静将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军队,自己却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他的淡泊名利,谦虚谨慎成为共产党员的典范!
1997年11月28日,87岁的苏静在北京病逝,香港回归的时候他说如果还能有机会看到台湾回归,祖国大统一就此生无憾了,只可惜这个愿望至今没能遗忘,但早晚我们总会实现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