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四野师长丁盛发觉135师已被桂系“钢七军”重重包围,他没有命令后撤,也不就地筑垒坚守,反而下令:“全师冲击!”
丁盛于1913年出生在江西省于都县,时任四野45军135师师长。
1949年4月中旬,第四野战军从平津地区南下,6月解放长江以北襄阳、孝感。
8月初,陈明仁率部在长沙起义。变起腋下,国民党华中长官白崇禧震怒之余,不得不仓皇退到衡阳,然后,依托湘江、资水,背靠滇、桂、黔,拉起“湘粤联合防线”。
10月1日,45军打响衡宝战役的前哨战——永丰战斗。枪声一响,敌军沿着公路逃跑,45军各师攻击前进。很快,白崇禧的外围据点被扫荡殆尽,白崇禧在衡阳、宝庆的主力全线动摇。
白崇禧发觉了林彪向衡宝地区进攻的意图,立即调兵遣将,集中5个军布成了防守密集的“水桶阵”。
10月5日凌晨两时,林彪见白崇禧架势不同往常,下令暂停前进。
这时,丁盛正率先45军的先头师135师快速推进,行进途中与军部失去联系。当全线攻击骤然停止时,他们竟毫无觉察。
丁盛率部一昼夜行军160里,跨过衡宝公路,孤军突入,竟然打到了白崇禧大军的背后。
丁盛,外号叫“丁大胆”。尽管与军部失去了联系,他仍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带领部队猛打猛冲。他们的贸然进攻,一下子就打乱了白崇禧的整个部署,并且,它挺进的部位恰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猛插在白崇禧战役的中枢神经上,像孙悟空钻进了牛魔王的肚里,搅得白崇禧痛痒难耐。
白崇禧迅速调整对策,急命王牌“钢7军”的171师、172师和48军的两个师正面包抄135师,176师从后尾阻击。
“钢7军”是桂系部队的王牌军,不仅武器装备精良,而且战术手段狡诈多变,一向受到白崇禧的偏爱和重用。在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后,它仅损失一个团,实力几乎没有影响,也因此成为白崇禧的“救火队”,哪里危急,它就被派往哪里。
现在,白崇禧调用“钢7军”,并用五个王牌师来对付45军的一个师,意在快刀斩乱麻,一口吞掉这条冒冒失失游过来的小鱼,然后,再重新恢复决战阵势。
“钢军”匆匆赶来阻截135师,一遭遇,双方就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态势,两支“王牌军”的交手,就是一场天昏地暗的混战。
很快,丁盛发觉135师被敌军重重包围,但是他不仅没有命令后撤,也不就地筑垒坚守,反而果断地下命令:“全师冲击!”
这一着,是一般人难以想到的,因为后撤路上肯定伏有重兵,筑垒坚守,135师大胆地在敌人的“内脏”里进行穿插,发现口音不对,当头就开枪;有时正在追击前面逃敌,突然身后又冒出一股敌人,便回头给身后之敌迎头痛击。他们“打”出了“钢军”的范围,冲入那些正在一心一意从正面防御“共军”的桂系其他军。白崇禧预设的重炮阵地也无法给予“炮火支援”。
白崇禧的“包饺子”的部署被打乱了,但135师与“钢军”较量,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混战中,团与师、团与营、营与连,几乎上下都失去了联系,全师变成了团自己战,营自己战,连自己战,乃至班
自己战……但是,无论团、营,还是连、排,都无一例外地都能将对手一次次打垮。
战斗打了五天五夜。
白崇禧连斩二将,然后命令:“打炮!”于是,“钢军”不分敌我,发疯般地向135师占据的一个个高地发射炮弹,然后组织整连整排的集群式冲锋。可是,待他们好不容易攻下一个小高地后,发现阵地上只有40多具“共军”的尸体,剩余的10余人已突围。
经此这一天一夜苦战,“钢军”在高地前摆上了287具尸体。
白崇禧的“布袋阵”被135师这一搅,岌岌可危。这个情报立刻触动了林彪的神经,林彪知道,丁盛已经贸然杀进去了,而且在敌人的心腹之地搅起了一场血雨腥风,此时正是出击的大好时机!
林彪断然下达了命令:“全线总攻。”
总攻发动后,四野七个师围攻上来了,另有六个师前堵后截,白崇禧原本想包135师的“饺子”,结果,林彪这一着反而把他的主力包了个水泄不
通。
此时,攻守易势,135师又成了扼住敌人逃路的阻击部队,不仅处境迅速得到改观,而且占据上风。
10日拂晓,405团的九个连突然向敌人发起冲锋,直冲“钢军”军部,当即把7军军部及军直属队截成了数段。随后,在近10个小时的激战中,135师打退了“钢军”的18次冲锋。
到晚上八点钟时,这场恶战结束,“钢军”军部被彻底消灭,三个特种营也被消灭殆尽,白崇禧桂系垮了。
1955年,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9月25日,丁盛将军去世,享年86岁。