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刘帅在总前委指挥所内,情报人员送来了“徐州剿总”正副司令员的名单。刘帅看到正司令为刘峙,微微一笑,看到副司令员的名字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我认识,此战必胜!”
刘帅在我军中“谋帅”之称,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为何战前因为一个名字,而判定淮海战役必胜呢?还是因为刘帅对这个副司令太熟悉了,知道他有几斤几两。
情报人员送来的“徐州剿总”名单上,副司令正是韩德勤,他曾是刘帅的老部下。韩德勤,许多熟悉新四军军史的读者,可能都听说过他,是一个制造摩擦的“反动军阀”。韩德勤,江苏洋河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韩德勤被分到川军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当了排长,团长正是刘帅。在刘帅统辖时,这个团战斗力惊人,有着“川军第一团”的美誉。韩德勤是正经军校生,而刘帅的求学经历含金量更高,毕业于世界军事名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刘帅指挥作战不拘泥于战法,结合战场实际,指挥作战灵活机动。韩德勤跟着刘帅打过几次仗,对刘团长的军事指挥才能更加钦佩,常常来请教问题。刘帅对部下和气,看到韩排长常常来请教问题,常常帮助韩德勤解答难题。
在当时刘帅看来,韩德勤算是一个上进的部下,可以好好培养他。但是韩德勤靠近刘帅,并不是为了学习什么军事战法,反而只是为了巴结刘帅。在此后的多次战斗中,韩德勤怕流血、怕子弹,率部拖延不进。
刘帅多次训斥他,但是还是没有改变韩德勤贪生怕死的性格,也就放弃了韩德勤。后来,韩德勤在一次战斗中受了轻伤,吓得鬼哭狼嚎。其他断胳膊断腿的重伤员,都是自己蹒跚走下阵地,而韩德勤就是皮外伤,非要医生用担架把他抬下阵地。
几次事情,让刘帅认识清楚了韩德勤,完全就是一个孬兵。这次负伤,韩德勤以养伤的名义请了假,返回洋河老家养伤,从此脱离了川军。原来,韩德勤已经找到了“下家”,那就是在保定军校认识的老乡顾祝同,当时顾祝同在粤军中混得风生水起。
韩德勤在保定军校时,就巴结顾祝同,成为了顾祝同的“小弟”。在老家养伤期间,他听说了顾祝同在粤军中混好了,直接当了川军的“逃兵”,投奔顾祝同去了。在顾祝同的提携下,这个胸无点墨,毫无军事才能的孬兵,当上了副团长。
在国民党军队中,大多不看军事才能高低,而是看上面有没有人,有人就能提拔,韩德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顾祝同步步高升,韩德勤的官职也升了起来。顾祝同是蒋氏的“忠实部将”,韩德勤自然唯蒋氏马首是瞻,开始同我军不断作对。
在同红军作战时,韩德勤就多次落败,被红军戏称为“猪将”。虽然韩德勤多次失败,但是在顾祝同的保驾护航下,官职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到了抗战时期,已经担任了苏鲁战区副司令,成为了一方诸侯。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韩德勤这个顽固分子,多次制造摩擦事件,危害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在陈老总的带领下,新四军多次进行自卫反顽战斗,多次生擒韩德勤。但是为了抗日大局,又将韩德勤释放了,留下了韩德勤的贱命。
到了淮海战役前夕,蒋氏任命“徐州剿总”总司令,人选有两个,一个是白崇禧,一个是刘峙。为了获得这个职位,刘峙开始造谣,说:“白崇禧是寡妇改嫁,对老头子可以抗衡论理,不听调动;我好像是童养媳长大,骨头有多大,当婆婆的都摸得清,服从是无条件的。”
这番话传到蒋氏的耳朵里,随即刘峙获得了“徐州剿总”正司令的职位。而韩德勤同理,因为对蒋氏愚忠,被任命为副司令,已经是国民党军中将了。这时,已经被蒋氏罢官撤职的薛岳,在家中听说了这道命令,对侄子说:“这两人担任‘徐州剿总’正副司令,半壁江山快没了。”
薛岳熟知战法,他的预断同刘帅相同,判断了淮海战役的最终走势。刘帅在淮海战役总前委,看到情报人员送来的情报后,看到刘峙为“徐州剿总”正司令,只是微微一笑。当看到韩德勤为副司令时,出于自己对韩德勤的“熟悉”,当即哈哈大笑,说:“两个‘猪将’聚在一起,此战必胜!”
后来,淮海战役中,正是刘峙、韩德勤的错误指挥,让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陷入重围,最终被解放军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